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防火忙,文明祭祀护山岗。作为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与哀思。然而,传统祭祀中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等习俗,不仅易引发森林火灾,更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铜仁市以“绿色文明祭祀”为纽带,将传统节日赋予生态与人文的双重内涵,在移风易俗中织就平安清明的防护网,为城市文明注入新风尚。
创新祭祀方式,共筑朗朗清风。自2023年清明期间,铜仁市提出“纸钱免费换鲜花”,推广“云祭祀”,发布倡议书等活动后,文明祭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今,不少市民上山祭祀主动放弃香纸、鞭炮,改用鲜花、植树等活动,传统焚香祭扫方式正被朗朗清风所代替。
文化浸润,厚植移风易俗“新沃土”。铜仁市将清明文化与家风传承深度融合,倡导“厚养薄葬”“祭而丰不如养之厚”。除各地通过家庭追思会、撰写纪念文章等方式表达哀思,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外,还在万山区鱼塘乡开展“孝老爱亲模范家庭”评选活动,碧江区桐木坪乡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分享他们的家风故事和美德传承经验,推动孝道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密织防护网,筑牢安全防线。铜仁市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将森林防火与文明祭祀深度融合,构建起“责任网格化、措施制度化、排查常态化、管控精细化、宣传多样化”的防护体系,切实做到责有人担、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扑。今年以来,通过“人防+技防+物防”方式排查并整改森林火灾风险隐患74处;清理林下可燃物1.75万亩,投入资金336.7万元;全市护林员累计上山巡查巡护103.1万人次,劝阻违规用火757起,为平安清明保驾护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万芬
编辑 安慧芳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古老洛阳城南、滔滔伊水岸畔,龙门石窟千载伫立。“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2345个窟龛、11万余尊石刻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以峭壁层阿为依托,在夹岸两山镌刻下沧桑的历史印记,吸引无数中外游人流连于此。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
“五一”期间,铜仁市江口县“抹茶雅集”文化节热闹非凡,抹茶米豆腐、抹茶精酿啤酒等创新产品惊艳亮相。铜仁,这座“中国抹茶之都”,正凭借“抹茶+”模式,让抹茶不仅在本地生活中“遍地开花”,更成功“出海”,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口县生态茶园一隅。杨飞 摄贵茶集团公司董事长蒙祖德介绍,公司已创新研发出抹
《看咸阳》讯:“五一”节日期间,咸阳市公安局渭城分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安排部署,全警动员、严密措施,扎实推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织密织牢社会面防控网,辖区刑事、治安警情数量分别下降28.1%、6.1%,未发生重大突发案事件,旅游景区、文旅活动秩序井然,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高位统
近日,舞钢市妇联举办了“书香钢城·阅读悦美——女性读书沙龙”活动,邀请了该市21名女性参与,通过深度阅读、现场交流、陶艺制作、共话家风等环节,展现新时代女性的独特魅力。读书分享环节在温馨欢乐的氛围中开始。大家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工作实际,围绕家风家训主题,诵读经典,分享自身读书感悟。读书分享结束后,大
文明风拂小巷,咖啡香引游人。4月29日,和平区南市场街道主办的“咖啡小巷˙文明有约”活动在十纬路口袋公园举行。街道、社区,驻街企业、商户、居民代表等相聚一堂,响应“我是雷锋”文明诚信服务宠客行动,发布商户文明公约、推荐city walk点位和“春日限定”特色饮品、开展文明志愿服务,营造干净整洁、文明
为持续弘扬文明新风尚,4月26日晚,惠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惠州市惠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葵阳有礼·知行有礼”文明培育系列活动。活动现场 伴随着琵琶独奏《欢乐的日子》的悠扬旋律,活动正式启幕。授课老师以《礼承新韵——文明礼仪的古今对话》为题,围绕见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三方面进行讲解,并
四月芳菲,书香满城。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河南省洛阳市种业发展中心以“书香润初心 文明伴我行”为主题,于4月23日上午在局机关9楼图书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旨在以阅读涵养干部职工的文化底蕴,以书香凝聚文明创建的共识,为学习型机关建设注入活力。种业中心10余名干部职工齐聚
“湖广熟,天下足”。荆楚大地,千湖之省,自古便是“鱼米之乡”的代名词。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湖北发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的动员令。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从生产方式看,是加快传统水乡农耕向多功能农业、多元化乡村发展;从形态样貌看,是将山水稻田之美转化为生态环境、特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