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公诉是指 人民检察院在案件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因出现一定法定事由,决定对提起公诉的全部或者部分被告人撤回处理的诉讼活动。这一行为旨在终止已经启动的刑事诉讼程序,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具体而言,撤回公诉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不存在犯罪事实;
犯罪事实并非被告人所为;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证据不足或证据发生变化,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此外,如果人民检察院在案件提起公诉后,发现主要犯罪事实失实,或者按照刑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应当主动撤回起诉,并按照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程序办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1996年修法时删除了相关条款,但实践中撤回公诉的做法仍在使用,并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最高检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
综上所述,撤回公诉是人民检察院在特定条件下,主动撤销已经提起的公诉案件,以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一种法律行为。
起诉书 一般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诉书五份。具体分配如下:主送人民法院一份。抄送公安机关一份。通过法院送达各被告人每人一份。辩护人每人一份。附入检察卷宗一份。附入检察院内卷一份。因此,对于有n名被告人的案件,起诉书的总份数为:$$8 + 5(n - 1) = 5n + 3$$建议:在准备起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 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需要注意的是,当庭宣判的,应当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
开庭后多久才释放 取决于法庭的判决结果。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及判决结果的概述:立即释放如果法庭宣告无罪,被告人应当立即释放。缓刑释放如果法庭审判有罪,但宣告缓刑,则被告人从判决生效后释放。宣告缓刑后,必须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到法院决定后,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一般会在 24小时内变更强制措施并释放。具体而言,法院在宣告缓刑后会立即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通常是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接到法院决定后,会立即办理释放手续,并在最迟当日24时之前让被宣告缓刑的罪犯离开羁押场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般情况下缓刑人员在2
执行监督可以向以下法院提起:作出执行决定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对裁定不服,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同级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
拘留通常由公安机关执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特定情形,可以先行拘留。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也有权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当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时,由公安机关执行,并在必要时由人民检察院协助执行。需要注意的是,拘留分为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是在刑事案件侦
在中国,刑事案件的定罪权归属于 人民法院。具体过程如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案件,收集证据。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审判阶段:法院审判阶段,依据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判定被告人行为是否犯罪及犯何罪,此即定罪。总结: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和收集证据。检察院负责审查起诉并提出公诉。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形通常不适用监视居住:患有严重疾病但生活可以自理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累犯或犯罪集团主犯,且通过自伤或自残手段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