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农民成画家 绘出好光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5:11:0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沁璐

勾勒线条、点涂油彩……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的绿泽画院内,游客陈文馨正在画院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创作着一幅“春日山景图”。

俯瞰达尼村。徐升宇摄/光明图片

“听闻这里有个画家村,我们早就想来打卡了!”陈文馨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和朋友抢到了达尼村的文旅通券,可以兑换油画创作、非遗手作等多个套餐,非常划算。

日前,达尼村将绿泽画院、多彩农场、耕读学堂等30处辖区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北方首个全域联动、一体运营的“画美达尼”乡村俱乐部,推出10万元文旅通券,让市民游客“一张通券游全域”。

从闭塞贫苦的小山村到“江北第一画家村”,从一张油画到百花齐放,多年来,达尼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坚持村企共建、一体运营,走出了一条如油画般多彩明媚的乡村振兴路。

上午9点,记者驱车进入达尼村,只见清澈蜿蜒的苑庄河潺潺流淌,远处的山峦被薄雾轻笼,若隐若现。伴着春日暖阳,众多市民游客在沿河栈道上散步。

“谁能想到俺们村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以前啊,女孩说婆家都不愿来俺们这儿。”望着车窗外,同行的达尼村党委书记张金宝打开了话匣子,“也不是没想过办法,起初村子尝试引进工业项目,又怕生态环境遭破坏,而且也担心项目在这发展不起来,思来想去,村干部们一时拿不定主意。”

游客在达尼村的沿河栈道散步。徐升宇摄/光明图片

很快,村子的发展随着画家解中才的到来迎来了转机。“得知解老师是大画家,我们都很激动。解老师相中了我们这里的好山好水,想在这开画室;村里觉得依托画室可以做大油画产业,未来发展有前途。”张金宝回忆道。对此,村“两委”班子主动靠前,免费为其提供场所,做好服务保障。一番合力操作下,画室逐步壮大,成了远近闻名的绿泽画院。

车停至绿泽画院,浓郁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摆满了尺寸不一、主题各异的油画作品,画室里几位画师正为客户绘制定制油画。“今年以来,我们已经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和海外的两百多笔油画订单。”绿泽画院院长周兆海介绍,画院开办以来,已经培养了1000多位画师,作品畅销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助力村民就业增收,在街道的支持下,村里和画院合伙办起农民画校,免费教当地村民学习油画创作。经过专业培训后,村民还可与画院签订承揽合同,成为签约画师。据统计,自2023年开办以来,画校已免费培训村民100余人次,20多名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成为画院的签约画师。

作为“农民画家”,达尼村村民黄秀芹深有感触:“从前都是和土地打交道,没想到我也有吃上‘艺术饭’的一天。”如今,黄秀芹是绿泽画院的签约画师,闲暇之余会到画院画画,平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创作收入。

2022年,达尼村再次迎来发展的新契机——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达尼村实施文化产业提升行动。村庄先是在硬化、绿化、亮化、住宅修缮改造等硬件方面进行完善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达尼村还打造了泽丰生态园、艺术创客街区、画乡会客厅等配套项目,举行特色“拍卖会”、松泉山艺术节、大学生写生节等艺术活动,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日渐浓厚的艺术氛围,让达尼村成为艺术创作者的向往之地,吸引不少艺术大家和文旅企业入驻。

艺术家来了,游客多了,达尼村“火”了。瞅准机遇,达尼村开始探索市场化运营,成立青岛画美达尼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专业运营,并组建艺术家联盟,建立起“811”利益分配机制。“所谓‘811’,即各类营收利润80%归运营公司,10%归强村共富公司,10%用于村民。”张金宝解释道,“去年运营公司在我们这举办了红枫节、拍卖会等各类活动,按照分配机制,共富公司和村里分了6万多元。”

一步妙棋满盘活。得益于“画美达尼”品牌的叫响,达尼村盘活村集体闲置用地、零散土地等资源,清原种业、康大兔业等总投资75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纷至沓来,2024年村集体年收入达55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片区创建前增长45%。“村里项目多,家家户户不愁没活干,我们村现在没‘闲人’!”张金宝打趣道。

黄昏时分,夕阳为达尼村镀上一层金色,俨然一幅浪漫的田园油画。“我们将继续和企业联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把村里的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让村里的好资源变成高收益,让乡亲们的腰包再鼓些!”谈及达尼村的未来,张金宝目光炯炯、自信满满。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3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