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博数字文化馆”在成都正式揭牌。该馆的落成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又一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化和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感知中华文明魅力的“云端窗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站长樊承志、央视网副总经理、央博董事长魏驱虎、央博相关负责人、地方政府代表及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央视网副总经理、央博董事长魏驱虎在致辞中表示“央博数字文化馆的落成,是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结合的重要探索”。成都作为千年古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借助数字技术,让非遗技艺跨越时空,融入现代社会,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文明“潮起来”。他强调,该馆的建设肩负着三大使命:一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守护中华文明,让优秀文化遗产更广泛地触及大众;二是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创新,搭建非遗传承人与文创产业的交流平台;三是依托成都的国际化优势,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
在热烈的掌声中,领导嘉宾共同为“央博数字文化馆”揭牌,标志着这一全国首个数字文化馆正式启幕。随后,与会嘉宾参观馆内展陈,深入了解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传承。
央博数字文化馆以“博古今·见未来”为主题,馆内展区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展馆设有实物展陈区、数字体验区、非遗互动区、直播带货区,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能够“触摸”历史,用户可通过手机、VR设备等终端“零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细节与神韵,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虚拟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屏幕近距离观看文物细节,甚至还能“穿越”至古代街市,感受千年前的市井烟火。在非遗体验区,AI互动系统可模拟传统工艺制作流程,让大众以全新的方式了解非遗技艺。这一创新模式,让非遗作品跳出博物馆展柜,更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实物展示区,陈列着成都漆器、泰山玉文创、金丝楠木等实物作品,央博将与传统文化产品共创联合品牌,依托央博平台宣传矩阵和公信力,助力传统文化品牌化、市场化。
央博数字文化馆将打造为集央博联名品展示、数字化呈现,线上线下活动和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创新试点,并根据试点成果扩大规模和影响力。
业内专家表示,文化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央博数字文化馆的落成,为全国文化产业提供了创新范式,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模式,也为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未来,该馆将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持续引领数字文博创新发展,进一步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博物馆故事】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近日,宝鸡市凤翔区城墙遗址公园南广场上歌声嘹亮、掌声雷动,由宝鸡市凤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与凤翔区音乐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文明实践大舞台 激情广场大家唱” 活动在这里激情上演。近千余名歌唱爱好者齐聚一堂,用歌声传递幸福,以旋律凝聚力量,为春日凤翔增添了
来源:河北日报 3月18日,彩画工匠正在对普乐寺前山门进行保护修缮。本报记者 陈宝云摄“‘雕梁画栋’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宏大巍峨的建筑因彩画而平添绚丽锦色。彩画也是木构建筑对抗风雨的第一道防线,其所用颜料可以避湿、防虫。这层薄薄的彩衣,分布在梁枋、斗拱之上,饰建筑之华丽,护木构之周全……”3月1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帮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消费理念,近日,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走进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开展了“共筑满意消费”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围绕食品、文具、玩具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通过互动问答、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详细讲解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及辨别方法,引导同学们正
各家银行密集调低消费贷产品利率,短短一周多后被监管火速叫停。据了解,多家银行已收到监管通知,要求暂停审批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这一新规预计将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地方分支行信贷经理对记者表示,“已收到总行通知,从4月1日起,暂停发放低于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不少消费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4月起,一批新规将正式实施,事关食品安全、隐私保护及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其中,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正式出台,以此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禁止在民宿等隐私区域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4月1日起施行,这是
近日,“央博数字文化馆”在成都正式揭牌。该馆的落成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又一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化和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感知中华文明魅力的“云端窗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站长樊承志、央视网副总经理、央博董事长魏驱虎、央博相关负责人、地方政府代表及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
正是春光烂漫时,又到一年“三月三”,你知道为什么“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吗?今天,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的专家,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传统习俗的妙处。荠菜,又名地菜、地丁菜、护生草、清明菜等,有着“菜中甘草”“春季第一鲜”的美誉。从营养学角度看,荠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