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最新访谈回应一切!
在一档播客节目中,OpenAI CEO奥特曼分享了对4o吉卜力风突然走红以及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套壳包装”的看法,并谈到了AI编程、AI智能体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当中提到了一个“杰文斯悖论”的典型案例——
当编程成本下降时,全球对软件的需求会呈指数级增长。
他表示,目前世界对软件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供应量,而AI将会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节选,经整理后如下: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问到了OpenAI最近为GPT-4o推出的原生图像生成功能。
在过去的一周里,这个工具因被网友疯狂用来生成吉卜力风图像而走红社交媒体平台。
Q:用户反响如何?能透露些数据吗?
奥特曼:我不知道自己能否透露具体数字,但互联网对图片的需求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快总生成量就会突破10亿。
Q: 宫崎骏曾批评AI生成内容“缺乏灵魂”,作为创作者该如何平衡效率与艺术性?
奥特曼:这个问题让我想到30年前拍视频需要摄像机和VHS磁带,而现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
这种内容创作的民主化虽然对传统艺术形式造成冲击,但总体上为社会带来了净收益——它显著降低了参与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贡献创意,尽管同时也导致部分从业者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这种技术驱动的变革同样体现在创业领域。
就像AWS和互联网普及大幅降低了创业门槛,催生了OpenAI等创新公司一样。技术演进虽然会让某些现有商业模式受到挑战,但从全局看,它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创造了更多可能性,最终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Q:大多数AI初创企业只是“套壳( Wrappers)”吗?
奥特曼:我认为这种质疑本身就忽略了技术发展的本质规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像当年基于AWS的初创公司被嘲笑为“云服务套壳”一样,如今对AI应用层的质疑不过是创新周期中的必经阶段。
事实上,大多数真正改变世界的公司最初都被视为“浅层套壳”。Airbnb只是网站套壳了租房需求,Slack只是套壳了聊天协议,而OpenAI早期也被质疑“只是个小研究实验室”、“会被谷歌碾压”。
作为创业者,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现成的基础模型,而在于能否创造独特的用户价值。
我始终相信,最伟大的创意往往最初看起来都很疯狂。Snapchat曾被所有人看衰,但正是这些“不被理解”的创意最终重塑了行业。
如果有人称你的公司是“GPT套壳”,这反而可能说明你正走在正确的创新方向上。
技术创新从来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基础模型如同当年的AWS,为应用层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虽然大多数创业公司终将失败(这是自然规律),但那些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AI应用将会创造我们难以想象的巨大价值。
因此,与其纠结“套壳论”,不如专注于发掘AI时代独有的创新机会。毕竟,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带来的新可能性。
整体而言,在AI对人类职业的影响方面,奥特曼的观点仍和之前一样:AI更多是一种赋能工具,而非完全替代。
比如主持人就谈到了设计这个例子。
Q: 这些工具对设计岗位会有什么影响?
奥特曼:AI对人类职业的影响会参差不齐,某些岗位可能消失(比如部分客服),但设计工作更可能进化。
就像当年从纸笔转向电脑工具,设计师效率提升后,市场对好设计的标准也提高了。未来可能需要的设计师变少,但报酬更高;也可能因为需求激增(比如网站暴增)反而需要更多人。
Q: 会出现全新的职业吗?
奥特曼:肯定会有现在完全想不到的新工种。就像当年电脑工具催生了UI设计师,AI时代也会诞生新岗位——比如现在的“提示词工程师”,不过更可能是工具赋能人类,而非完全替代。审美判断这些人类优势依然关键。
Q: 关于“提示词工程师”这类全新职业,很多人质疑它只是“写英文指令”的低技术工作。你如何看待这种职业的价值?
奥特曼:这让我想起年轻时学编程的经历。当时大人们说“电脑只是玩具,你该去当医生律师”。技术演进总会催生新工种,历史地位不等于未来价值。
就像当年没人能想象UI设计师这个职业,现在“提示词工程”需要的是对人类意图的精准解码能力——这恰恰是未来人机协作的核心技能。
Q:AI是否会完全自动化编程?
