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金牌旅游村」长泰区山重村:生态古山重 山水画中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10:41:56    

山重村水云涧

山重村,又称古山重,坐落在漳州市长泰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内,与厦门集美区仅一山之隔,距灌口镇16公里,距长泰29公里,被评为2019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山重村的面积有52平方公里,人口有4000多人,有9个自然村,13个小组。山重土地宽广,人源稀少,以农业为主。薛姓是山重的大姓之一,有3000多人,闽台的薛氏多是从山重分脉出去,而山重的来历可追溯到唐朝。有一种传说认为山重薛氏是唐朝“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后裔。而山重薛氏族人更认可的说法是:山重薛氏的先祖是随唐朝将军陈政(“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入闽的“行军总管使”薛武惠,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公元669年,薛武惠奉命率军进驻山重,后便定居于此,繁衍后代。林姓是山重的另一大姓,有1000多人,于明朝中期由长泰县积山村迁居至山重院内社。

山重村,山水形胜,青山叠翠、秀水涟漾。田野山麓中的万亩花海,极具美感的鹅卵石而筑的古村落,述说千年历史的古树,独特原生态乡村民俗,形成山重村特有的乡野古韵。素有千年古村落 “生态古山重 山水花中游”之美称。

山重村四面环山,长泰马洋溪更在此发源,“三重山、三重山”给山重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境。

在山重村,每年春季的油菜花、桃花、李花最吸引游客。景区极力打造“花果世界”、“田园风光”、“民宿王国”、“农耕体验”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更有地瓜、砂仁、玉米等丰富的农特产品。景区内还有千年古樟树、宋代石佛塔、明代昭灵宫、子龙庙、水云涧、百年古民居、薛氏、林氏家庙等历史文化资源。游客在观赏山重乡村自然美景之余,还可“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尽享乡村野趣,让身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古樟树

山重村不可不提的是樟树。这里的古樟树很多。可能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大片的内陆原始森林吧,所以至今仍残留着不少巨大古老的樟树。且不说数百年,上千年的也是有好几棵。12个人一齐手拉手才能把大树的树干围起来。这些树是中空的,从根部的一个树洞可以钻进去,里面起码可以容得下10多个人。从里面往头顶上看,还可以看到那小小的天空,此所谓“别有洞天”。

宋代石佛塔

石佛塔,始建于宋朝,是座以鹅卵石垒成圆锥形台阶式石塔,距今近800年历史。塔共6层,通高8.45米,其中底层直径14米,高1.3米。因塔顶石柱形如笔尖,故又名“文昌塔”。它建于村尾的塔仔溪桥边,小溪的两旁,是用来“镇水尾”的,也就是用来辟邪和保佑此地人杰地灵。(那“镇水尾”是我根据闽南话直译过来的,它的大概意思是造一个东西来镇守穿过村子的小溪的出处,想让这个村子里的灵气呀,福气呀,运气呀等等留在村子里面,不要让那些精华随流水白白地流失,而一去不复返。)所以就有人来建一座这样的石塔来保佑此地的百姓幸福,平安,快乐。

昭灵宫

昭灵宫小巧精致,建于明嘉靖年间。它浓缩了山重村的文化精粹,梁、柱、壁等遍布浮雕、彩绘、透雕,变化多样,尤其是木雕艺术,更是功力深厚,千姿百态,极具神韵,值得品味。

这门口庙的大门口左右两边各立着两尊石狮,真是栩栩如生呀,一公一母还有一小幼崽。公的那只口含珠子,双眼炯炯有神,而那只母的护着小狮子,很温柔体贴的样子。它们一家三口守在那里,经过了风风雨雨,依然相伴左右,让人心生羡慕。庙里的神像,头顶上那些精美的木雕十分特别。据说这梁上的那些精致的雕刻作品是全国所罕见的,按照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应该是讲究对称美的,但在这里这种观点全变了。那左右两边的梁上的雕刻都是不一样的,风景、人物、鸟兽都是相异的。原来在建这座庙宇时请了两位不同的师傅。但这两位师傅好象都很倔,能力都很强,技术不相上下,谁也不让谁。然后他们就“各扫门前雪”喽,各自雕刻一边,一左,一右。他们想通过比赛来定胜负。于是两个就忙起来了。快要完工时,右边的那位师傅雕刻的要好一点。左边的那位师傅是不会这么就轻易认输的。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往往能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表现。左边的师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大梁的梁垫上下工夫。他费尽心机把他雕刻的大梁下面的那个垫子设计成一个人躬着身子用力往上扛梁。那神情、那姿态可真叫绝,虽然右边的师傅也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狮子扛梁的垫子,不过“狮子”最终还是败在了“人”的手下,因为那狮子虽雕刻得很传神,可是终不及那官人扛梁的有创意和精彩。所以就这样左边的师傅反败为胜赢了右边的那位师傅。其实,两者都很棒,都是世间的珍品,他们都值得人们的尊重与赞赏。

明代盂宁堡

由于山重偏居一隅,出入需翻山越岭,故这座隐居深山的石堡鲜为人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的盂宁堡,坐北朝南,东西长40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是一座由条石垒砌的方形石堡。它墙高5.9米,墙基宽1.64米,顶部宽0.8米;楼内铺的是河卵石,中间有水井一口;南面墙正中为高2米、厚1.05米拱形门,内有顶门圆木。

明嘉靖年间,东南海疆、倭患频仍,千里海防,处处告急,盂宁堡正是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史载:1558年10月16日,日本海盗集团从同安入攻恭顺里的山重社,并在此扎营15日,而后对长泰许多村落进行了烧杀淫掠,浩劫长达七年。当时,这里一定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盂宁堡还遭到某些程度的损坏。所以,到了明天启三年(1623年)孟春,当地薛氏族人又重新修筑,使其更加坚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