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银行是怎么产生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5 09:34:23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的出现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的需求量和流通量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货币兑换的问题,出现了专门经营铸币兑换业务的人,即货币兑换商。

这些兑换商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后来逐渐发展,开始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

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的增加

货币兑换商在经营过程中,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

当他们开始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逐渐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银行业的发展

货币兑换业在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后,最终发展为银行业。

早期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例如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

现代银行的起源

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在中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银行的演变和分类

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

现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结构非常繁杂,主要有政府银行、官商合办银行、私营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全能性银行、专业性银行、企业性银行、互助合作银行等。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

总结起来,银行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商品经济发展中货币兑换、保管和收付等需求,其发展经历了从货币兑换商到货币经营业,再到银行业的演变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