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流浪13年,帮他回家!1800多公里,沧州→宜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2:41:00    

8月12日下午,历时24小时,行程1800多公里,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驱车送四川宜宾的邹某回到家乡。

由于这名男子有精神疾病,无法说出自己身份信息,民政部门对他施行“站外托养”。13年来,他一直住在定点医院,每天定时服药、吃饭,早已把医院当成“家”。最终,工作人员通过DNA比对,联系到他的家人。

流浪男子成沧州新居民

“我在沧州生活了这么多年,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早把自己当成沧州人的流浪人员邹某说。说起邹某在沧州的经历,还得追溯到10多年前。

2012年,市区一名热心市民报警称,街头有一名男子精神异常。随后,民警赶到后,将男子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试图与他沟通,但对方无法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由于找不到男子的家人,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他送到了定点医院,成为“无名氏10号”。这些年,男子把医院当成“家”,每天定时服药、吃饭,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有所好转。这期间,工作人员一直想尽办法帮他找家。经多次询问,男子说自己的家在四川。工作人员与公安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多方联系,经过10多次人脸比对技术,仍没有找到他的亲人。

2022年,市救助管理站为这名男子办理了集中落户,并将他的名字登记为“民立群”。这名流落到沧州的异乡人成为沧州新居民,有了自己的身份信息。

今年年初,市救助管理站决定运用Y系溯源比对技术,再次寻找民立群的家人。Y系溯源比对技术是一种通过DNA对比的寻亲技术。随着一代代的遗传,Y染色体能够在家族男性中形成遗传标记,DNA-Y染色体的检测可以发现这个遗传标记,并确认检测对象是否属于同一父系关系,但双方更具体是什么关系,需要进一步检测。当时,包括民立群在内的6名流浪人员全部被采集了DNA。

驱车1800公里护送他回家

两个月后,公安部门传来消息:四川宜宾一名男子的DNA数据比对与民立群极为相似。工作人员询问对方得知,他有一亲戚,前些年家中确实有人走失。于是,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系到有走失人口这家人的父母。经过进一步比对,他们正是民立群的父母。此时,大家才知道民立群姓邹,今年41岁。

当工作人员将这一消息告诉民立群时,他没有想象中的兴奋。由于离家时间太长,对于回家仍有些抵触情绪。工作人员一遍遍和他谈心。最终,他同意回家。

此时,邹某70多岁的父亲也频繁给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儿子何时回家”。邹某的堂姐邹女士说,堂弟2007年离家外出打工,这些年一直没有消息。家人都以为他已经离世。如今听说堂弟的消息后,家里人都非常高兴。

8月11日15时许,邹某换上新衣服,在市救助管理站四名工作人员陪同下返乡。一路上,工作人员为他准备好食品和日常用品,并随时关注他的情绪变化。24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救助管理站。邹某的堂姐邹女士向送堂弟回家的人们鞠躬道谢。原来,这些年,堂弟家里频遭变故,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让本是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人回来就好,一家人总算团圆了。”邹女士说。随后,当地救助站会帮助邹某落户,并按照当地政策享受相应帮扶政策。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姚连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