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作者:章清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盛景,带游客追随春天的脚步,开启“乡村四时好风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要求“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
北京顺义的舞彩浅山步道,山花烂漫间藏着攀登者与骑行者的足迹,每一步都踏响春日的鼓点;四川广元的盐井河大峡谷,百年高山杜鹃与第四季冰川遗迹共舞,游客在花海中品味着地质变迁的壮阔;陕西汉中的百万亩油菜花海,金波涌动中朱鹮振翅,农耕文明与生态保护在此达成默契的共鸣。这些线路以花为媒,将生态科普融入赏花之旅,让游客在惊叹中读懂自然的密码。一朵花的绽放,是地球演化变迁的见证,谱写了生物多样性的乐章,更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花事中,有文化。湖北阳新的茶花、月季与非遗采茶戏、布贴技艺交织,游客们在花影中触摸匠心的温度,在戏腔中听见历史的回响;安徽滁州的仰山桃花、贾龙海棠与龙山樱花次第绽放,欧阳修笔下“野芳发而幽香”的意境便在现实中苏醒。花事旅游是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载体,依循“文化符号—体验场景—情感共鸣”的转化路径,让传统文化从书本上的文字、博物馆中的展品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花事中,有生活。逃离城市的喧嚣,乡村的慢生活成为都市人的治愈良方。在田野间感受生活温度,在非遗技艺中触摸匠心传承,乡村旅游便真正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花事中,更有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相较于过往较为粗放的农家乐模式,“花期乡遇”主题线路的推出,与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的政策形成共振。这种以文旅融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实践,正与“村BA”爆红、乡村电商兴旺等共同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图景。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花期乡遇”主题线路,乡村正在完成从环境整治到价值再造的变迁。这种变迁,既需要政策设计的精准滴灌,也有赖于市场机制的活水滋养。站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历史节点,我们乐见生态资本、文化基因与产业动能形成良性互动,广大乡村焕发出更大活力,在花开时节实现真正的价值绽放。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4日 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信吗?在山上办市集,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蜿蜒的山径上人潮涌动、烟火逶迤,欢歌笑语随着山风飘荡,让整座青山都浸在春日市集的欢腾里。4月12日至13日,安徽省肥东县在浮槎山举办首届“春山集”活动,为游客打造一场集文化、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春日盛宴,持续擦亮浮槎山文
4月13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在海南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商务部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
西安城墙一角(资料照片)。本报通讯员 李明摄扫一扫看精彩视频我的心里话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 陈鑫多年来,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创新。目前,西安城墙景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来西安游玩的热门目的地,越来越多的人登上城墙,感受厚重且充满魅力的历史文
【新闻随笔】作者:章清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盛景,带游客追随春天的脚步,开启“乡村四时好风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康岩“一树流苏雪,满城圣贤风”。四月的孟子故里邹城,春意盎然,备受期待的孟府千年流苏即将迎来盛花期。4月10日下午,邹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融鑫杯”邹城市第一届“流苏花荟”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这场以花为媒的文化盛宴,旨在深度挖掘儒家文化内涵,打造邹城文旅新IP,邀
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按照最新文旅统计制度测算,今年1至3月,全省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26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0%。今年以来,“旅居云南”品牌知名度持续提高,全省众多宝藏小城和烟火乡村,不仅成为国内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海外游客心心念念的向往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受强冷空气影响,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山风景区4月11日下午迎来大风降温极端天气,4月12日清晨迎来降雪天气。为筑牢安全防线,五台山景区启动应急机制,调度交通、环卫、医疗等多部门联动值守,应对极端天气考验。目前五台山景区大风降雪天气仍在持续,景区最低气温已跌至-10℃左右。五台
作者:郑晓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中医与西医各有千秋,二者相辅相成。在病情缓解期,中医重在扶正固本,西医则重在精准控标调量;在疾病复发期,西医则重在有效控标,中医则重在跟踪监护,以确保机体康复。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在抓药称重。王堃摄/光明图片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