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热浪依旧,商场照常营业,夜市仍在亮灯,但唯独缺了那一张张熟悉的东方面孔——他们曾是泰国旅游业最核心的“金主”,如今却像潮水一般悄然退去。
不是他们不再热爱泰国,而是在一连串看似偶然、实则叠加的变数中,中国游客,连同整个世界的游客,正在集体“消失”。
一场缅甸自然灾害,或许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当人们重新审视旅途的安全、价值与意义时,泰国,似乎不再是那个“不假思索就能启程”的目的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危机的背后,不止有自然灾害的震感,更有市场信心的塌陷,以及文旅叙事的断层。
赴泰外国游客大幅减少!泰国正面临“中国游客”危机!
据泰媒消息,近日,泰国国家旅游局(TAT)方面透露,在对缅甸自然灾害影响后的旅游业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后,发现今年整个3月份赴泰外国游客数量减少了9%,或与去年同期的290万人相比仅有272万人。
就自然灾害发生的一周而言,发现东亚地区的游客减少明显,由于是一个对安全事件高度敏感的地区市场,即日本减少36%、中国香港及韩国减少23%、新加坡减少23%、越南减少16%、中国大陆减少7%,包括欧洲地区游客也减少了4-9%。
与此同时,泰国旅游观光协会(ATTA)主席顾问西萨迪瓦表示,泰国正面临中国旅游市场危机,截至今年4月16日中国旅游市场持续放缓,中国日均入境游客由原来的15,000-20,000人减少至仅5,833人的历史新低,被视为是情况最严重的时候。
尽管今年剩余时间还有机会,但中国游客的总数仅能达420-550万人,低于700万的目标且低于2024年的670万人。
该协会秘书长阿迪先生表示,泰国仍需要进行大量的路演来开拓中国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因为大型城市主要通过OTA来进行营销,而二线城市则需要依靠自身的营销和宣传来让游客真正了解泰国。
泰国旅游寒流来袭
当自然灾害的后续尚未平息,泰国旅游业却迎来了一场更大的“人流退潮”。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市场的下滑幅度正在加速。截至4月中旬,中国游客日均入境人数已降至不足6,000人,相较此前高峰时期的15,000至20,000人,可谓“腰斩再砍”。
而全年中国游客预计总数也被大幅下调至420-550万人,远低于700万的原定目标。
为何中国游客正在“消失”?
多重因素叠加,构成了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冷却:
第一,安全敏感性增强
王星事件影响仍在,缅甸灾害后,东南亚整体旅游安全形象受到波及。
中国游客对出境旅游的安全环境极为敏感,此次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出行意愿,成为“引爆点”。
第二,旅游吸引力疲软
泰国的老牌优势(如性价比、便利性)正在被其他国家瓜分,而创新不足、旅游体验同质化,使得重游意愿下降。
此外,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相比,泰国在高端旅游、文化体验方面的差异化吸引力仍显不足。
第三,中国市场消费信心未恢复
尽管疫后出境游需求回升,但人民币汇率波动、全球经济压力及就业形势,使得中产游客群更加理性消费,转向国内游或更具性价比的目的地。
第四,签证政策与航班运力尚未完全恢复
尽管泰国早已对中国免签,但配套航班恢复速度有限,OTA产品也出现渠道错配与溢价问题,造成“有意愿,没通道”的现实窘境。
最重要的一点:泰国“免签政策”变化太大。
全球游客减少,不只是“中客危机”
东亚市场普遍下滑,欧洲游客也减少4-9%,这反映出泰国旅游业面临的是更广泛的结构性挑战,而非仅限于中国游客的波动。全球游客减少的背后,具体原因也与上方分析类似。
钱,还是一切决定性因素之首。
应对之策:不能仅靠免签与折扣
不少泰国专家指出,面对游客流失,泰国内阁与企业需从“思维更新”入手:
① 重构旅游叙事,挖掘新卖点
不应仅围绕“便宜好玩”,而应注重文化深度、安全保障、服务体验的全面提升,尤其是针对高端与亲子市场。
② 精准投放+区域路演
泰国旅游观光协会秘书长阿迪指出,必须下沉到中国二三线城市展开路演,走入地方人群,传递真实泰国形象,而非依赖OTA单一平台。
③ 航线恢复+中泰协同机制建设
应尽快推动中国各航空公司恢复直航运力,同时中泰应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协调机制,提升整体体验质量。
④ 设立危机预警与应急公关机制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已多次影响旅游决策,未来需要建立旅游风险应对机制,及时透明沟通,减少市场恐慌。
总之,泰国旅游的下一站,靠“中国”也靠“创新”。
中国游客的减少,不应仅被视作“游客流失”,而是一个反思契机。
当“红利期”过去,真正决定旅游业能否持续增长的,不再是签证政策、价格战,而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吸引力与品牌价值。
在这个全球旅游重新洗牌的时代,泰国需要做的不仅是“挽留”,而是“转型”。
文: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
曼谷的热浪依旧,商场照常营业,夜市仍在亮灯,但唯独缺了那一张张熟悉的东方面孔——他们曾是泰国旅游业最核心的“金主”,如今却像潮水一般悄然退去。不是他们不再热爱泰国,而是在一连串看似偶然、实则叠加的变数中,中国游客,连同整个世界的游客,正在集体“消失”。一场缅甸自然灾害,或许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当人们重
4月16日,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运载原木的外轮进行卸载作业(无人机照片)。 日前,山东日照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日照海关等口岸部门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开通木材外贸船只“绿色通道”,为外轮出入境提供“一对一”保障,提高通关效率,助力港口生产。山东港口日照港是我国重要的原木进口港,今年一季度累计进口原木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23日17时49分在土耳其(北纬40.85度,东经28.1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微博)
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与中国相处得不错,同中方谈判时不会采取强硬态度。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否则无法同美做生意。若不同美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美才是定规矩
作者 | 宋婉心编辑 | 郑怀舟近一周,变幻莫测的关税战之下,半导体作为一直以来中美矛盾的焦点,其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二级市场也引发震荡。最新消息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高级贸易官员表示,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并非实质豁免关税,而是将通过232条款进行加税。虽然关税政策阴晴不定,二级市场已然形成“国产替代”
来源:国际在线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黄蓉):新一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接连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和多方专业人士批评。这场被美国包装成“公平贸易”的关税风暴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造成强烈冲击。近日,埃塞俄比亚贸易和工业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魏文艺|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NO.1 一季度广东GDP同比增长4.1%据“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4月22日消息,今年一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5.51亿元,同比增长4.1%,比上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45亿元,增长3.3%
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镱、镥、钇……这些生僻汉字,代表的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稀土。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有理由认识并记住它们。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公布一系列重大找矿发现,突出成果之一就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在资源量达115万吨,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