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5年才过去一个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格局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总出货量为7160万部,整体展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按照手机厂商们一贯的产品节奏来看,下一波新机潮可能要等到第三乃至第四季度,因此在面对没有多少新品撑场的第二季度,手机厂商们想要稳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与地位,似乎还需要找到更多突破口。
要说前五名厂商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华为,其以 28.5% 的超高增长率和 19.4% 的市场份额重回国内市场榜首,这也是华为自 2021 年以来市场份额最高的一次,距离巅峰期的独占「半壁江山」仍有较大差距,这里面有恢复节奏的问题,也有剥离荣耀以及其他国产手机成长带来的份额挤压。
虽说华为在今年第一季度仅发布了Pura X、华为 Nova14 系列和畅享 80 系列,不过根据某些专业人士的透露,华为主要是依靠在降价政策后的 Nova 13 系列和 Pura 70 系列巩固了自己国内市场第一的优势,并在高端手机市场中也稳稳站住了脚跟。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除了华为,小米也是前五名厂商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其以 16.5% 的增长率拿下了 16.6% 的市场份额,与第二名 vivo 17% 的市场份额仅一步之遥。
小米的快速增长则是依旧得益于降价后的小米 15 系列和 REDMI 一众新品,前者虽说是去年年底发布的产品,但其产品力放在当下依旧顶级,也是国内销量最高的标准版机型之一。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至于另外四位选手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了,OPPO、苹果和荣耀在市场份额方面分别下滑了2.4%、7.7%和12.8%,而 vivo 也仅是增长了 0.1%,只能说是原地踏步。
其中 vivo 的表现比较值得一说,作为手机厂商中推陈出新最快的厂商,vivo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对其所有产品线都来了一次更新,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尤其是刚刚发布的 X200s,距离 X200 发布才刚刚过去不到半年时间,不但配置全方位升级,而且价格还更便宜,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换机想法,谁也不愿意做这个小白鼠。
但抛开这个问题不谈,vivo 今年推出的产品确实都十分优秀,原本「高价低配」的帽子早已被 vivo 摘下来抛到一边,如果今年 vivo 能够调整自家的产品发布节奏,或许能在第三第四季度实现逆转。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苹果,作为曾经的销量王者,在去年一整年中增长率和市场份额都在不断下滑,甚至在出货量榜单曾一度跌出过前五。市场原以为年初发布的亲民机型 iPhone 16e 能够挽救 iPhone 销量下滑的颓势,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究其原因,还是目前的一众安卓厂商和华为在产品力层面的不断提升,其中华为不但接连推出了多款旗舰机型,还带来了 Pura X 这种让市场眼前一亮的新颖产品。要知道之前能给市场带来惊喜的厂商,大家都会优先想到苹果。
看到这里肯定有一部分读者想站出来为苹果辩解,认为第一季度本就不是苹果的发力期,需要等到第三第四季度其推出新品后才会王者归来。
小雷前两年也是这么想的,但但凡大家仔细看看去年的市场报告就不难看出,苹果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在被不断地削弱,哪怕在经过多次降价以及国家补贴的优惠活动后,其销量也依旧在不断下滑。
可能这句话大家都听得有些厌烦,但小雷必须再说一次,如果苹果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再拿不出什么新活,或是在价格方面不继续做让步的话,在 2026 年彻底跌出前五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当下手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经来到了巅峰时期,国内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早已拉长至 30 个月甚至更长,用户对「焕新」的整体需求其实一直在减弱,但对更创新的功能、更极致的体验,则是则是激励相当一部分用户「焕新」的重要动力。
因此像苹果三星这种依旧遵循一年一小升级战略的厂商才会节节败退,反观国产厂商们则是不断在新领域搞创新。例如小屏旗舰赛道,vivo X200 Pro mini、OPPO Find X8s、小米15、一加 13T等的加入,让小屏赛道一时间变得热闹无比,也让那些天天喊着要小屏手机的用户有了自己「最爱」的产品。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再比如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续航是消费者面临的普遍痛点,智能手机历经十余年发展,电池和续航的重要性远超拍照体验,这同新能源汽车产品是相似的原则,续航功能同智能化水平一样关键。
截止发稿前,今年发布的几乎所有新国产手机都搭载了最新的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在更小的机身尺寸下塞下相当容量的电池,或者直接塞入更大容量的电池,例如刚刚发布的荣耀 Power直接把电池容量做到8000mAh,解决了用户在续航方面的长久痛点。
还有 AI ,包括华为、小米、荣耀、vivo、OPPO、魅族在内的主流品牌,均已完成从「OS+AI」到「AIOS」的蜕变;二是影像策略,无论是站在苹果肩膀上进一步提升的 live photo,还是依靠软硬件结合推出的各种新制式、新算法,国产厂商们都在靠创新不断刷新消费者对移动影像的认知,从而吸引更多用户更新换代。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反观苹果三星,在 AI 生态方面的普及显得尤为保守,Apple Intelligence 在官宣一年后依旧没有多少声音,甚至一度让不少果粉认为苹果的 AI 极有可能「胎死腹中」。为了应对竞争加剧的市场,苹果正在加速布局AI,这不仅是它当前最大的突破口,也可能决定其未来在市场中的地位。
