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漫天飞舞孔明灯,几盏巨型孔明灯也在准备放飞。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4月13日晚上,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澜沧江畔,56岁的岩香罕满足地看着一盏盏他亲手制作的孔明灯随风摇曳,升向夜空。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这是傣家人的传统,“我放不下,要一直努力地做下去。”
当天,西双版纳傣族人民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傣历新年节。当天晚上,西双版纳机场航班停飞部分时段,让出天空,数万名身着盛装的傣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共同点燃一盏盏写满美好祝福的孔明灯,澜沧江两岸天空在一轮圆月照耀下,展现出“天上星河转,人间灯火明”的美丽浪漫画卷。
这是澜沧江畔一年中最美的夜晚,也是独属于西双版纳的浪漫。
孔明灯,傣语中译为“贡菲”,是一种可以升空飘飞的纸制热气球。每到傣历新年,傣家人都有着制作和放飞孔明灯的传统习俗,代表了吉祥与祝福。
4月13日晚,工作人员准备放飞巨型孔明灯。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2005年9月,傣族孔明灯制作技艺被西双版纳州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这也是非遗保护的“前身”。
今年56岁的岩香罕是景洪市曼勐村人,12岁起便开始学习制作孔明灯。小时候的他,看长辈做孔明灯放飞上天时,只觉神奇。如今,岩香罕已成为西双版纳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孔明灯”制作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据岩香罕介绍,制作孔明灯需要足够的耐心。首先要选取韧性好、保存久的傣纸,底部的竹条也要削得足够薄。此后,在粘贴纸张时也需要十分细致小心,“涂抹胶水要均匀、不能太重或太轻,后面晾干、拼接也要花很长的时间。”
4月13日晚,30多个宽约3米、长约5米的“巨型孔明灯”,在众人的合力托举下,缓缓升空。它们与数万个小型孔明灯将夜空点缀成银河,让澜沧江流淌着满江“星光”。
4月13日晚,西双版纳澜沧江畔,数十人共同托举一盏巨型孔明灯,准备放飞。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当巨型孔明灯挣脱掌心的那一刻,欢呼声在人群中荡漾,岩香罕心里也充满了欣慰。这样的巨型灯,需要他和另3位师傅不停歇地做一天才能完成。
但他没有想过停息,他对澎湃新闻说:“这是傣族的传统,过傣历新年都要做孔明灯,这不仅是一门手艺,也是一种文化,我放不下,要一直努力地做下去。”
44年的时光里,岩香罕的这份坚守也有了延续。如今,不仅他的儿子掌握了这门手艺,许多村民也自发地和他学习。“必须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岩香罕说道。
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向澎湃新闻表示:“这样‘万家灯火’的场面比想象中的更为震撼,五湖四海的人相聚在这里点燃孔明灯,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只有真正身处这灯火阑珊处,才能感受到这种魅力。”
4月13日晚,西双版纳孔明灯制作传承人岩香罕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澎湃新闻记者 郑舞
8月29日,狼队《第五人格》分部电竞职业选手小蝶通过微博长文宣布退役,称这是"个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他提到:“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恶意带节奏,那些日子十分难熬,这让我的内心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虽然季后赛拿到了冠军,但他表示“自己无法再承受一次这样的网络暴力,或许告别赛场是最好的方式”。小
近日,烟台市自然博物馆迎来一年中最火热的参观季,入馆观展游客突破8786人次,创下开馆至今的最高客流纪录。历经亿万年岁月洗礼的展品与“文旅打卡”激情碰撞,深入浅出的讲座与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擦出火花,贴心服务与便民设施更润物无声,一座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最美滨海博物馆”,就此破圈。特色展览绽放异彩,
新华社美国安克雷奇8月15日电(记者熊茂伶 谭晶晶)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会晤。会晤持续约3小时,双方表示,会晤“具有建设性”“富有成果”,但未就俄罗斯与乌克兰停火等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会晤在驻扎着约3万美军人员、被视为美国“抗俄”前沿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
“95后”的李雅晴为掏粪工男友“千里奔现”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摄红星新闻记者丨付垚 实习生丨王佳一编辑丨郭庄 责编丨邓旆光从安徽亳州到浙江宁波,有700公里的距离。两周前,从小就几乎没离开家生活过的李雅晴决定辞掉亳州老家幼师的工作,前往男朋友潘浩男所在的宁波“千里奔现”。潘浩男平时所从事的是粪便清
13级!台风“韦帕”在南海疯狂蓄力。据气象预测,“韦帕”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正靠近越南。3分钟带你直击这场自然与人类的极限博弈!(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杨峰 视频 罗彬月 谢丽娟 欧阳晨雨 徐瑛蔓 周晓凤 实习生 曹晓)
韩国知名演员河正宇在社交媒体上给崔姓粉丝取昵称“催情药”引发争议。网友一片哗然,指责河正宇“越界”并称这是“性骚扰”,河正宇删除评论也没能平息。7月21日,其所属公司WORKHOUSE COMPANY就此道歉,称河正宇已亲自向粉丝道歉,承诺今后互动时更谨言慎行沟通。这并非河正宇第一次曝出负面消息,此
如果大地有记忆,一定不会忘记视死如归的纵身一跃;也不会忘记诱敌深入的义无反顾;更不会忘记11.6万血肉筑起的不屈脊梁。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英雄的故事仍在传唱,不屈的精神正绽放新时代的光芒。英雄,是苦难中挺起的脊梁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里,讲解员孙旗绮每天都要接
7月12日,陕西汉中的杨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她的儿子彭宇轩是一名高考复读生,今年19岁。6月底,孩子称到西安打暑假工,但后来她才得知人到了缅甸,如今失联超一周。杨女士透露,10日凌晨2时许,她还意外拨通过儿子的手机,接电话的是一个缅甸人,对方称手机卡是别人给的,但未说明他儿子去向,此后再拨打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