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作为人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运输通道,一旦发生拥堵或破裂,将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与手术室、感染科、东区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通力合作,采用巧留二次手术空间和创新性血管重建技术的方式,成功为一名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重筑“生命线”。这不仅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学科综合诊治能力的有力体现,也标志着该院血管外科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彻夜奋战,救命的同时巧为患者“留后手”
晚上10点,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科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日前,69岁的陈先生在家中发烧、腹痛难忍,急需救治,家人紧急带他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接诊后,急诊科迅速安排检查,因患者有针灸治疗史,结合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可能是感染性动脉瘤破裂引发的相关症状,并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转入血管外科病房,一场有关生命大营救的“保卫战”悄然打响。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起病急,预后差,是血管外科病谱中极为凶险的疾病。”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勇俊介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类由于损伤、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腹主动脉局部破裂,形成动脉周围搏动性血肿的疾病。其血肿瘤壁由非血管壁的结缔组织包裹形成,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因此为患者“保命”是救治的第一要务。
勇俊(中)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患者年龄较大,同时合并冠脉两支病变,且因感染导致体质虚弱,手术风险很大。”尽管手术风险很大,但在生死大营救面前,没人犹豫。血管外科主任车海杰立即组织科室内部大讨论,总院区三个治疗组一致同意,先利用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来控制破裂出血,再根据血培养的结果,为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为下一步的彻底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有利条件。
治疗方案确定了,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来了。腔内隔绝手术只是为患者“保命”暂时之举,要想彻底解决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问题,仍需进行二次手术。“目前的腹主动脉支架为了防止移位,支架的主体都带有金属倒钩的,这会给二次手术带来很大障碍。”经全科讨论后,一个大胆而富有挑战性的方案随即出炉:剪掉倒钩,救命的同时为二次手术“留好后手”。
此时距离患者入院已经过了一小时。时间不等人,勇俊与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富波、主治医师王涛、封学栋密切配合,两小时内顺利为患者完成了急诊腔内手术。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在感染科的指导下,陈先生的感染性指标也逐渐得到控制。但这份稳定只是暂时的,病根未除,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多学科联动,创新性自造血管为患者“排雷”
病情生变发生在陈先生出院后的一个月。尽管一直在持续进行抗感染治疗,但腹痛和发热症状再次来袭,陈先生不得不再次入院。
由于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血管损伤并未彻底根除,脓性感染依然存在,血管重建手术被提上日程。为保证手术安全,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组织全科会诊外,还邀请感染科、药学部、手术室、麻醉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群策群力,守护陈先生护航。
勇俊介绍,目前针对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一期或二期行腹主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切除+局部病灶清除+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结扎术,但这种手术方式创伤极大,且体内留有人工血管,再感染风险较高;第二种是原位修复术,包括使用自体股浅静脉、牛心包补片、人工血管等重建腹主动脉-髂动脉。可这类手术时间较长且会影响下肢的静脉回流,另因牛心包补片价格较高且有较大的感染风险,也并不适合所有患者。综合考虑下,最终大家一致同意,采用自体腹膜与腹直肌后鞘的腹膜手工做成分叉形腹主动脉主体和髂动脉,形成新的管腔来保障血运通畅。
勇俊(右三)与同事在查房
“通俗来说,就是用自体的天然膜来为患者进行血管重建,有效避免异物感染的同时,也能彻底解决健康风险。”车海杰告诉记者说,这种手术方式为血管外科老主任杨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改良而来,此前他曾带领团队使用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作为血管“补片”,修补因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破损,术后复查手术效果良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血管外科调动所有人员分成血管成型组、动脉瘤游离组以及协调后备组,各自明确分工,在杨牟主任和车海杰主任的带领下,历经10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手术。
全程呵护,力求为患者重新打通“生命线”
“这种极限手术需要扎实的手术基本功和充分的团队协作,对手术团队而言是极大的考验。”车海杰介绍,该病例的脓肿大小和脓液量均为目前开展此类手术中疑难危重之最,因此术中血管外科团队连闯多道难关。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脓肿和周围组织侵袭,导致术中视野受限,给血管解剖和游离带来了很大挑战。此外,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也十分考验手术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团队配合能力。最终,在全科室的共同协作下终于顺利为患者打通了“生命线”。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治疗团队却不敢松懈。术后的液体平衡和毒素、再灌注损伤同样不能忽视,血液滤过治疗是术后康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监护室王静主任的精心治疗下,陈先生于术后第三天顺利转回普通病房,得益于多学科通力协作的共同守护,如今,陈先生逐渐康复,已顺利出院。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勇俊
迎难而上,不惧担当。这例手术的顺利开展得益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学科的有效配合,也充分体现了血管外科团结协作、以精湛的技术守护患者健康的担当与实力,更是该院综合诊治能力的有力体现。紧跟医学的前沿发展,在专业不断探索创新,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将一如既往地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责编:张苹
水母网4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18日上午,记者自“海关助力烟台外贸增量提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烟台地区的烟台、龙口、莱州、蓬莱、海阳等5个海关,围绕支持做大做强标志性产业集群、推动新兴特色产业聚链成势等五方面,研究出台20条支持举措,全力推动烟台外贸稳量提质高质量发展。在支持做大做强
学会与自己相处独处,是一种能力;让独处时的自己淡然安定,是一种本事。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把自己安顿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感受那份自在轻盈,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真正在意的东西,找回内在的力量。既能融入热闹也能享受独处的人,一定可以把日子过得丰盈、把生命活出本色。调整心态,往前看人们常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
血管作为人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运输通道,一旦发生拥堵或破裂,将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与手术室、感染科、东区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通力合作,采用巧留二次手术空间和创新性血管重建技术的方式,成功为一名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重筑“生命线”。这不仅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学科综合诊治能力
"妈,专家从上海来了!"当女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郭阿姨时,阿姨的眼眶湿润了。因左侧听力丧失习惯沉默的郭阿姨,此刻仿佛听见了自己擂鼓般的心跳——过去六年辗转多地求医路,竟在家门口的三明市第一医院迎来转机。六年求医路终结于家乡手术台时间倒回2019年,郭阿姨发现接电话时总要把手机换到右耳,菜市场嘈杂声中的
记者:严冰 王冉通讯员:吕惠 宋蒙4月16日上午,在第十一届杭州瓣膜大会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心内科宋丹主任、心外科华正东主任带领心脏瓣膜团队,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成功演示了一台高难度经股动脉入路的TAVR手术,全景展现了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团队的卓越实力、娴熟的技法、精密的配合,赢得了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王斗天 通讯员 赵昊在“体重管理热”风靡之际,以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代谢类疾病专家庹建平教授领衔的183精准整合医学(Personalized Integrated Medicine,PIM)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提出了健康减脂的体重管理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马普托4月15日电 记者手记|跨越语言的医疗接力——中国援莫医疗队义诊现场见闻新华社记者刘杰四月的莫桑比克马托拉市,阳光和煦,绿树成荫。清晨时分,位于马托拉市的马托拉省医院内已有不少当地居民手握预约登记表,早早在候诊区等候。他们都在翘首以盼,迎接来自中国的医生们。14日,第25批
人民网开罗4月15日电 (记者沈小晓)第十七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以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书写着中厄医疗合作的新篇章。医疗队普外科专家组董良鹏、赵智力和冯超杰带领团队,在进驻受援国11个月之际,成功帮助当地医院开展100例腹腔镜微创手术,并培养1名能独立操作的厄方医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