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Q:能否首先解读一下对等关税方案的具体税率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国家税率?
A:好的,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美国此次引用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来实施对等关税,而非基于国际收支等其他法律依据,这使得关税可以更灵活地设定。不过,按照相关法律,当前的紧急状态需要一年一审。尽管目前的法律依据可能不会永久实施,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希望将关税作为长期收入来源,并且目标是通过关税获取7000亿美元的收入,而非最初的3000亿美元,因此预计国会可能会在今年任期结束前启动立法动作,以使关税政策更具持久性。
Q:这些税率的解读是怎样的?尤其是对于34%这个数字的理解。
A:这次美国对多个国家加征关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税率,但普遍增长了10%。对于中国的关税壁垒,美方设定的比例是67%,在此次34%的对等关税基础上,如果叠加之前针对中国的20%的301关税,实际平均税率将达到74%到75%左右。清华大学马红老师计算的数据显示,原有的301关税和其他额外关税叠加后,平均算术平均税率已经是21%。关于有说法称34%不包含之前20%的关税,但根据行政令内容,这个数字应该是叠加计算的。
Q:这次对等关税中,哪些类型的关税不会叠加到34%的新关税上?
A:根据行政令,232关税(针对国家安全的关税,包括钢铁和汽车及其零部件)以及针对行业部分国别的关税是不叠加的,例如之前针对木材和木制品、铜制品等的关税。此外,未来可能会实施的232条款中涉及的特定产品如药品、半导体等也不叠加。而其他如301调查、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其他类型的关税将会叠加到34%的新关税之上。
Q:加拿大和墨西哥对芬太尼政策有何变化?
A: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芬太尼政策保持不变,仍执行美墨加协定中的原产地要求。符合原产地规定的商品免征关税,不符合规定的商品则按25%或少数能源产品10%征税。这些措施是为了边境控制和应对芬太尼问题,并非对等关税。
Q:美国海关系统调整及对中国输美商品免税政策的情况是怎样的?美国针对其他国家的普遍加税政策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A:美国海关系统因执行800美元以下微量免税政策有困难而延迟实施,该政策将于5月2日开始停止对中国及香港地区的微量免税。对于从国际油路进口的产品,将征收30%的税或每个包裹25美元,之后可能提高至50美元。普遍加10%的关税从4月5日开始征税,而对部分国家税率提高至34%的政策则在4月9日到位。
Q:美国为何采取这样的加税措施以及对谈判和海关执行的影响?
A:美国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谈判时间短,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所有国家原产地的识别要求,因此先普遍加征10%,给予海关修改系统的时间,后续再针对不同国家分别调整税率。
Q:印度和其他国家对美国降税的态度及其对世贸组织原则的影响?
A:印度等国表示可能降低对美国的关税,但前提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虽可获得世贸组织允许的特殊待遇,但美国可能不愿与其签订自贸协定,这同样会对世贸组织最优待遇原则造成冲击。
Q:其他国家对美国加税反应如何,以及是否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A:其他国家在谈判中试图降低关税并争取豁免,但实际能提供的让步有限。美国全面放弃最优关税待遇原则,对不同国家实施不同税率,是对世贸组织最后待遇原则的重大挑战。此外,美国可能通过加压其他国家对中国加大关税,间接对世贸组织体系产生破坏。
Q:目前国际贸易体系的状态如何?
A:当前国际贸易体系正经历巨大变化,接近于丛林状态,虽然冷战后建立的基于关税待遇的国际贸易体系并未完全崩溃,但至少已发生显著变化,并可能有一段混乱期。
Q:价格上涨对美国国内通胀率的影响会有多大?
A:一次性价格上涨对美国国内通胀率的影响可能不会持续很久,可能在一两年内被消化掉,不会导致长期、持续的通胀上升状态。不过,近期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服务行业价格产生影响,且由于国际贸易渠道受阻,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会较为明显。
Q:这次关税增加是否会带来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并对经济造成衰退影响?
A:是的,由于关税增加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这可能会拉薄企业利润,从而在理论上有可能引发衰退。现有的量化分析存在局限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关税变动的动态因素以及谈判中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中国出口经济的影响难以准确预估。
Q:具体哪些行业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
A:利润薄、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些产品出口形势可能受影响较大,尤其是那些中国成本与美国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不大的产品。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机械设备等产品因价格差异较大,即便加上高额关税,出口形势依然相对稳定。整体来看,这次关税增加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了较大冲击。
Q: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政府是否有可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A:我认为中国政府今年一定会努力并有能力将其稳住,实现约5%的增长目标。尽管面临多边贸易体系的变化和全球贸易体系重新调整的压力,但政府已经做了很多预案,包括出口转内销、内外贸一体化等措施,并且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随时调整以稳定经济。
Q:近期的国际经济会议上,大家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
A:会议中大家讨论较多的是海湖庄园协议的内容,特别是美国希望其货币高估问题得到解决,即美元需要贬值以促进制造业发展。然而,尽管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难以被其他货币取代,但其铸币税特权仍需维持,这引发了对未来货币体系进一步发展的讨论。此外,国际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可能也会因这一系列变化而产生新的格局。
Q:面对贸易战,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A:中国政府采取了精准反制措施,选择加征关税的商品种类有限且具有针对性,同时配合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反垄断措施等其他手段。在谈判方面,中方愿意积极对话并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购买,但受限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既有承诺的履行情况,实际可谈判的空间有限。此外,在投资领域,尽管美国国内存在不同意见,但只要美国能提供投资安全保障,中国仍可能进行投资。
Q:是否会出现中国主动实施自动出口限制的情况,类似于过去美国与日本间的做法?
