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蚕花满山。今天上午,第二十七届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在善琏镇含山未来合创谷拉开帷幕。作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民俗里的湖州”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这场延续近千年的民间非遗民俗活动,聚焦“轧蚕花”这自发传承的民俗精髓,通过现代美学、青年创业与非遗技艺的多元碰撞,为千年蚕桑文化注入新时代的表达。
上午9时,含山脚下人声鼎沸,蚕农们手持竹篮,头戴蚕花发饰,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沿袭近千年“轧蚕花”习俗,祈愿蚕桑丰收、五谷丰登。祈福大典结束后,身着蚕丝华服的蚕花娘娘开始巡游撒蚕花。沿途,传统音乐与互动表演相伴,再现蚕桑文化的辉煌。巡游不仅是对蚕花娘娘的敬仰,也是对自然恩赐的感恩。花瓣随风飘落处,皆是千年民俗的鲜活印记。
最亮眼的是蚕花娘娘头上的绢丝蚕花,以古法丝绸为材,纯手工精心打造。绢丝花瓣薄如蝉翼,二十四片花瓣象征“蚕花廿四分”的丰收寓意。周边春花环绕,簇拥着蚕花,传递“蚕花娘娘”庇佑下“蚕事顺利”的美好祝愿。后方蝴蝶配饰与蚕花呼应,寓意破茧成蝶、万物共生,寄托丰收祈愿,同时蝴蝶butterfly谐音“福来”,让蚕花娘娘的发间也流转着福气。妆容清新自然,更衬得蚕花夺目。整体妆造将蚕花元素与春日生机相融,让蚕花娘娘成为福气与美好愿景的象征 。
祈福游园会中,工作人员身着古典服饰,引领游客穿梭于古风市集,品尝麦芽塌饼、善琏馄饨等特色美食,赏民俗表演,祈福许愿,享受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最吸睛的当属“百人扎蚕花体验区”,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游客学习蚕花扎制技艺,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00后游客小林制作完成后头戴蚕花,手托直播杆兴奋地对镜头说:“这才是文化和潮流!姐妹们都来这里‘轧’出美丽。”
千年蚕乡,因一朵花的蜕变焕发新生。当改良蚕花妆造登上微博热搜,当轧蚕花短视频在抖音播放量破百万,当年轻人在茶香氤氲中探讨如何将轧蚕花申报世界非遗,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民间盛会,以美学语言完成“破茧蝶变”。正如活动策划人之一的含山未来合创谷负责人吴孟君所说:“蚕花从来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群众眼里的风景和手里的生计,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年轻人的创意,构建起‘人文体验—艺术创作—产业孵化’的全链条生态。”
自唐宋起,含山便被誉为“蚕花娘娘”庇佑的福地,古人登高祈愿蚕桑丰收的习俗延续至今,演变为融合民俗、非遗与春光的经典节日。本届轧蚕花民俗活动将持续至4月6日,其间还将举行蚕花运动会、蚕花美食大赛、非遗市集、天灯祈福等活动,进一步释放文化赋能经济、青春激活乡村的叠加效应。
原标题:《桑蚕文化千年传,来南浔善琏“轧蚕花 沾福气”》
栏目编辑:吕倩雯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宋豪亮
春风轻拂,蚕花满山。今天上午,第二十七届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在善琏镇含山未来合创谷拉开帷幕。作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民俗里的湖州”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这场延续近千年的民间非遗民俗活动,聚焦“轧蚕花”这自发传承的民俗精髓,通过现代美学、青年创业与非遗技艺的多元碰撞,为千年蚕桑文化注入新时代的表达。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仪薇4月3日,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成立大会在平顶山举行,协会全体会员、参展艺术家、驻平高校陶瓷专业师生代表、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新、平顶山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华小鹏出席。一
我国史前彩陶之美美在马家窑文化细细观望每一道线条都像是精心排布的设计稿每一个图案都对称得恰到好处5000年前的“对称美”被马家窑人“拿捏”住了黑彩、红彩、白彩蛙纹、鱼纹、人面纹……艺术来源于生活远古先民们在陶土上作出的“画”凝缩着古人对生活万物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旋涡纹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具有代
春天里的中国·山东泰安:万亩梨花开,“民俗+非遗”体验别样春天。责任编辑:央视网
黄 超飞天与航天相遇,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是文化传承在牵引前不久,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之旅”的第三次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的左臂印有五星红旗,右臂则是“飞天”二字,源自敦煌壁画的一对飞天形象栩栩如生。网友留言,“有种相隔千年的时空连在一起的感觉”“中国人的飞天梦早已不是梦”。从古至今,
【来源:西安新闻网】4月1日,西安高新区宣传文旅局组织30余名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走进“高新三期”,走社区、看园区、览美景,让艺术与科技共融,并且转化为艺术作品,为高新区文化发展增添新动力。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高新区宣传文旅局策划主办的“艺术家走进高新三期”系列文化宣传首场活动。活动中,来自高新区书
彩陶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然而自马家窑遗址发现百年来关于马家窑人为什么如此擅长并专注于彩陶艺术的创作在史学界始终是个“谜”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不仅为拨开历史迷雾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还丰富了中华文明在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
【博物馆故事】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