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又名 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花灯的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花灯不仅是照明工具,还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
花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在元宵节等节庆假日,人们会悬挂花灯,为佳节增光添彩,祈求平安。花灯艺术是灯的装饰艺术,人们利用各种材料,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或各地审美习惯,设计制作的具有光亮的灯彩艺术。
花灯不仅在中国流行,在亚洲华人地区的庙宇中也非常常见。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人们智慧和创造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7月10日下午,首期吴静山书画艺术座谈会在大良静山画苑举行。吴静山先生的学生、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其书画艺术特色、求学经历、作品收藏价值及市场前景等展开深入研讨。期间,与会嘉宾细赏馆内展出的吴静山精品力作,兴致盎然地交流画中笔墨韵味、构图布局与立意渊源,谈及动情处,众人皆感慨万千。194
夜幕降临,神木老城的戏台前人头攒动。一盏汽灯摇曳着,照亮了舞台。配乐师手中的四弦琴轻轻一抖,演员随即甩开红绸扇,亮嗓的刹那,高亢的唱腔裹着黄土气息的风扑面而来。在这一方不过20平方米的土台子上,二人台已上演了百年,讲述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听过的人常说,二人台的台词比脱口秀更“野”,是生活的艺术写照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丽娜 王磊)乌鲁木齐的夏天什么样?“洛宾艺术季”将以音乐为纽带,邀请五湖四海的宾朋走进景区、步入街头、进入商场、深入街区,共同探寻这座城市的魅力。 6月28日晚,“live哪有来乌好——烟火生活季”首场活动在大巴扎步行街火热上演,宣告乌鲁木齐“洛宾艺术季”正式启动,
千年丝路,驼铃悠悠,串联起东西方文明的对话。敦煌璀璨,石窟瑰宝,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华戎共彰,千年画卷,文明在此激荡生辉。从中国考古学界泰斗级学者、北大教授宿白构建学科体系,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校友樊锦诗守护敦煌,文明传承需“沉潜之心”,文化自信在“终一生之事”。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6月13日傍晚,龙悦府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黎城县人民图书馆主办、县音乐家协会承办的消夏晚会在此精彩上演,为黎城县居民送上一场浸润心灵的夏日文化体验,用艺术烟火点亮城市夏夜。随着铜管乐合奏《歌唱祖国》激昂旋律响起,晚会正式启幕。雄浑管乐交织成红色乐章,瞬间点燃现场氛围。紧接着,女声独唱《父老相亲
塬上人家1 油画 100cm×130cm 作者:奥日格勒 指导教师:王耀中牧韵 作者: 乌日古嘎 指导教师: 候也 壁画350cm×120cm近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内蒙古美术馆承办的《溯源·创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溯源
青羚网讯6月9日,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唐卡艺术小镇的夏吾角民间热贡艺术博物馆开馆。博物馆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角精心创办,博物馆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设四个展区,分别是面具文化历史博物展区,古居、古生活用品展区,雕塑、雕刻与堆绣展区,古精品唐卡展
近日,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公示2024—2025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终评结果,坐落于顺德逢简水乡的蓝舍艺术空间项目登上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空间设计类)榜单。据悉,蓝舍艺术空间由香港建筑师丁邵恒博士设计,于2021年建成。该项目通过对2栋空置的房子和1个带有河涌的花园进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