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光烂漫时,又到一年“三月三”,你知道为什么“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吗?今天,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的专家,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传统习俗的妙处。
荠菜,又名地菜、地丁菜、护生草、清明菜等,有着“菜中甘草”“春季第一鲜”的美誉。从营养学角度看,荠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特有的荠菜酸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二硫酚硫酮成分具有抗癌活性。鸡蛋富含卵磷脂、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与荠菜搭配,二者营养互补,并能促进彼此营养物质吸收。
在中医理论里,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补虚健脾、清热利水等功效。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荠菜“利肝和中,明目益胃”。春季对应人体“肝”脏,春三月,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从五行角度讲,肝气升发太过,加之天气乍暖还寒,气温波动较大,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及消化道疾病高发。平素“肝旺”的患者在春季更容易出现眩晕耳鸣、目赤眼胀、口干口苦、胁肋胀痛等症状。“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顺应了春季的时令特点。荠菜的“平肝和中”“清热凉血”之效正好契合这一时令需求,鸡蛋属“血肉有情之品”,与荠菜清轻之性互补,二者搭配甘淡平和,符合春季养生“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要旨,两者在祛病强身方面相得益彰。
每到“三月三”,人们将荠菜洗净,与鸡蛋、红枣、生姜等一同煮制,加适量水烧开,煮至蛋白凝固时,用勺子轻轻敲碎鸡蛋壳,使它产生裂纹以便更好入味,继续煮一会儿后,关火焖一段时间即可。这一习俗是传统文化与民间智慧的结合。一方面,提醒人们顺应时节调整饮食,遵循自然规律养生。另一方面,成为维系家人情感、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荠菜煮鸡蛋,感受传统习俗带来的温暖与归属感。
所以,“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是自然、健康与文化的融合,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岁月流转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通讯员 周平)
近日,台湾宜兰县三星乡发生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意外事件,一名王女士先是在驾车过程中坠谷幸得救援生还,然而仅隔三天,却又在家中遭遇火灾不幸身亡。据了解,8月13日,63岁的王女士在倒车时,不慎坠入80米深的山谷。事故发生后,当地警方和消防部门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所幸救援及时,王女士最终捡回一条性命。当时,这
【影视锐评】作者:蔡萃艺近期,以萌娃为主角的微短剧悄然兴起,并迅速成为平台争相追逐的“爆款密码”。除了萌娃题材,还有很多微短剧里,小孩人物形象占据的篇幅比重越来越大。参演的小演员们凭借天真可爱的外貌以及极具反差感的角色设定,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参演作品频频创下播放新高,屡屡跻身热榜前列。这一趋势背
快科技8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能建集团所属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宣布,其建设运营的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成功完成储气密封循环试验。试验压力达到18兆帕,创下人工硐室储气库最高压力等级记录。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人工硐室储气领域核心技术,将有力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近日,在成都一家养老院的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晨练正在进行。身形流畅的“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夸父-MY”伸展机械臂,以柔和精准的招式带领老人们正在打太极拳。它不急不躁的节奏,传递出超越机械的平和与鼓舞,无声守护着长者的健康活力。此刻,科技化身生命律动的温情守护者。当太极教学告一段落,“夸父”无缝切换
千百年前的古人如何度过大暑这一天?“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八百多年前,南宋的曾几在酷暑中提笔写下这首《大暑》时,临安正逢“毒热”,不见风来,唯见日悬。但诗人不说“苦”,只写“聊”——“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唯有把卷在手,让竹席生出凉意;瓜果在井水里一起一落,像替焦躁的心做深呼吸。用书页扇风,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赵海群 甘鑫)据老河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14日消息,今年以来,该市已累计开展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46次,办结率达100%。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老河口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便民服务的创新实践。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老河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发布《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智库报告,总结了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创新实践、理论探索和显著成效,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独特贡献与大国担当,为全球减贫事业带
近日,甘肃天水幼儿园血铅超标事件让人揪心,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众所周知,铅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具有较强毒性。不少家长为此感到焦虑,担心自家孩子会遭殃。铅中毒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铅中毒?又该如何避免呢?记者采访了浙江医院儿科主任沈道江。沈主任介绍,血铅是指血液中的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