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故事】
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
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地下6米的展陈空间,给人视觉产生强大冲击,最大限度复原展示了两汉至宋金时期的25座古墓葬。这些墓葬既是珍贵的历史藏品,也是观众可步入其中的展室。在这里,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墓葬结构、砖雕壁画,感受千年前的丧葬理念、审美风格与社会风貌。
博物馆命运的转折始于2023年。2020年至2022年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闭馆提升改造。其间,催促开馆的网友多次将其推上中国博物馆热搜榜。
重新开馆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体验感大幅提升,年接待观众量从原来的30多万人次暴增至140万人次,2024年更是超过200万人次,成为年轻观众热衷打卡的文化地标。
博物馆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下足了功夫。文化表达与沉浸式体验的结合,让博物馆在年轻群体中备受青睐,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近七成。
沉浸式游览项目“古墓探宝 妙游地宫”结合壁画复原、拓印临摹等体验,让观众以互动方式走进历史;实景剧本杀《古墓探秘》,通过小剧场演绎与演员互动,将历史故事鲜活呈现;“余韵朤朤——古墓乐舞复活记”音乐会,由真人复刻墓葬中的乐舞元素,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
此外,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古墓寻龙记”“她是谁”等研学课程,也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中广受欢迎。
洛阳古墓博物馆不断创新表达方式,给古墓文化祛魅并令其焕发新生,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激发他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探索。
日前,洛阳古墓博物馆副馆长张建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展陈上的思路和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建文: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上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对墓葬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去神秘化表达。
基本展陈《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不拘泥于传统考古学“三段式”叙述(墓葬形制-随葬品-结语),而是将构成墓葬的各种元素以文化视角呈现。
其中,第一展厅《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以河洛地区为主线,向观众打开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门。第二展厅《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则让观众直面墓葬本体,了解墓葬形制,感受砖雕、壁画之美。尤其原址展示的北魏孝文帝景陵,打破了人们对帝陵神秘莫测的固有想象。
整个展陈逻辑由宏观到微观、从文献到实物,逐步展开,使古墓葬成为解读古代社会制度、信仰习俗与艺术美学的重要窗口。
其次,在参观氛围的营造上,博物馆力求构建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走进”历史。墓葬展区的展板介绍简练、克制,四条通道采用夯土质感的壁面设计,使人仿佛置身墓道,观众还可亲手触摸墓室的墙壁、砖石,感受千年时光沉淀下的历史。通过这样的空间塑造,观众得以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静心体悟古人对生死的思考,甚至与千年前的生命轨迹产生共鸣。
记者:你认为博物馆出圈的关键是什么?
张建文:关键在于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产品。
每座博物馆都有其独特资源,核心在于深入挖掘、研究和转化。无论是实体文创,还是文化创意活动,打造其他馆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体验至关重要。
以洛阳古墓博物馆为例,我们的优势并不在于单件文物的精美,而在于整体的参观氛围。观众在这里接触到的不是孤立的器物,而是完整的中国传统墓葬文化。这种体验,正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如何让观众爱上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
张建文: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古今一体”。“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博物馆人如何看待历史,就是六个字——溯源、还真、今解。
古人与今人同样有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只有站在理解与共情的角度,才能更好阐释古代文化。同时,创新传播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只要坚守博物馆人的学术底线和文化使命,就可大胆尝试。
记者:未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如何持续吸睛?
张建文:我觉得还是合作共赢,单靠博物馆自身的资源和人员,难以满足公众对文化体验日益增长的深度与广度需求。因此,我们积极与有志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携手,深挖馆藏特色,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创意活动。
今年2月,我们发布了“文化创意活动招选公告”,吸引了不少文化创意公司的积极参与,目前正处于甄选对接阶段。未来,我们将继续借助社会力量,为公众提供更具沉浸感和创新性的文化体验,让古墓文化焕发持久魅力。
策划:刘江
记者:任卓如
摄像:张健
统筹:孙闻、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河南分社联合制作
黄 超飞天与航天相遇,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是文化传承在牵引前不久,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之旅”的第三次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的左臂印有五星红旗,右臂则是“飞天”二字,源自敦煌壁画的一对飞天形象栩栩如生。网友留言,“有种相隔千年的时空连在一起的感觉”“中国人的飞天梦早已不是梦”。从古至今,
【来源:西安新闻网】4月1日,西安高新区宣传文旅局组织30余名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走进“高新三期”,走社区、看园区、览美景,让艺术与科技共融,并且转化为艺术作品,为高新区文化发展增添新动力。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高新区宣传文旅局策划主办的“艺术家走进高新三期”系列文化宣传首场活动。活动中,来自高新区书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3月30日晚,2025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民族团结大舞台文艺汇演在该县七仙广场举行。当晚,演出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表演中拉开帷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们手法娴熟,火苗瞬间跳跃而出,随后由幸运观众点燃舞台中央篝火,熊熊火光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
彩陶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然而自马家窑遗址发现百年来关于马家窑人为什么如此擅长并专注于彩陶艺术的创作在史学界始终是个“谜”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不仅为拨开历史迷雾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还丰富了中华文明在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
历时三个多月,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国台数智酒业集团、中广共赢广告联播联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台酒·2025年AIGC广告创意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数智创造未来·AI助力品牌”为主题,吸引全国超100所高校学子及行业精英参与,累计征集作品近7000份。3月24日,在“国台产品体系及新品上市发布
【博物馆故事】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近日,宝鸡市凤翔区城墙遗址公园南广场上歌声嘹亮、掌声雷动,由宝鸡市凤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与凤翔区音乐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文明实践大舞台 激情广场大家唱” 活动在这里激情上演。近千余名歌唱爱好者齐聚一堂,用歌声传递幸福,以旋律凝聚力量,为春日凤翔增添了
北京时间4月2日,金州勇士造访客场挑战孟菲斯灰熊,此役斯蒂芬-库里首节命中5记三分贡献19分5板3助2断,半场命中8记三分狂轰32分7篮板5助攻2抢断。库里生涯第6次半场命中至少8记三分,他由此超越达米安-利拉德与克莱-汤普森成为NBA历史第一。(NBA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