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由深圳医疗科技企业发布的临床脑机博士后研究员招聘公告引发关注,该职位聚焦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康复与语音重建领域的应用,标志着深圳在神经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探索迈入新阶段。
作为创新之都,深圳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五年重点布局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之一,推动产学研结合与产业化进程,为国家科技创新输出更多深圳智慧。
脑机接口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读懂大脑”的技术,随着医疗、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植入式脑机接口已进入临床转化加速期。在深圳,脑机接口技术也同步迈入临床验证和应用探索的新阶段,让瘫患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这样科幻场景已逐渐照入现实。
6月,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机接口临床评估与转化中心暨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挂牌成立,打造专注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的专用平台,集中专业的医疗团队与患者资源,促进科研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验证和应用探索提供标准化平台。
招聘公告显示,此次招聘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地点是深圳二院。临床脑机接口博士后研究员正是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该职位要求已获得或即将获得计算机科学、计算神经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或密切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人士,入职后将深度参与“从芯片设计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研究,重点突破高精度神经信号采集、实时解码算法优化等核心技术瓶颈。
同时,招聘要求透露出深圳对脑机接口人才的核心期待,需兼具计算机科学(信号处理、机器学习)、计算神经生物学(神经编码机制)与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实验设计)交叉背景。岗位职责涵盖实验范式设计、神经电生理数据采集(微电极阵列、EEG/ECoG)、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全流程,尤其强调“实时BMI系统开发”“运动伪迹去除算法”等前沿技术能力。
“我们希望候选人不仅掌握理论框架,更要具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圳二院相关负责人指出,深圳正探索“神经外科-康复医学-人工智能”团队协作模式,例如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癫痫患者脑电信号,结合AI预测发作风险;利用运动皮层信号解码技术,帮助中风患者重建肢体控制能力。
据了解,该招聘公告长期有效,应聘者可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及科研规划发送至指定邮箱:554222618@qq.com。
文|记者 王俊 通讯员 深卫信
近日,一则由深圳医疗科技企业发布的临床脑机博士后研究员招聘公告引发关注,该职位聚焦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康复与语音重建领域的应用,标志着深圳在神经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探索迈入新阶段。作为创新之都,深圳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五年重点布局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之一,推动产学研结合与产业化进程,为国家科技
文 | 光子星球隔壁阿里Qwen3刷新模型记录,字节豆包全家桶打折甩卖。资本和市场就像两个无形的手,让大模型六小虎们(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不敢再沉寂下去。智谱宣布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并开源新一代视觉语言大模型GLM-4
编者按:立足实践,结合理论。湖北生态工程技术学院信息机电学院是学校最具发展潜力的学院之一,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的“校中厂”与理论与实践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依托行业、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以赛促建的办学特色。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程晓琼 实习生
6月28日上午,由贵州省抗癫痫协会、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电生理分会主办,仁怀市人民医院承办的“6.28癫痫关爱日”大型学术讲座、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在仁怀市人民医院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贵州省内癫痫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癫痫防治知识,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活动开幕式
6月28日,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用新总部——深圳福田区玉禾田大厦,并举办与智元机器人的合作签约仪式。据了解,玉禾田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发起“玉禾田智创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等前沿领域。另外,玉禾田同期宣布成立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聚焦无人驾驶清扫车
“吃完一斤半荔枝,晚上喉咙就肿得像吞刀片!”凌晨急诊室里,小鹿眼泪汪汪地对着医生诉说。中医一把脉直摇头:“荔枝性热,荔枝表皮农残超标,如果清洗不干净,无异于火上浇油!”这次急病好了之后,小鹿就狠狠心,上车了A.O.史密斯「全时高水效」恒净净水机——98℃沸水烫洗杨梅去虫卵,4℃冰水浸泡榴莲降燥热,4
【来源:深圳商报】深圳的小伙伴们,今天出门有没有觉得非常热?今天,深圳继续高温炎热开场,早晨时段气温已突破30℃,体感温度更是高达33℃+,紫外线指数也已达到了“极强” 。中午时段,全深圳市气温大致在33℃~35℃,东西沿海气温略低1℃~2℃。热带低压预计明早登陆据@广东天气6月25日消息,原位于南
初夏的南京,梧桐树影婆娑。一批青岛企业家步履匆匆,带着技术“卡点”与转型焦虑,走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尖端实验室与前沿孵化器,开启了一场关于产学研跨越600公里的“双向奔赴”。6月17日,由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主办、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承办的青岛市“千校万企”中小企业产学研创新训练营活动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