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一座承载着中华文明根脉的古庙——仓颉庙静静矗立。庙内48棵千年古柏郁郁葱葱,其中最大、最古老的柏树是仓颉手植柏。
经五千多年岁月洗礼,仓颉手植柏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曾在其作品《仓颉庙记》中写道:“树裂如劈,枝指似戟,岁月沧桑,文明历程,尽在其中。”
4月3日,“树载千秋 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活动在这里启动,来自国内外50余家媒体的记者齐聚仓颉手植柏下,触摸历史、丈量文化、回望根脉。
“仓颉手植柏象征着中华民族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四川观察编辑徐清说。
仓颉手植柏是国家公布的5棵有着五千年树龄的古树名木之一,被专家誉为“文明之根”。据介绍,仓颉生卒于白水,是汉字的创造者。“白水仓颉庙是全国为纪念文祖仓颉所设场所中唯一的国保单位,也是全国唯一集庙、墓、碑、书、柏于一体的文祖殿堂。”仓颉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文说。
记者了解到,渭南市不断加强对仓颉庙古柏群的保护工作,出台了《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编制了仓颉手植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为精准保护古树名木,白水县在仓颉庙安装电子化设施,实时监测古柏生长情况。“古树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离不开精准精细的管护。”参与了仓颉手植柏保护与繁育工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忠说。
千年古柏犹苍劲,一代史官有美名。每年谷雨,大家聚集在仓颉庙,集体祭拜,感念千古圣贤。白水县以钟鼓之礼、汉服之仪祭祀仓颉,恭诵祭文之声与柏叶摩挲交织,唤起海内外华人对“字圣”的追忆。近年来,仓颉庙成为研学热土,少年儿童在此穿汉服、习汉礼、体验雕版印刷,让汉字的笔画在指尖流淌。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带着仓颉手植柏籽种遨游太空,将文明之种播向宇宙,寓意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站在2025年的春光中回望,仓颉手植柏的枝叶依然指向苍穹,根系深扎黄土。它提醒世人,文化根脉的传承,既需敬畏历史的厚重,亦需拥抱时代的活力。正如当地民谣所唱:“滔滔洛水源远流长,仓圣造字播撒文明……”五千年的苍劲,仍在续写一个民族对文化的永恒守望。
记者 梁易炜
来源:陕西日报
“常常有不牵绳的狗窜出来,还对着人狂叫,吓得人心里直发颤。”“是嘞是嘞,有的人还把狗放在楼道里养,熏得人简直不敢出门,这都归谁来管啊?”近日,白河县城关镇河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关于文明养宠问题”人大代表议事会,针对于前期人大代表走访调研中,群众反映比较激烈的部分养狗居民遛狗不拴绳、不清理狗便、
#奋进新山东##山东头条##邹城头条##邹城#山是邹城的脊梁,村名是脊梁上凸起的骨节。这些被千年风雨磨出包浆的名字,从不是轻浮的标签,而是先民用骨血夯进大地的史册。每一笔划里,都沉着自北辛文化而来的七千年分量。水脉刻痕看庄镇龙泉村 的万历《邹县志》残页记载:“时姓徙自洪洞,祷雨泉涌”。石壁“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先秦齐国的东夷文化和鲁国的周文化演变而来,逐渐形成了以“仁”“义”为核心的地域品牌,以仁为核、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山东人忠实厚道、勤
“以前结婚彩礼十几万元,酒席摆几十桌,为了面子还得借钱,现在新规一出,负担一下轻了。”近日,谈及婚丧嫁娶新风尚,镇平县枣园镇村民感慨万千。近年来,镇平县枣园镇积极响应群众呼声,大力推动移风易俗,通过村民自治、法律保障和道德引导等多种手段,向陈规陋习“开刀”,让文明节俭的新风吹遍乡村角落。为从根本上解
【来源:安泽交警大队】为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群众出行安全。6月15日,安泽公安交警大队联合多部门持续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为辖区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行动中,各职能部门,明确整治重点、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针对群众出行实际,重点打击交通违法
滨河街道开展2025年“助力高考 为梦护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董潇 通讯员 韩衍鸿
金钟山下、清江河畔,盛夏的施秉县马号镇,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崭新的气象。走进马号镇的农家小院里,村民正悠闲休憩;在文化广场院坝里,村民们关于简办酒席的新规讨论得热火朝天……近段时间,马号镇一手抓人居环境“两清两改两治理”,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手推移风易俗“五控一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这一“塑形”
日前,一场“老少共读经典 书香浸润福禄”阅读交流活动在莱州市文峰路街道福禄苑社区举办,缕缕书香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围绕群众最真实的关心关切,福禄苑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全力打造“‘新’‘心’相映 和融福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以“新”入“心”,走“新”又走“心”,把文明实践服务和活动办到群众的心坎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