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沁璐
勾勒线条、点涂油彩……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的绿泽画院内,游客陈文馨正在画院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创作着一幅“春日山景图”。
俯瞰达尼村。徐升宇摄/光明图片
“听闻这里有个画家村,我们早就想来打卡了!”陈文馨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和朋友抢到了达尼村的文旅通券,可以兑换油画创作、非遗手作等多个套餐,非常划算。
日前,达尼村将绿泽画院、多彩农场、耕读学堂等30处辖区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北方首个全域联动、一体运营的“画美达尼”乡村俱乐部,推出10万元文旅通券,让市民游客“一张通券游全域”。
从闭塞贫苦的小山村到“江北第一画家村”,从一张油画到百花齐放,多年来,达尼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坚持村企共建、一体运营,走出了一条如油画般多彩明媚的乡村振兴路。
上午9点,记者驱车进入达尼村,只见清澈蜿蜒的苑庄河潺潺流淌,远处的山峦被薄雾轻笼,若隐若现。伴着春日暖阳,众多市民游客在沿河栈道上散步。
“谁能想到俺们村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以前啊,女孩说婆家都不愿来俺们这儿。”望着车窗外,同行的达尼村党委书记张金宝打开了话匣子,“也不是没想过办法,起初村子尝试引进工业项目,又怕生态环境遭破坏,而且也担心项目在这发展不起来,思来想去,村干部们一时拿不定主意。”
游客在达尼村的沿河栈道散步。徐升宇摄/光明图片
很快,村子的发展随着画家解中才的到来迎来了转机。“得知解老师是大画家,我们都很激动。解老师相中了我们这里的好山好水,想在这开画室;村里觉得依托画室可以做大油画产业,未来发展有前途。”张金宝回忆道。对此,村“两委”班子主动靠前,免费为其提供场所,做好服务保障。一番合力操作下,画室逐步壮大,成了远近闻名的绿泽画院。
车停至绿泽画院,浓郁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摆满了尺寸不一、主题各异的油画作品,画室里几位画师正为客户绘制定制油画。“今年以来,我们已经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和海外的两百多笔油画订单。”绿泽画院院长周兆海介绍,画院开办以来,已经培养了1000多位画师,作品畅销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助力村民就业增收,在街道的支持下,村里和画院合伙办起农民画校,免费教当地村民学习油画创作。经过专业培训后,村民还可与画院签订承揽合同,成为签约画师。据统计,自2023年开办以来,画校已免费培训村民100余人次,20多名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成为画院的签约画师。
作为“农民画家”,达尼村村民黄秀芹深有感触:“从前都是和土地打交道,没想到我也有吃上‘艺术饭’的一天。”如今,黄秀芹是绿泽画院的签约画师,闲暇之余会到画院画画,平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创作收入。
2022年,达尼村再次迎来发展的新契机——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达尼村实施文化产业提升行动。村庄先是在硬化、绿化、亮化、住宅修缮改造等硬件方面进行完善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达尼村还打造了泽丰生态园、艺术创客街区、画乡会客厅等配套项目,举行特色“拍卖会”、松泉山艺术节、大学生写生节等艺术活动,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日渐浓厚的艺术氛围,让达尼村成为艺术创作者的向往之地,吸引不少艺术大家和文旅企业入驻。
艺术家来了,游客多了,达尼村“火”了。瞅准机遇,达尼村开始探索市场化运营,成立青岛画美达尼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专业运营,并组建艺术家联盟,建立起“811”利益分配机制。“所谓‘811’,即各类营收利润80%归运营公司,10%归强村共富公司,10%用于村民。”张金宝解释道,“去年运营公司在我们这举办了红枫节、拍卖会等各类活动,按照分配机制,共富公司和村里分了6万多元。”
一步妙棋满盘活。得益于“画美达尼”品牌的叫响,达尼村盘活村集体闲置用地、零散土地等资源,清原种业、康大兔业等总投资75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纷至沓来,2024年村集体年收入达55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片区创建前增长45%。“村里项目多,家家户户不愁没活干,我们村现在没‘闲人’!”张金宝打趣道。
黄昏时分,夕阳为达尼村镀上一层金色,俨然一幅浪漫的田园油画。“我们将继续和企业联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把村里的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让村里的好资源变成高收益,让乡亲们的腰包再鼓些!”谈及达尼村的未来,张金宝目光炯炯、自信满满。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3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沁璐勾勒线条、点涂油彩……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的绿泽画院内,游客陈文馨正在画院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创作着一幅“春日山景图”。俯瞰达尼村。徐升宇摄/光明图片“听闻这里有个画家村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谢文彬 陈平成)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篇章中,江永县桃川镇六十工村正以独特的发展路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路畅橙香”成为这个村庄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道路交通的改善与夏橙产业的兴旺相互促进,为六十工村的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曾经,六十工村的交通状况较为落后,狭窄崎岖的村道不仅给
暮春时节,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小碧乡马寨村,村“两委”干部带领数十位村民,忙着在撂荒地上种植黑皮花生。马寨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在撂荒地上种植黑皮花生。“早在去年,我们就试种了10亩黑皮花生,发现其亩产量和收益都远超预期后,今年经村委会集体商议,决定在撂荒地上规模化种植100亩
湛江市民何女士反映,嫂子暂住廉江娘家期间,一家三口被村民叶某某杀害。叶某某骑摩托进院子持刀杀害其嫂子(36岁)、嫂子儿子(1岁)和嫂子母亲(70岁)。东埇村干部称,没听说两家存在矛盾。廉江警方正调查。何女士表示,检方已介入。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来,云城区南盛镇下西村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民化参与”为核心,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卫生治理模式,通过实施卫生“网格轮值+专职保洁”制度,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管护,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一剂良药”。责任网格化构建“共治共享”治理网络下西村创新推行“网格轮值+专职保洁”双轨机制,将村庄划分为
【新闻随笔】作者:章清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盛景,带游客追随春天的脚步,开启“乡村四时好风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
春意渐浓,农事正忙。为保障春耕农机安全作业,4月9日至10日,白山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联合浑江区农机管理站、浑江区执法大队,深入红土崖镇红新村、红一村、大青沟村开展“农机安全下乡”专项行动,将年检核验、安全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为春耕生产注入“安心剂”。便民服务“零距离”,村民省心更省力。在红土
作者:郑晓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中医与西医各有千秋,二者相辅相成。在病情缓解期,中医重在扶正固本,西医则重在精准控标调量;在疾病复发期,西医则重在有效控标,中医则重在跟踪监护,以确保机体康复。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在抓药称重。王堃摄/光明图片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