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山区大墨雨村,“新村民”与老村民和谐相处的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据了解,西山区旅居产业正以独特姿态重塑乡村经济与文化生态。
大墨雨村与乐居村——这两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彝族古村落,凭借自然与人文双重禀赋,成为旅居经济的典范,不仅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发展路径,更成为都市人群追寻诗意栖居的理想地。
许多人到大墨雨村体验“慢生活”。
[ 大墨雨村 ] 从“空心村”到旅居热土
大墨雨村最早被人熟知,是从外界给它贴上“民宿”标签开始的。
但无论是“新村民”还是老村民,都不这样认为。
大墨雨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包含了多类个性的生活方式合集,是很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大墨雨村,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彝族古村,曾因矿山关闭而一度荒废。自2015年起,艺术家、设计师等“新村民”纷纷涌入,将废弃老宅改造为工作室、民宿和画廊,形成新老村民共建共治的模式。如今,村内140栋老宅中,有93栋已出租,吸引36名长期留村经营者。2024年1—9月,大墨雨村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创收185.25万元。
走进大墨雨村,处处能感受到文化赋能带来的变化。
大墨雨村正兴起一种全新的古村旅居方式,新的文旅业态得以迭代升级。
大墨雨村旅居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文化、社群与生活方式的相互融合。“新村民”徐女士,初识大墨雨村时便被别具一格的乡村特色吸引,于是她选中了一处废弃牛棚,将其改造为“一念花开”民宿,带领村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走进如今的大墨雨村,处处能感受到文化赋能带来的变化。通过彝族刺绣、古琴制作等非遗体验课程,大墨雨村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同时不断输出生活方式,吸引许多人在此体验“慢生活”、农耕研学和非遗技艺,让游客从短暂停留转向深度融入,实现从“观光”到“栖居”的转型。
乐居村一隅。
[ 乐居村 ] 用“流量”带动“留量”
在乐居村,打开新生活的方式不止一种。
从昆明城区驱车半小时,就能到达乐居村。在村口望向乐居村,80余栋“一颗印”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屹立在山坡上,老屋、古树、牌坊如同一幅诗意山居图映入眼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乡愁萦绕。
清晨,乐居村“新村民”、九犀手作面包主理人之一、面包师张俊从北市区的家里出发,到达乐居村后,马上开始手工揉面、制作馅料、为柴窑升温、烤制面包。伴随着面包香,店里也迎来第一批客人。许多游客为他的面包而来,也为乐居村的新生活方式而来。
乐居村吸引年轻游客。
同质化是困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破除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乐居村为此提供了样本。
进入村子,拾级而上,沿途的咖啡店、茶屋、手作店等丰富业态让人惊喜,它们也是乐居村“文旅+”的鲜活样本。以九犀手作面包、云南小粒咖啡等为代表的“土味IP”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游客,形成“传统技艺+现代消费”的闭环。以乐居之眼、春风十里客栈等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让“文化沉浸式住宿”成为核心卖点,也让乐居村成为都市人群暂避喧嚣的“第二居所”。
此外,乐居村聚焦“非遗IP”,计划建设民族医药体验馆与曲艺剧场,强化文化独特性。未来,还能在这里找到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大墨雨村与乐居村旅居产业的繁荣,揭示了西山区旅居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社群为纽带。它们不仅是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内的“网红村”,更让大家看到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古老村庄如何焕发新生,让旅居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的桥梁。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昆报头条
编辑:胡天奇 陶 红
编审:杨蕊溪 吴慧芳
红星新闻网7月23日讯7月22日,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暨走进五凤采风活动在金堂县五凤镇举行。四川省作协、成都市文联、成都市作协、金堂县和五凤镇相关领导,以及省、市、县优秀作家代表共同出席活动。活动中,四川省作协向金堂县五凤镇授予“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
7月2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有位游客在五台山黛螺顶突然晕倒,现场经过多轮抢救,仍不幸去世。21日上午,记者了解到,事发时间是19日上午10点多。来源:受访者提供据该网友回忆,当时马上就要到黛螺顶了,不料一名中年男子突然晕倒。事发后,男子同伴忙着打电话求救。晕倒原因应该不是因为高温,当时山上只有10多
栏目接到群众举报,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一边是崭新的公厕“铁将军把门”,一边是村民无奈继续使用“脏乱差”的老旧旱厕,建好的公厕为何长期大门紧闭?农村公厕“建而不用”的怪现象,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顽疾。当一座座崭新的公厕沦为“领导专用
7月18日上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携手振东集团,赴上党区东和乡卫生院开展了“东和无疾·乡村健康预防”义诊活动。此次义诊由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党委书记郝少峰、副院长牛晓红带队,由“第一村医”工作队队员、王婷工作室成员、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眼科、老
“新农人”名片李世武,2000年出生,2021年返乡接手浏阳市水前种养专业合作社工作,建成102亩蔬菜种植基地(设施面积72亩),获评长沙十佳农村青年“领头雁”。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凌晨4时,在浏阳市古港镇花城村的水前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蔬菜大棚内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基地负责人李世武和同
7月11日,2025雅江松茸开山节在“中国松茸之乡”雅江开幕。顺丰无人机的加入,为松茸的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为雅江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无人机飞出高山,松茸运输效率大幅提升雅江松茸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市场青睐,但其采摘后保鲜期短,运输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以往,农牧民采摘松茸后,
7月10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田园与色彩斑斓的蘑菇游乐园、村庄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近年来,重庆万盛经开区丛林镇以打造美丽宜居示范镇为主线,深入推动集镇改造和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建成蘑菇主题亲子游乐园,打造食用菌工厂参观+景区亲子游+大棚采摘+农家乐百菇宴的主题游览线路,吸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张雅琼 澧县报道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新兴领域党员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着时代答卷。湖南钰炜电子商务党支部作为澧县码头铺镇非公经济领域的先锋力量,以“党建+产业+服务”模式,将党员先锋作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赋能、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湖南钰炜农产品加工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