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七旬老翁舞草龙 外国博主来求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7:04:00    

传承草龙舞历史文化,也是教育我们年青一代要饮水思源,懂得感恩。通过舞草龙文化活动,全村的民风变得和谐。改善乡村民风,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黄耀林

“人舞凤、我舞龙,舞到你家不用穷。财主娘,给把香,财主叔,给把蜡烛,龙来了,添丁发财,钱财就到来。”这是每逢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响彻东莞市横沥镇田饶步村的“草龙歌”,这里的“龙”指的是草龙。

舞草龙曾是田饶步村一项传统舞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草龙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淡出群众的视野。直至数年前,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田饶步村又将这个一度消逝的记忆重新唤起。“推手”之一是年逾七旬的老人黄耀林,在他的坚守与执着下,草龙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

日前,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推选出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横沥镇草龙舞第七代传承人黄耀林上榜。

坚守儿时习俗草龙舞

12岁便跟随父亲学编织草龙 2019年组建舞龙队进校园

黄耀林是横沥镇田饶步村的村民,10岁开始随祖父、父亲接触草龙舞传承活动,2019年他重新组建舞龙队,走进校园、企业,走出横沥。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为了历史文化传承和带动乡村发展不遗余力,至今已有60多年。

“几根禾秆草,物轻情意重。”草龙舞的习俗自田饶步村建村以来就开始传承,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相传在水利不发达的年代,稻田水利不通,尤其是农历八月正好是秋收之际,但雨水极少,农民为了祈求丰收,于是有了祈福求雨的愿望,便开始了舞草龙传统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黄耀林回忆,以前中秋节期间,每个村“大队”出一条草龙,打着锣鼓和灯笼,唱着“草龙歌”民谣,挨家挨户地拜门口。过去没有锣鼓,孩子们用生锈的锄头作鼓,打响锄头的烂铁条当叉。

在浓郁的氛围以及在父亲黄渠稳(草龙舞第六代传承人)的耳濡目染下,年少时的黄耀林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学好编织草龙这门手艺。于是,在他12岁那年便跟随父亲学习编织草龙,也把编织草龙作为人生事业追求。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稻田逐渐减少,人工收割禾秆草成本高等原因,草龙舞于上世纪90年代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历经数十年停滞,直至数年前,在横沥政府、文化部门以及黄耀林的共同努力下,田饶步村又将这个一度消逝的记忆唤起,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把草龙编织得更具神韵

龙头是茅草拧成的 龙角则用龙眼树杈代替

多年来,作为草龙舞第七代传承人的黄耀林为横沥镇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默默奉献,尤其在草龙舞传统保护项目上,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先后被评为“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怀着对草龙舞传承的执着,黄耀林退休后专心传承草龙舞文化,研究如何把草龙编织得更具有神韵。问起黄耀林这样做的缘由,他说:“因为天龙降雨,使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们才能获得温饱。传承草龙舞历史文化,也是教育我们年青一代要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其次,通过舞草龙文化活动,全村的民风变得和谐、人民节日欢乐。改善乡村民风,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走进田饶步村草龙舞传承基地,可以看到制作草龙的工具和材料。说起草龙的制作过程,黄耀林自有心得。揉拧、编扎、捆绑……在黄耀林手中逐渐化身为草龙的各个部位。

“小时候我也经常帮大人的忙,主要是编织草绳。”黄耀林说,草龙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稻草扎成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在底部装上竹竿,草龙上加上装饰就完成了。

黄耀林做的草龙,龙身长约6米,龙头、龙身、龙尾均由稻草扎成,龙身插有数根竹竿,是专门让舞草龙的人抓着来舞动的。龙头是茅草拧成的,龙嘴内塞上了一小把草当龙珠,龙角则用刚砍下来的龙眼树杈代替,龙须则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做成。最让他觉得称心的是,用铁丝将涂得墨黑的乒乓球安装在龙头上做眼睛,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建立草龙舞传承基地

亮相贵州思南万人花灯非遗巡游 推出潮玩IP“田小饶”

作为东莞市非遗保护项目,草龙舞是根植在田饶步村村民记忆中的文化印象和乡愁记忆。如何更好地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方式来表达,是黄耀林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然而,传承并非易事。经过不懈努力,横沥镇文化服务中心和田饶步村委会在旧老人活动中心建立了一个占地约350平方米的草龙舞传承基地,由黄耀林和徒弟叶淑华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

除了建立草龙舞传承基地,黄耀林时刻不忘培养接班人。横沥镇草龙舞传承基地2019年建立以来,黄耀林动员村小组定期组织草龙舞及草龙编织培训,并重新组建舞龙队,目前已发展为30人的规模,还培养了两名核心传承人。

传承并非易事,黄耀林还会走进校园,向年青一代讲述舞草龙的历史文化和扎草龙的技巧。近十年来,每年进校园活动超过10场,基地培训体验20场,教授学生超4000名。

为了更好宣传草龙舞传统文化,黄耀林积极参加市非遗墟市展演、省市民间工艺展等活动,并多次被邀请到广州、佛山参加草龙舞传承活动。他推动田饶步村以潮流文化助力草龙舞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陆续制作出一系列草龙延伸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推出首个潮玩IP“田小饶”,向外界展示草龙舞独特的文化魅力。

2024年,田饶步舞草龙入选第二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此外,草龙舞还亮相贵州思南万人花灯非遗巡游,更有外国博主慕名来到田饶步村学编草龙,感受横沥舞草龙传统习俗。

如今,黄耀林一边大力宣传草龙舞传统文化,一边致力教授年青一辈舞草龙技艺。他的坚守与执着,让草龙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

人物简介

黄耀林

横沥镇草龙舞第七代传承人,先后被评为“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他重新组建舞龙队,目前已发展为30人的规模,还培养了两名核心传承人。近十年来,每年进校园活动超过10场,基地培训体验20场,教授学生超4000名。

采写:南都记者 黄嘉丰

图片和资料来源:文明横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