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爱为弦,“星”光成曲!孤独症少年用琴键击碎“孤独宇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6:1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何丹莹/文 俞兴鑫/图

罗祺在弹奏钢琴

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当晚,24岁的罗祺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演练厅的“与你”公益音乐大课堂上,以一曲《贝多芬第23号钢琴奏鸣曲.op.57第三乐章》震撼全场。“音乐治愈了他,他用音乐治愈了我们。”不少听众被罗祺的音乐与故事感动。

这位6岁就被诊断为孤独症并伴有智力残疾的青年,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封闭自我到音乐使者的“蜕变”,而在他的背后,是家人始终如一的陪伴与坚持。

小时候认知“慢半拍”

如今拥有“绝对音高”

“那时我们并没有自闭症、孤独症的概念,也错过了小罗祺最佳的黄金训练时间。”罗土炎回忆起儿子的童年,眼神中依然带着心疼,他介绍,那时小罗祺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认知和学习能力也比同龄人慢半拍。直到幼儿园的音乐课上,小罗祺对钢琴声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专注,这让家人看到了希望。“音乐或是他唯一能感知的世界,我们决定抓住这个突破口。”

罗土炎和罗祺接受采访

为了帮助儿子学习乐理,罗土炎和妻子分工协作:妻子先向老师学习,再回家用卡片、手势等方式反复教导。“小罗祺有着出色的音乐记忆力,88个琴键发出的音,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记住。”罗土炎说,为了不影响邻居,他们用隔音棉封死了家中所有窗户,每天五小时的练习后,妻子还要为儿子冷敷肿胀的手指。

经过十余年高强度训练、一万多次演奏练习,罗祺也渐渐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他不仅掌握了钢琴十级、小提琴九级演奏技巧,更拥有罕见的“绝对音高”能力。如今,罗祺已经能记住近200首钢琴曲并熟练演奏。

经常参加公益演出

社交能力显著提升

在采访过程中,罗土炎谈起家人为了罗祺的康复付出了许多努力。自从儿子确诊后,罗土炎就开始大量阅读关于自闭症、孤独症的文献,主动学习、系统掌握方法,也渐渐琢磨出一套帮助“星”娃康复的“家长经”。

“家庭是康复的主战场,机构训练只占30%,剩下的70%要靠家长。”罗土炎说,家长的心理建设其实是第一道坎,不要自我否定,要坦然接受孩子的特殊,孩子的黄金训练时间才能不被“耽误”。

罗土炎认为,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积极扮演好情绪稳定和安全感的提供者。“‘星星的孩子’往往去到陌生环境就会慌张,但如果家长镇定,他们也会心安很多,不安的情绪会有很大缓解。此外,还要主动去创造社交机会,走出去才会越来越好。”为帮助儿子融入社会,罗土炎说,他们会经常带儿子参加婚礼演奏、公益演出。而经过长期训练,罗祺的社交能力显著提升。

讲述

“别人练10遍的曲子,他要练1000遍”

“他只是走得慢,不是学不会。”在和记者的聊天过程中,罗土炎多次提到这句话。

在2018年时,罗祺获得福州一国际酒店的驻场钢琴师职位。这份工作不仅让他获得经济独立,更让他学会了手机支付、骑电动车等生活技能。“现在他能主动和客人交流,还会用微信分享演出视频。”罗土炎欣慰地说。

罗祺为什么能成功?罗土炎说,是源于“蜗牛式坚持”。“别人练10遍的曲子,他要练1000遍。”罗土炎说,为了让罗祺的感觉统合训练效果更好,他每天500次拍球训练、游泳、滑冰等康复运动从未间断。

2020年,罗祺的《我和我的祖国》小提琴独奏通过网络直播感动5.8万观众,2023年又在省级公益音乐会上完成高难度曲目演奏。这位曾被幼儿园劝退的“特殊孩子”,成为舞台上的焦点。

罗土炎说:“每个生命都有发光的权利,如果社会多一点耐心,这些孩子完全能胜任工作。”

编辑:一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