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押BC,隆基欲翻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0:53:00    

隆基绿能在反思中寻找突破口。

2024年其业绩下滑,并遭遇史上最严重亏损。今年一季度,业绩续亏但较2024年同期收窄。

“外因是行业供需失衡,开工率不足,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技术快速迭代,PERC产能淘汰带来资产减值。内因是我们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坦言。

自2023年以来,隆基绿能在未选择N型TOPCon技术路线的情况下,开始大举押注BC。也走过“弯路”:在“以产定销”的运营模式和思维惯性下,该公司HPBC 1.0产品出现了研产销脱节的错误,造成存货跌价损失。

不过,随着2024年以来新一代HPBC技术的升级,隆基绿能奠定了BC产品矩阵的基石。在泰睿硅片、HPBC 2.0技术的底座上,该公司面向分布式和集中式场景,发布了一系列BC组件产品。与此同时,为了健全产品生态链,隆基绿能先后与多家光伏电池企业合作,扩大朋友圈。

那么,全面布局BC技术的隆基绿能,有望在未来两年“逆风翻盘”吗?

今年BC出货占比将超过25%

2024年,光伏行业进入洗牌的深水区。在主材产量增长的情况下,主材价格却在去年大幅下滑。根据业内统计,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分别下滑约39%、50%、30%、30%。量增价跌下制造端产值及出口额均同比下降,光伏产业链遭遇大面积亏损。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10家A股光伏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38万亿元,同比减少17.96%;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63亿元,同比减少100.25%。这其中,隆基绿能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25.83亿元、净利润亏损86.18亿元。对此,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说:“这成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2024年,隆基绿能采取了“控量保利”的策略。经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

与其他光伏头部企业一样,在周期性低谷中,隆基绿能选择降成本、保现金流。

不可否认的是,自2023年以来,由于光伏产业链价格全面下跌,部分环节已经跌破成本线,导致企业普遍亏损,大量企业因订单流失,融资困难。而在2024年,隆基绿能也开启“瘦身”模式。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在职员工人数为37853人,这较2023年大幅减少近一半人员。在接受《财经》专访时,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有所感慨:“2024年是我成就感最差的一年。这不是因为隆基亏损,而是因为隆基的员工人数减少了。”

但相应地,隆基绿能的确在2024年的营业成本有所下降,为764.40亿元,较2023年减少27.54%。这其中,该公司管理费用34.30亿元,较2023年减少49.15亿元。截至2024年底,隆基货币资金531.57亿元,其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09.48亿元。

在多轮行业振荡周期中,隆基绿能严控经营风险,降低经营负债。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不足60%,表现相对突出。而在保障稳健的现金流下,隆基绿能加大持续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这也使得,在日前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其全力押注的BC技术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

据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会上介绍,2025年6月,该公司BC产能有望达35GW,年底增至50GW。而在今年设定的80GW至90GW的组件出货目标构成中,BC组件的出货占比为力争超过25%。

“隆基绿能BC技术目标在今年底的成本接近TOPCon。”钟宝申表示,在当前,公司会聚焦毛利差,优先高毛利产品。

钟宝申进一步表示,BC二代相较于TOPCon更容易实现贱金属替代,预计降本空间还有0.02元/W。且目前,隆基绿能的HPBC 2.0组件量产效率最高24.8%,为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光伏组件产品。

BC技术“后劲十足”?

今年4月底,两大BC巨头隆基绿能、爱旭股份(600732.SH)联合多方发布了一份《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得益于BC量产化的快速推动,规模效应初现,设备、材料等成本投入与TOPCon差距快速缩小,预计未来一年量产BC成本将与TOPCon平齐,甚至低于TOPCon。

作为BC技术的拥趸,隆基绿能在过去两年毋庸置疑地大举投入研发,致使BC生态圈渐成。财报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已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数量3342项,其中,拥有BC电池组件专利数量400余项。

“过去几年,隆基和爱旭在构建技术护城河等方面意识强烈,包括专利的申请设立;和核心供应商、装备供应商进行研发,有限独家的供应、人员管控方面采取更有效措施等。”李振国表示,现在BC技术在扩散方面算是比较好,不会重蹈TOPCon的覆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BC技术朋友圈正在扩大。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行业内主流组件厂家开始陆续展示或发布BC组件产品,包括协鑫集团、正泰新能、通威股份(600438.SH)、晶澳科技(002459.SZ)、高景太阳能等。

“BC技术成熟比重约能达到80%左右的水平,后面还会有一些优化空间,但是大的堵点和卡点问题已经没有了,已经完全可以真正地在行业里大规模推广。”李振国表示,2025年是BC产能爬坡之年,BC产品真正发挥作用会在2026年,越往后展现的效果会越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5年第一季度,隆基绿能实现电池组件出货量16.93GW,这其中,BC组件销量4.32GW,占比达到了25.52%。据悉,该公司HPBC 2.0量产线已全线贯通,电池良率97%。而目前,BC技术效率距离BC的理论极限仍然有2%左右的效率差异。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在未来的3~5年内,BC电池效率会提升到28.5%左右,整体组件效率超过26%。

上述《白皮书》认为,BC技术仍“后劲十足”——随着主流企业制造良率提升到98%以上,效率突破27%,当前BC的制造成本与TOPCon相比差异已经控制在5分/W,未来BC技术仍可以通过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规模效应和技术工艺进步三个方面实现快速的成本下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