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其中3项成果聚焦重要文物的保护修复。
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文物
2019年,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的龙凤狮纹银饰金王冠,已于近期修复完成。王冠距今1000多年,因埋藏在墓室暗格内,免遭盗墓贼破坏。由于长期地下埋藏,发生严重劣化腐蚀,考古专家用“支离破碎”来形容它出土时的状态。
△提取后
△出土时
经过近两年的修复,考古专家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尤其是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方法完成银基体矫形强化及上万次精密焊接,利用X光成像及中子成像技术,精准复原王冠本体与2582颗冕旒珠饰编串结构,成功恢复王冠原貌,这也是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的王冠文物。
△修复后
△修复后博物馆展出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
2024年10月,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龙首,已于近日修复完成,其中一件龙首,头顶正中生出一根独角,独角上带有6个螺旋“小犄角”,珍贵矿料绘出黑眼珠、绿眼线,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中国龙再添新成员,成为我国龙文化研究的新材料。
10号龙首出土照
蒙扎铁佩遗址出土“五铢”铭文铜钱和汉式铜镜
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另一项成果聚焦“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2024年,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发掘的蒙扎铁佩遗址,部分墓葬已完成实验室精细化发掘和应急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枚带有“五铢”铭文的铜钱和刻有仿连弧纹的汉式铜镜,尤其发现部分丝织物结构为斜纹纬锦,有望把该项纺织技艺历史向前推进百年。这些科技考古新发现,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交流提供全新材料。
斜纹纬锦(残片)
“五铢”铭文铜钱
“五铢”铭文铜钱
另外,本次发布的其余4项成果,同样依托科技考古,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重大课题给出新的研究阐释和历史解读。
考古专家发现古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群互动历程
考古专家首次运用人体骨骼测量学、古DNA等多学科方法,通过研究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12处遗址508例颅骨标本,发现了该时期该区域的人群互动历程,即:周王朝衰落以后,北方部族南迁,“古蒙古高原类型”人群也一同踏入这片土地。中原王朝以“胡服骑射”破局,大量“古中原类型”人口随之迁入。历经三百多年,使这片土地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
我国本土存在数千年葡萄资源利用史
一般认为,汉代张骞通西域后,葡萄东传进入我国,这里所说的葡萄属于“欧亚种”。本次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会增进人们对我国本土葡萄利用历史的认知。
东胡林遗址葡萄属种子
二里头遗址葡萄属种子
考古专家通过对全国20多处考古遗址出土的葡萄属种子,包括内蒙古赤峰辽上京遗址、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安徽蚌埠禹会遗址、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的葡萄属种子,分别距今约800年、3000多年、6000多年、1万年,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早在西方葡萄传入我国之前,中国本土就已经存在持续了数千年的葡萄属植物资源利用史,欧亚种葡萄传入后,并没有完全取代本土葡萄属植物,二者经历了长期的共存。
我国本土葡萄属植株
欧亚种葡萄植株
蜻蜓眼玻璃珠印证“前丝绸之路”存在
考古专家通过对新疆早期铁器时代4处遗址出土的25件蜻蜓眼式玻璃珠,采用主、微量成分分析与显微CT技术,发现这些玻璃珠源自地中海沿岸的黎凡特地区,再加上它们与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成分和器形基本一致,实证泡碱玻璃经新疆-河西走廊传入中原,这条路径进一步印证“前丝绸之路”的存在,该研究为早期亚欧文明互动提供新的关键实证。
蜻蜓眼玻璃珠
显微CT观察蜻蜓眼内部结构
从晋南到洛阳
山西中条山是二里头遗址铜器矿料来源地之一
学术界一般认为,位于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代晚期都城。在这里出土的100多件青铜器,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式、风格和工艺传统。考古专家通过对60多年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重新进行科技检测,发现其材质包括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等8种类型。通过展开铅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进一步确认,位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是其矿料来源地之一,考古专家表示,3000多年前,从晋南运到洛阳,这一长距离,显示出当时东亚大陆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管理能力。
二里头爵的X光片(侧视)
自2025年起,所有参与集采的药品必须具备药品追溯码,做到“带码采购”,实行“带码结算”。药品追溯码就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
6月28日上午,由贵州省抗癫痫协会、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电生理分会主办,仁怀市人民医院承办的“6.28癫痫关爱日”大型学术讲座、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在仁怀市人民医院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贵州省内癫痫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癫痫防治知识,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活动开幕式
6月14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上公布了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以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为基础的项目“莫尔寺遗址考古见证千年丝路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选十佳案例在考古中国新疆地区重点项目“古代新疆多元宗教发展及中国化的考古研
海关总署6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非洲国家进出口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4%。其中,出口5995.7亿元,增长20.2%;进口3636.4亿元,增长1.6%。(记者邹多为)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这个深扎在华北平原上的千年古县,建筑风貌既沉淀着历史的分量,又跳动着现代生活的脉搏。要细数它的标志性建筑,得从那些见证岁月变迁的文化遗址说起,再到今天承载着新生活方式的公共空间——它们不只是一砖一瓦的堆砌,更是一代代人生活与精神的容器。一、镌刻时光的历史文化建筑 1. 武强年画博
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30日上午,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福州主场活动在福州科技馆举行,全面展示福州科技工作者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中的卓越风采,大力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激发市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宣传片《逐梦科技星河:见证中国创新崛起之路》《榕耀科星 智创未来》《“
中国甘肃网5月30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慧雅)5月30日,兰州市举行第四批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聘任仪式,70位“科普先锋”受聘。作为兰州市科普领域的“金字招牌”,“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评选首次引入“八维评价体系”。至此,四批累计选聘的226名专家,构建起了兰州“高端智库+科普轻骑兵”的复合人才矩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有动力。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四稳”,其中之一就是“稳企业”。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应对外部困难挑战、增强自身竞争力、提振发展信心,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没想到会来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