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电网负荷连破纪录,电从何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11:18:00    

6月以来,山东电网负荷有61天破亿千瓦,度夏后8次创历史新高

电网负荷连破纪录,供电出力谁最多

8月22日11时19分,山东电网负荷达1.3021亿千瓦,度夏以来第8次创历史新高。处暑前,山东电网全网最高负荷连续三天三次刷新历史纪录。6月以来,山东电网负荷已有61天破亿千瓦,这在山东电力史上尚属首次。

生活用电量增长近五成

8月20日,山东高温黄色预警升级为高温橙色预警,多市最高气温37~39℃,局部可达40℃,全省平均最高体感温度达38.2℃。

“体感温度达到38℃以上,气温每升高1℃,全省制冷负荷约提高400万—500万千瓦。”国网山东电力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高温直接拉动全网负荷增长超1100万千瓦,成为电网负荷连创新高的重要推手。8月22日山东电网负荷创新高时刻,全省制冷负荷超过5000万千瓦,约占全网最高负荷的38.5%。

7月以来,包括山东在内,全国多地出现多轮高温,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伴随高温天气频发,全国多地迎来用电高峰。截至8月1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已四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去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

今年7月份,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月度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的国家。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明显,山东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48.47%,国网山东电力单月售电量首次突破6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62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9%,增速创近52个月最高。

工业用电占比高、需求稳增

工业新动能引领下,产业用电负荷增长成用电量攀升的另一重要原因。

今年1—7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9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0.1亿千瓦时,占比2.0%,同比增长14.2%;第二产业用电量3570.6亿千瓦时,占比71.8%,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用电量647.4亿千瓦时,占比13.0%,同比增长5.2%。

从产业数据看,今年前7个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七成以上,而同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这样的“热度”拉高了电力需求。

“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工业用电量占比长期保持在70%左右,这一结构决定了工业用电是电力需求的‘基本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分析,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大量工业供热实现电能替代,拉动了电力消费规模的扩张。夏季车间环境降温、设备冷却等高温下的增量需求,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用电负荷。同时,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崛起,其用电规模、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行业。

用电高峰下,用电大户“开源节流”、向“绿”转型,应对用电挑战。

“电能作为炼钢关键能源,其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与成本。”山钢日照公司炼钢厂党委书记、厂长王学新说,公司通过优化冶炼工艺,运用智能模型和更为灵活的生产模式,上半年实现炼钢工序电耗同比降低5.2千瓦时/吨钢。

同时,挖掘余热余能潜力。今年上半年,山钢股份济南钢城基地吨铁发电量达346千瓦时,较计划目标提升26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今年1—7月,全省余热余能发电184.1亿千瓦时,占比4.5%,耗能大户成为高效发电的新生力量。

用电负荷连破纪录,电从何来

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事关民生和经济发展。用电负荷连破纪录,电从何来?

数据显示,8月22日山东电网负荷创新高时刻,外电入鲁电力达2588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合计5016万千瓦,省内直调机组发电出力合计4771万千瓦,地方电厂发电出力合计646万千瓦,多元电源协同支撑作用显著。

从供给侧看,截至7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1.2348亿千瓦,光伏装机9130万千瓦,风电装机2749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69万千瓦。今年前7个月全省发电量累计40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省内电源增发稳供的同时,国网山东电力加大外电采购力度,通过月度、月内短周期交易,增购电量51亿千瓦时,7—8月份累计落实外电电量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中长期外电电力首年突破3000万千瓦,为电网平稳度夏提供“驰援”。

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考验着电网平衡,需要电力部门对气象和负荷曲线精准预测。“我们与鲁软科技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加强联合会商,精细分析小时级环境温度、风速、辐照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研判升温造成的制冷负荷增长规模,依托‘智慧大脑’负荷预测大模型研判负荷走势,使电力调控工作更加精准。”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工作人员周蕾说,今夏首次利用气象大模型,提前预判了三次电网最高负荷峰值及出现时段,负荷预测准确率最高达到99.7%,新能源功率预测准确率最高达到99.2%。

从调节侧看,山东以柔性的需求侧举措保障企业生产、服务百姓生活。国网山东电力深挖负荷调节资源潜力,实现空调负荷、企业错峰检修能力均超100万千瓦,确保需求响应能力达700万千瓦;应用车网互动等创新技术,让新能源汽车兼具“灵活负荷”与“储能设施”双重身份;发挥28家虚拟电厂“资源聚合”优势,调度新型储能多充多放,引导电动汽车错峰充电,形成灵活调节能力,应对短时高负荷。

周勇认为,用电负荷连破纪录,考验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山东践行“多元协同、源网荷储联动”的破题思路,既“开源”保障供应,也“节流”优化调节,更“智慧”提升效率,增强电力供应能力和调节能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用电需求。

(大众新闻记者 刘童 张文婷 通讯员 毕建伟 杨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