导航栏

×
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老北京的广渠门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2 09:13:34    



外城七门:广渠门

北京城的外城有七座城门,冲东开的就一个——广渠门。因为通惠河上的大通桥先于外城建设,故尔 人们又叫它“大通桥门”。

“沙窝儿门”是它的小名儿,是当地老百姓的叫法儿。


据说当年站在广渠门城楼子上 极目东望,没别的 一水儿“沙窝子”,故名“沙窝儿门”。


出“沙窝儿门”往南一勺头儿 叫“劲松小区”,就是那会儿建成的。

劲松那地方儿原本叫“架松”,(就是松树横着长开了,怕它累 弄个木头架上)。所谓“架松”一定是座“大坟”,坟头儿底下躺着那位 十有八九是有身份、地位的主儿。


当初因为皇位之争得罪了多尔衮,皇帝没当成还被下狱致死。死后草草埋在了这块地方儿。

到后来 得到平反后,重修家庙,复归太庙。平反后的肃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照理埋在“沙窝儿门”外“烂死岗子”,着实委屈他老人家啦。若非“草草下葬”,怎么也得踅摸一个山清水秀、能潜龙伏虎的好地方儿。

广渠门打过两起儿“要命”的仗 —— 要谁的命?当然是要朝廷的命啦。


头回是明末,倒霉催的兵部主事袁崇焕,大老远从山海关跑回来,非得抢这个“广渠门之战”的指挥员当当。

结果 自家老板(崇祯皇帝)钻进了人家下的“套儿”,临阵撤了袁督师的职不说,还得连大督师绑的西四牌楼底下“零刀儿碎刮”啦。要不介“老板”干嘛“叫王承恩”拿绳子 奔后山呐 ......

二回“广渠门之战”是清末庚子年间,简直就是一出“轻喜剧”。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朝廷四下找不着人 就摆那堆“营混子”顶上去了。


这帮祖宗都是“双枪”,放几枪抬杆儿 就得赶紧抄起烟枪冒一泡。结果 我们不用想都知道,老百姓管“它们”叫:猴儿拉稀 —— 自个儿先坏肠子了。前后截二百多年,划那道道儿都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