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吕文倩 刘向东 摄影报道)走进莱州市民之家博物馆特展厅,一幅幅写意山水画作品立刻映入了眼帘,云峰山的碑刻、大基山的松涛、三山岛的海浪……这些莱州的标志性景点跃然纸上,作品绘就了属于这座千年古邑最为鲜活的时代意象,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4月3日,“时代意象”国家艺术基金写意人才培养结业展在莱州市市民之家举办,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盛宴。据了解,写意绘画人才培训班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于2023年向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的项目,于2024年9月在莱州市正式开启。
“去年,国家艺术基金写意人才培养班在莱州举办,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对这一带的山、水、人、情、物有深刻的理解,我也相信这里的文化厚度和底蕴与写意的精神是十分契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写意画院院长徐福山说。
在莱州这个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学员们用画笔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将自己的感悟融入作品中,此次结业展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30位写意绘画才俊的50余幅精品画作。“虽然现在孩子还小,但想让她接受一下美的熏陶,知道什么是美。”带着女儿来参观画展的市民顾女士说。
为提升审美素养、培育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莱州市充分发挥全国四德工程发源地优势,重点打造“厚德莱州·美满花城”美育工作品牌,不断深化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高等院校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美育工作专业研究,同时积极引进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写生基地等高层次艺术团队合作项目落地莱州,点亮城市的美育之光。
结业展上,独具特色的书法展示环节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莅临此次活动的国内书画名家们现场挥毫泼墨,留下了“花开莱州”“文化古邑 风光无限”“时代意象 圆满举行”等珍贵的墨宝,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功底,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莱州市围绕挖掘利用东莱文化、山海文化、长寿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书法文化“六大文化”特色资源,培养培育文化人才,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常态化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等名家作品展览、人才培训交流、创作写生采风等活动,致力于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家门口”精神文化盛宴。
据介绍,莱州市将继续充分挖掘利用莱州特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美育水平,全面打造物美、景美、城美、人美的文明底色,全方位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氛围,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唐寿锐
9月1日,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晒4宫格照片与8月告别,她也将正式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据此前报道,全红婵被保送进入暨南大学就读运动训练专业,该院的院长是苏炳添。来源:新华日报编辑:贺靖审核:钟玲终审:王一帆
本报讯 8月29日至30日,迎泽区在钟楼街举办了为期2天的“相约迎泽·都来出圈出彩”沉浸式消费展会,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让市民游客在特色消费场景中感受迎泽区的商业活力与人文魅力。 活动精心策划了4场特色展演,整合“寻购、寻美、寻趣、寻味、寻宿”5大特色消费场景,通过“舞台表演推介+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通过完善“三融贯通”课程体系、“三品协同”育人品牌、“三方联动”协同机制,构建起以地方文化为核心驱动的“三三三”文化育人模式,呈现出理念嵌入全程化、品牌协同立体化、机制运转长效化的文化育人特点,为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极具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践行浸
定了!国内首家国家级院团直营剧院花落阜阳。8月27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阜阳大剧院“只此东方艺满阜阳”演出季正式启幕,标志着由该集团直营的阜阳大剧院正式运营。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首家直营剧院,填补了国内无国家级专业演艺院团运营地方大剧院的空白,有望成为全国演艺场馆运营创新样板。 首个国家
一条“怪鱼”黑乎乎的,静静趴在河边台阶上。刚巧散步路过的蔡先生定睛一看,这不是娃娃鱼吗?他立即为“怪鱼”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并联系民警。如今,这条娃娃鱼已被妥善安置在了林屋洞。8月25日下午5点多,蔡先生沿着姑苏区上塘河散步,在经过来客茂时尚生活中心北侧的河段时,在沿岸河埠的台阶上,发现了这条“怪鱼
蔡智超在综艺节目上介绍家乡雷州。受访者供图热闹的曲街。施东扬 摄美丽庭院。何盈 摄人气主播借助网络平台直播带货。陈文 摄“房车候鸟”在处井村其乐融融。陈文 摄日前,广东创新性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实施“媒体+”行动助力“百千
听不到世界的声音,却用双手在“云端”搭建起一座桥梁;无法用语言表达,却用眼神和手势传递温暖与力量……在山东潍坊青州市王母宫经济发展区,有这样一位“80后”创业者——郭坤。从孤身探索到团队壮大,从无人问津到百万粉丝,他用坚持与智慧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更以公益之心为听障人士点亮了希望的灯塔。8
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耕民族文化沃土,在蒙古族舞蹈领域形成教学、表演与创作三位一体的鲜明特色,于全国舞蹈教育与艺术实践中占据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六十余载春华秋实,学院已发展为集民族舞蹈表演、编创、理论研究于一体的内蒙古自治区舞蹈行业领军力量,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高层次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