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闫姓的起源(《百家姓》中同时收录“阎”和“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8:09:13    

儿子姓“闫”,他的父亲却姓“阎”,这在生活里可是真实存在的,两个人也是实打实的亲父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还有人说此“阎”彼“闫”千年前曾是一家.

因为这两个字都同时被收录在《百家姓》中,那么事实果真如传言所说吗?姓”阎“和姓“闫”又有何等历史纠葛呢?

追本溯源

想要搞清楚“阎”姓和“闫”姓的那些事,我们还得从故事的源头《百家姓》这本书来说起。

这个《百家姓》,在我们国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本书虽然流传得很广,但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得,却是个谜团。

不过《百家姓》这本书虽然名为“百家”,但实际上常见版本中收录得就有507个姓,其中单姓447个,复姓60个。

最关键的是自从这本书问世流传以来,那是不停的被改编重新印刷,从古时封建王朝至今都是如此。

比如说元明清时期的百家姓首位就不是“赵”字,因为“赵”带有浓烈的赵宋皇室意味,肯定为朝代更迭统治者所忌讳的。

所以封建王朝统治者大笔一挥,《百家姓》就要开始重整。然而事实上我们所说的百家姓最开始其实只是一家。

这就要追溯到炎黄二帝时期,炎帝发源于姜水一带,所以用“姜”为姓,黄帝发源于姬水一带,所以用“姬”为姓。

到了商朝时期普通人是只有代号没有名字,因为名字只能是皇家贵族才能有的特权。

后来周朝灭商朝以后,姬姓的贵族子弟开始拥有封底,他们便开始用不同的姓,所以姬才是万姓之祖。

从相关资料显示姜姓也衍生出很多重要姓氏,姬和姜基本上从周朝开始。

就是最上层顶级贵族,这两族也常通婚,所以百家姓基本上也都是这两个姓不断演化而来。

那么阎和闫到底有何区别

阎姓起源

1、阎出自姬姓,本是黄帝后裔子孙后代,相传12世纪时古公太王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伯、仲雍和季历。

到了周武王时期,太伯的曾孙仲奕被派到阎乡这个封地,于是他的后代都以封地的阎作为本族人的姓氏。

2、也出自姬姓,是周康王的后代,相处周康王最小的儿子也被派到一个叫阎城的地方,于是周朝小皇子的后代同样以封地阎为姓氏。

3、相传在春秋时期,晋成公的儿子懿的封地同样有个阎字,但后来被晋国灭掉了,懿的后代子孙于战乱中四散奔逃。

于是这些后代们便以“阎”来纪念自己的祖先,作为姓氏传递下去

闫姓起源

1、起源于芈姓,传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王族旁支贵族,他的封地就是现如今湖北麻城的闫邑,这个楚国贵族的后代便以封地闫为姓

后来楚国灭掉权国以后,其中的一个后代闫敖被派到一个叫尹权的封地,在闫敖的后代子孙中就有延续先祖封地“闫”为姓氏的一族

2、也是起源于姬姓,与阎姓属于同根同源,有着同样的来历

3、属于少数民族,后来民族大融合时汉化改的姓氏 像是现如今的回族、土家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具有闫姓的人。

他们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当权者为了方便政策推行,而将少数民族改汉族姓“闫”以后,而时代流传至今的一族。

所以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阎姓和闫姓确实属于同根同源,都有共同起源于姬姓的部分。

只不过现代人姓名来说,阎姓的数量要比闫姓稍微多一点,这就涉及到具体家族分化,迁徙和繁荣问题了。

且目前从许多相关资料上都可以看出,闫姓也与阎通用,不过阎和闫却并不是一个字,这两个字古代时其实就已经出现了。

阎字在商朝时就有,但闫却出现在宋朝时期,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从历史角度来说,闫肯定不是阎的简化字

不过现代人之所以很多人为了书写方便将阎写成闫字。

大概是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在推行汉字简化时,曾经短暂的将闫当作阎的简化来用,不过很快便停止了。

这两个字压根就不是同一个字,或许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姓闫,但其父辈,甚至是祖辈却姓阎。

在当年简化字时期,相关记录人员为了方便将阎写成闫,于是闫字便从户口本,一路延申到各类身份证明。

从而生活里很多人也搞不清这两个字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加深下印象,阎和闫虽属同根同源,但它们各自都是独立个体,就是一家里的两兄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