奥特曼: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是否”而在于“程度”。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100%的自动化编码,但我更关注的是程序员生产力的跃迁。
目前AI已经让程序员效率提升了2-3倍,而在未来一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10倍的生产力提升。
这里还存在一个杰文斯悖论的典型案例:当编程成本下降时,全球对软件的需求会呈指数级增长。(杰文斯悖论是1865年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一悖论,是指当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资源消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激增。)
当前世界面临一个关键转折点:全球对软件的需求远远超出了现有供给能力。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市场失衡——世界渴求更多软件,而AI工具的出现恰逢其时,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这对开发者和市场来说意味着:
能够用AI工具的高效程序员可以产出10倍价值的代码;
基础功能开发价格下降,但复杂系统需求激增;
降低的门槛将催生前所未有的软件创新浪潮。
这些变化不会完全取代程序员,而是重新定义开发工作流。就像当年云计算没有消灭运维工程师,而是创造了DevOps新范式一样,AI将催生新的工程实践和职业形态。关键在于主动适应这种变革,将AI作为能力放大器而非威胁。
Q:AI Agent未来如何?
奥特曼:我们将见证从被动工具到主动执行者的根本性转变。
其中最颠覆性的突破可能出现在编程领域——开发者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gent就能在几小时后生成完整的功能代码和Pull Request。这种变革将重新定义开发工作流,使程序员生产力实现数量级提升。
在消费领域,Agent将演变为真正的“数字管家”,自主处理订餐、叫车等日常事务。这种自动化虽然初期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将很快成为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多数AI应用仍是被动的(如Deep Research),而未来的突破点在于让AI主动理解意图并闭环执行复杂操作。
Q: 对于在传统企业工作却无法推动AI转型的人,你的建议是?
奥特曼:这是个痛苦的真相——在AI时代停滞等于职业自杀。我的建议很直接:
优先考虑能接触前沿技术的环境
把“是否积极采用AI”作为评估雇主的首要标准
记住你的职业发展责任在自己手中,不是公司的
最后,奥特曼还分享了一个关于AI发展的“反直觉观察”。
奥特曼:AI带来的社会变革比自己最初预想的要温和得多。十年前我曾幻想AI会像科幻片那样瞬间颠覆社会,但现实“更微妙也更美好”——AI更像电力革命,悄无声息却深刻地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基础。
现在的AI就像一种“神力工具”,通过两个维度持续释放价值:
替代人类厌恶的重复劳动(如繁琐的数据处理)
增强人类热爱的创造性工作(如艺术创作和问题解决)
以上恰好证明了人类正在以更成熟的方式驾驭颠覆性技术。
参考链接:[1]
https://x.com/slow_developer/status/1908869270181970187[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vlUVkMPJ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关注前沿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①花旗随华尔街同行看淡美股 美股趋势逆转 高估值承压虽然美股有所回升,但花旗策略师加入了美银和贝莱德等华尔街大行的队列,对美股的前景转而看淡,因为特朗普贸易政策最终结局的不确定性引发衰退担忧。花旗下调美国股市评级至中性,认为贸易冲突、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欧洲财政扩张等因素将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新华社维也纳4月14日电(记者孟凡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下调对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报告说,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近期关税政策对石油需求的预期影响。报告显示,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调整后的
2025年4月14日,瑞可达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15亿元,同比增长5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28.11%。尽管营收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仍面临挑战。瑞可达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工业机器人等领
近年来,为了缓解育儿压力,各地相继推行育儿假这一福利制度。但现实中,这一福利制度落实情况如何?如果员工因此将企业诉上法庭,法院又会如何判?近日,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与育儿假相关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男子请育儿假不成被扣4天年假据报道,江苏昆山刘先生的孩子于2021年6月出生,其
日前,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系列活动之“新闻人物”系列讲座现场,纪录片导演周轶君曾是新华社常驻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记者,她如何看待新闻人的职业担当?
继今年初因操纵“昊志机电”股票被中国证监会处罚1.09亿元之后,时隔3个月,昊志机电 (300503)实控人汤秀清又因其在公司股票非公开发行期间违规承诺收益且未披露,近日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简称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4月11日,广东证监局发布公告,对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近一周深市掀起了新一轮的回购增持热潮,推出近百单回购增持计划,披露相关公告200余家次。数据显示,4月7日以来,深市213家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公告,其中,回购计划73家,拟回购金额181亿至328亿元;回购进展96家;增持计划24家,拟增持金额为66亿至94亿元;增持进展20家。市场分析指出,股份回购
来源:新华社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健康消费潜力巨大,呈现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等特点。健康消费正逐渐成为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2日,市民在广西南宁市南湖边健身。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年轻群体的健康消费趋势是蓬勃向上的。”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