A:中国并不特别倾向于采用自动出口限制这种“灰色区域措施”,但在当前世贸组织规则千疮百孔的背景下,为了维系经贸关系,采取此类措施也未尝不可。不过,对于这一问题,中美双方可能看法不一,因为美国当前坚定推行征税政策,若中国限制出口,美国的税收收入会相应减少,因此美国是否愿意作出让步存疑。
Q:即使中国支持美国立场,是否会大幅度降税?
A:即使中国支持美国立场,预计降税幅度也仅是象征性的,无法实现大幅度降税。美国目前铁定心思要将7000亿美元的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来弥补财政赤字,并缓解财政开支问题。
Q:针对暂时不加关税的领域(如药品、钢材、汽车),未来可能会出台怎样的独立关税政策?
A:针对这些领域,已经明确的是钢铝及汽车零部件将增加至25%的关税,且没有看到豁免情况。此外,木头和木制品、铜及铜制品等在接下来的调查期内可能会被征收关税,税率可能仍
为25%,但具体结果还未确定。药品、半导体等产品虽未立即加税,但已预留空间进行232调查。
Q:美国的加征关税措施对美国通胀的影响有多大?
A:加征关税对价格上涨会产生一次性影响,但是否使通胀率持续高涨尚无法确定。根据美国官方观点,这种影响可能不会导致持续的高通胀。不过,10%的加征关税以及不同国别的关税叠加,会对价格产生一定幅度的影响,但不至于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级别的上涨。短期内,消费者会面临更高生活成本,对美国整体GDP构成一定影响,但预计不会导致30%或40%的高通胀率。
Q:美国对墨西哥的关税是否仍为芬太尼导致的25%?是否可能取消?
A:目前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并未包含在对等关税方案中,但设定了今后可能会使用的对等税率,为12%。对于芬太尼相关的关税,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产品达到本地原产地要求,芬太尼的20%关税可以不收;未达标的产品仍需缴纳25%的关税。对于不满足原产地要求的产品,今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收取的对等关税将是12%。
Q: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施加压力,墨西哥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是否违规?面对关税影响,国内经济如何对冲并保持稳定?
A:墨西哥在拜登时期已提高两次关税,尽管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有一定影响,但其并未明确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墨西哥增加的关税幅度未超过其在世贸组织中的承诺限制,且其加征关税并非针对中国独有,而是针对所有可能影响到的进口产品。因此,目前我们没有采取针对墨西哥的措施。从去年9月至今,国内已出台多项政策以对冲关税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政策扩张(提高赤字率)、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政府部门会根据更多信息适时推出市场支持政策,确保宏观经济稳定。
Q:为何在针对全球无差别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美股上涨而中国板块下跌?
A: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时,美股已经闭市,但后期期指数据显示,市场确实有大幅度下降预期。这表明加征关税对经济会产生巨大冲击,但长期来看,对美股构成往下利空的影响。而对于其他受影响国家,如英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加征关税导致进口成本提高,对中国也会产生负面冲击。
Q:如何实现5%的目标?
A:实现5%目标的关键在于提振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国有企业分红注入社保等领域,以及进一步刺激消费,如鼓励生育等政策来提振消费。同时,在消费短期难以提振时,也会考虑采取投资方面的措施来稳定宏观经济。
Q:汽车及配件是否叠加加征关税?
A:汽车整车的25%关税自4月3日凌晨实施,而汽车零部件的加征则延后一个月执行。新能源汽车关税已从10%提升至125%,相比之前已大幅增加。总体而言,美国对汽车市场的加税措施并未叠加,相对减轻了汽车行业的压力。
(转自:纪要研报地)
快科技8月2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科研团队日前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应用缪子成像技术,对井工煤矿及露天煤矿采空区实现了内部结构清晰成像。该项突破为我国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与灾害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缪子是构成宇宙的12种基本粒子之一。项目负责人、中国煤科一级首席科学家董书宁介绍:“利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关税清单,适用税率为50%。商务部声明称,此次新增清单涵盖范围广泛,包括风力涡轮机及其部件、移动起重机、铁路车辆、家具、压缩机与泵类设备等数百种产品。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强调要扩大钢铝关税覆盖范围,以保护国内制造业并遏制进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财政部长表示,通过加征关税,美国试图将一种无法谈判且违反巴西宪法的解决方案强加给巴西。”巴西《圣保罗州报》以此为题报道称,巴西财长费尔南多·阿达18日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目前巴美间的关税谈判陷入僵局。在美国对巴西部分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未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据
快科技8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能建集团所属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宣布,其建设运营的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成功完成储气密封循环试验。试验压力达到18兆帕,创下人工硐室储气库最高压力等级记录。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人工硐室储气领域核心技术,将有力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美国和俄罗斯领导人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会晤但没有达成协议,美国媒体认为“仓促安排”两国领导人见面或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误读俄方立场有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6日以一位欧洲官员和两位美国前政府官员为消息源报道,威特科夫误读了俄方有关俄乌停火的表态,导致“匆忙”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各类AI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开始与人工智能密切联系。当AI信息“不靠谱” 网民如何断真假?不过近年来,不少网民发现,部分人工智能的回答开始有些不靠谱。先看两个案例:今年上半年,宁波发生了两件事,被人工智能荒唐地联系在一起。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李国利、占康)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15日晚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记者16日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获悉,在出舱活动准备工作中,一个名叫“悟空AI”的大模型发挥了辅助支撑作用,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专业化支持。一个月前的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给中国人自
新华社美国安克雷奇8月15日电(记者熊茂伶 谭晶晶)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会晤。会晤持续约3小时,双方表示,会晤“具有建设性”“富有成果”,但未就俄罗斯与乌克兰停火等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会晤在驻扎着约3万美军人员、被视为美国“抗俄”前沿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