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家法惩罚方式大全(旧时宗族戒规与家法种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5 09:09:23    

宗族对于族人不但通过学校进行教化,还有惩罚管教的手段,即规定族人必须遵守不得违犯的戒条及相应的家法惩治措施。这两者可说是管理族人的文武之道,一弛一张。宗族的戒规与家法到宋元以后的祠堂宗族制下更为规范和系统。族权的意志主要通过它表现出来。宗族的戒规涉及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

范氏义庄

不得侵犯祠堂、宗族及个人财产的戒条。范氏义庄建立后所定的《义庄规矩》就有保护义庄财产的许多规定,事条有:不许偷砍祖坟及附近的竹木柴薪,不得到坟山放羊,禁止侵犯范仲淹创立的天平功德寺产业,不准以他人名义租种义庄田地,不得占据或会聚义仓,不得以义宅屋舍私相兑货质当。有犯者,视情节轻重处以罚米直至送官究治的惩罚。清代江阴袁氏严禁盗卖宗祠田产,规定“族人如有盗卖祠田,一经察出,除勒令备价赎还外,公同家法治处”(《澄江袁氏宗谱.祠规》)。还有一些宗族规定了惩处盗窃族人田土生业、物产的办法。

宁波袁氏祠堂

对族人职业的戒条。职业在古代社会有着等级差别,关乎宗族的社会地位,因而宗族禁止从事被社会歧视的行当,如娼妓优伶、胥吏衙役、奴仆走卒、僧道巫观,人们认为这是贱民的行业。江阴袁氏不许族人做奴仆,益阳熊氏禁止族人做巫师、胥吏,南皮侯氏宗族不许族人为书吏,违犯者逐出宗祠,不承认他的族人资格。

胡氏宗谱

对族人生活方式的戒律。族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不能自行其是,也要受宗族的管束。武进修善里胡氏宗族的《家诫》戒规详细,兹录出为例:勿阅淫邪小说,勿唱曲吹弹,勿笼禽鸟、养蟋蟀、放风鸢,勿学拳棒,勿许妇女平居涂脂敷粉、穿绫曳绢,勿掷色斗牌,勿吃洋烟,勿食牛犬田鸡,勿衣服好丽、器皿求工,勿信师巫邪术,勿容三姑六婆时常出入,勿抛弃五谷。戒条有的合理,而多数则是限制人的个性发展和生活方式多样化。

对族人社交的戒条。宗规家训中多有“慎交游”的教导,告诫子弟要交益友、远损友,严禁结交“匪类”,参加秘密社团。《平江叶氏族谱》所载《宗约》规定:“不可左道惑人,结盟会匪。”武进胡氏宗族有“勿交匪类”的家诫(《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同县吴氏宗规有“戒窝藏来历不明者,察出必究”(《毗陵薛墅吴氏族谱》)。

宗约碑

不得擅自告官的戒条。祠堂将族众纠纷的解决控制在祠堂范围内,要由族长合众去解决,不许擅自告官。武进王氏规定:族人争执,若非经祠堂处断而先行告官,要在神位前罚跪,并治办一桌酒席赔礼(《晋陵王氏宗谱·凡例》)。只有宗族解决不了的大案,才许族人告官。祠堂要求族人先受宗规约束,然后才是朝廷法律。

宗族的戒条还有很多,如关于族人婚丧的戒条等。在此不再详述。

为保障戒条的实施,对违犯纲常伦理的族人施行处罚,宗族以族规的形式定出相应的惩治办法,这种宗族家法主要是仿照国家的刑法而制订的。其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罚银钱、酒席。属经济制裁,内容是交纳银钱若干,或者处罚犯事者在祠堂摆酒席赔礼认错。

这是较轻也较常见的处罚。

体罚。罚跪、打板子是祠堂宗族制下常用的处分,很多宗规家法中都有这样的条文。如《霍渭佳家训》中规定:族人“轻罪初犯,责十板,再犯二十,三犯三十”。

记过。记下过失,作为警告,使族众知晓,是一种精神惩治。

捆绑。对犯事情节严重的人,绑在祠堂门前示众。这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处分,是仿效官府枷号示众之刑。

开除出宗。将族人开除族籍是严厉的惩罚方式之一。除籍方式最早是在皇族与贵戚宗族中实行,后来民间宗族效法这种做法,也将不肖悖逆族人开除出宗。有罪的皇族与贵戚宗族成员被开除宗籍,免为庶人,他就不能再享有各种特权,不能援引“议亲”的条例减免刑罚;平民中被开除出族的人,他就失去受宗族保护和帮助的权利,而这种帮助和保护在聚族而居的村社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贬改姓名。这种处罚只在皇族家法中实行,与开除宗籍的措施相联系。对那些叛逆的皇族成员,除了将其清除出皇族外,甚至不能让他及子孙与皇族同姓。齐武帝时,巴东郡王萧子响谋乱赐死,大臣上奏开除其皇族属籍,改姓为蛸氏。蛸与萧同音,是一种昆虫。武则天专权时,李唐皇族成员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密谋起兵反抗,被武则天发觉,逼令自杀,改其姓为虺,是一种毒蛇的名字。

雍正王朝

除了改姓外,有时还要改名。如清朝雍正帝为了惩罚曾与其争夺帝位的八弟、九弟,将他们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大约是猪狗一类的贱名。

送官究治。在开除出宗的同时,以祠堂名义将犯事者送交官府立案惩办,官府常尊重宗族的意见,从严治罪。

浸猪笼

打死、活埋、沉潭。这是最严酷的惩罚,只在宗法制严密的时期或地区实行。这种酷刑,多是依约定俗成的法则执行,不过宗族的这种权力往往为官府所不允许,因为它侵夺了国家的司法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