最后是手机产品线的全面调整,以 OPPO 为例,它们把Find N5 做成了少有的既轻薄又旗舰的折叠屏手机,也点明了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Find X8 系列则通过四种不同定位的产品扩张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X8 定位水桶、X8s 定位小屏、X8 Pro 定位全能旗舰、X8 Ultra 定位顶级影像旗舰);A 系列和 K 系列的不断更新,则意在抢占中低端市场的空白。
这些产品布局,都将精准击中用户需求,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静候第二季度的数据表现。
这种「从左到右都不放过」的策略,理想上可以让每一类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但这背后,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当手机市场整体趋于饱和,厂商们已经不再仅仅关注整体销量,而是更注重市场的每一个细分领域。
结合去年一整年的市场表现和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定型,华为以技术优势在高端市场依旧赚得盆满钵满,小米押注AI与全球化,依靠生态继续拉拢用户,而OPPO、vivo需在渠道与创新中寻找平衡,至于苹果,显然已经掉了队。
随着国产手机厂商们不断尝试新玩法、开辟新赛道,相对保守和传统的国际厂商们受到的冲击也会进一步加大。今年极有可能是手机市场重新洗牌的一年。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未来一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变数依然很多。比如苹果和三星能否凭借AI打破当前的增长困境,将取决于它们能否在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再比如国产手机厂商能否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内再做出创新。而作为消费者,品牌之间的较量能催生出更多优秀的功能、硬件落地,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在接下来的 8 个月内,手机市场绝对会非常热闹,让我们拭目以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韩联社24日报道,韩国政府拟将规模超1000亿美元的韩企对美投资计划当作经贸谈判筹码,投资金额日后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韩国《每日经济》称,日本日前与美国达成关税下调协议对韩国构成巨大压力,若未能达成类似协定,韩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可能受损。报道称,韩方经贸磋商代表团原计划在定
文|源媒汇一场商业诉讼,让苹果的供应链危机浮出水面。7月15日,韩国媒体ETNEWS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三星在针对京东方(BOE)提起的侵犯商业秘密的美国诉讼中获得了胜利,京东方的部分OLED产品将面临禁售。乍看之下,这或许只是两家公司之间一场普通的商业纠纷,但若细细品味,它更像是一场针对苹果供应链
7月8日,和讯投顾奇名在今日市场分析中指出,大盘全天表现优异,收盘逼近3500点,上证指数刷新高点,此前高点结构已经失效。更为重要的是,今天市场创下了三年多以来的收盘价新高,高于去年10月8日A股从3674点高开低走的收盘价。所以,今天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判断市场已经有效突破了3500点,虽然突破的
继京东高调入局后,淘宝和美团用补贴开启外卖新一轮竞争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李莹编辑 | 刘以秦7月5日,美团和淘宝闪购两大外卖行业头部平台都各自刷新了外卖订单纪录。据公司对外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同一天,淘宝闪购的订单
顶端新闻记者 杨雪情/文 宋亚猛 时硕 李思翰 宋若旻/图在媒体融合的路上,南太湖号如何来做运营?7月3日,“端”上干货——2025主流媒体客户端顶端交流会现场,浙江省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科技研发部副主任汪书杰从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和数据运营方面进行了分享。以用户运营实现拉新促活。汪书杰表示,以用户思维
雷军最新回应“小米靠营销成功”:我们把能力建设放首位!他还说:“要改变心态,把自己当作重点车企看待”!小米美股ADR涨超11%6月26日晚,小米正式发布小米YU7。售价25.35万元起,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835km。上市发布会后,小米汽车宣布,3分钟
“这几天,到晚上十一二点都还在回复客户的咨询。”近日,携程旅游鸿坤广场店的负责人许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中小学陆续明确暑期放假安排,家长到店咨询暑期游、研学游产品的情况显著增多。专家认为,在暑期旺季催化下,文旅市场整体有望保持增长,同时,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需求,正在推动文旅行业供给升级。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常洛闻】 刚刚达成交易的日铁吞美钢,是收购,是投资,还是“盟友税”? 这事儿还要从2021年讲起,当时日本制铁宣布以141.8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当时日本在扩张海外市场,以对抗中国钢铁企业在业内的绝对统治地位,同时对冲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