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热浪依旧,商场照常营业,夜市仍在亮灯,但唯独缺了那一张张熟悉的东方面孔——他们曾是泰国旅游业最核心的“金主”,如今却像潮水一般悄然退去。
不是他们不再热爱泰国,而是在一连串看似偶然、实则叠加的变数中,中国游客,连同整个世界的游客,正在集体“消失”。
一场缅甸自然灾害,或许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当人们重新审视旅途的安全、价值与意义时,泰国,似乎不再是那个“不假思索就能启程”的目的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危机的背后,不止有自然灾害的震感,更有市场信心的塌陷,以及文旅叙事的断层。
赴泰外国游客大幅减少!泰国正面临“中国游客”危机!
据泰媒消息,近日,泰国国家旅游局(TAT)方面透露,在对缅甸自然灾害影响后的旅游业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后,发现今年整个3月份赴泰外国游客数量减少了9%,或与去年同期的290万人相比仅有272万人。
就自然灾害发生的一周而言,发现东亚地区的游客减少明显,由于是一个对安全事件高度敏感的地区市场,即日本减少36%、中国香港及韩国减少23%、新加坡减少23%、越南减少16%、中国大陆减少7%,包括欧洲地区游客也减少了4-9%。
与此同时,泰国旅游观光协会(ATTA)主席顾问西萨迪瓦表示,泰国正面临中国旅游市场危机,截至今年4月16日中国旅游市场持续放缓,中国日均入境游客由原来的15,000-20,000人减少至仅5,833人的历史新低,被视为是情况最严重的时候。
尽管今年剩余时间还有机会,但中国游客的总数仅能达420-550万人,低于700万的目标且低于2024年的670万人。
该协会秘书长阿迪先生表示,泰国仍需要进行大量的路演来开拓中国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因为大型城市主要通过OTA来进行营销,而二线城市则需要依靠自身的营销和宣传来让游客真正了解泰国。
泰国旅游寒流来袭
当自然灾害的后续尚未平息,泰国旅游业却迎来了一场更大的“人流退潮”。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市场的下滑幅度正在加速。截至4月中旬,中国游客日均入境人数已降至不足6,000人,相较此前高峰时期的15,000至20,000人,可谓“腰斩再砍”。
而全年中国游客预计总数也被大幅下调至420-550万人,远低于700万的原定目标。
为何中国游客正在“消失”?
多重因素叠加,构成了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冷却:
第一,安全敏感性增强
王星事件影响仍在,缅甸灾害后,东南亚整体旅游安全形象受到波及。
中国游客对出境旅游的安全环境极为敏感,此次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出行意愿,成为“引爆点”。
第二,旅游吸引力疲软
泰国的老牌优势(如性价比、便利性)正在被其他国家瓜分,而创新不足、旅游体验同质化,使得重游意愿下降。
此外,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相比,泰国在高端旅游、文化体验方面的差异化吸引力仍显不足。
第三,中国市场消费信心未恢复
尽管疫后出境游需求回升,但人民币汇率波动、全球经济压力及就业形势,使得中产游客群更加理性消费,转向国内游或更具性价比的目的地。
第四,签证政策与航班运力尚未完全恢复
尽管泰国早已对中国免签,但配套航班恢复速度有限,OTA产品也出现渠道错配与溢价问题,造成“有意愿,没通道”的现实窘境。
最重要的一点:泰国“免签政策”变化太大。
全球游客减少,不只是“中客危机”
东亚市场普遍下滑,欧洲游客也减少4-9%,这反映出泰国旅游业面临的是更广泛的结构性挑战,而非仅限于中国游客的波动。全球游客减少的背后,具体原因也与上方分析类似。
钱,还是一切决定性因素之首。
应对之策:不能仅靠免签与折扣
不少泰国专家指出,面对游客流失,泰国内阁与企业需从“思维更新”入手:
① 重构旅游叙事,挖掘新卖点
不应仅围绕“便宜好玩”,而应注重文化深度、安全保障、服务体验的全面提升,尤其是针对高端与亲子市场。
② 精准投放+区域路演
泰国旅游观光协会秘书长阿迪指出,必须下沉到中国二三线城市展开路演,走入地方人群,传递真实泰国形象,而非依赖OTA单一平台。
③ 航线恢复+中泰协同机制建设
应尽快推动中国各航空公司恢复直航运力,同时中泰应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协调机制,提升整体体验质量。
④ 设立危机预警与应急公关机制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已多次影响旅游决策,未来需要建立旅游风险应对机制,及时透明沟通,减少市场恐慌。
总之,泰国旅游的下一站,靠“中国”也靠“创新”。
中国游客的减少,不应仅被视作“游客流失”,而是一个反思契机。
当“红利期”过去,真正决定旅游业能否持续增长的,不再是签证政策、价格战,而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吸引力与品牌价值。
在这个全球旅游重新洗牌的时代,泰国需要做的不仅是“挽留”,而是“转型”。
文: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
据新华社援引泰国媒体报道,泰国最高法院判决前总理他信须重新服刑1年。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当地时间9日,泰国最高法院针对前总理他信住院期间涉嫌规避服刑一案作出判决,认定其有罪。当地时间8日,泰国前总理他信·钦那瓦依返回泰国,其私人飞机已在首都曼谷降落。5日凌晨,他信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已抵达阿联酋
这是9月5日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拍摄的智能电力巡检设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新华社重庆9月8日电(记者赵宇飞、李晓婷)5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从1400余家增长到超5000家,相当于平均约11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正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
刚刚过去的暑假,“工厂游”火爆出圈。多地工厂纷纷敞开大门,推出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而在社交平台上,“工厂游”的攻略被大量转发,一些热门厂区的参观票一票难求。(据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6日报道)踏入食用油加工基地,体验传统木榨工艺的魅力;在汽车制造智能流水线,近距离观察车辆从零件到整车的组装过程……多地“
不久之后,我将开启职业生涯第二十三个美职篮(NBA)赛季。我大部分时间都穿23号球衣,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数字。在这个特别的赛季来临前,我再次来到中国,与这里的球迷共同开启下一段旅程。这是我职业生涯第十五次开展中国行活动,每一次来到这里,我和家人都受到热烈欢迎。中国朋友们的热情友善让我深受感动
“加入平台,不仅可以领取扶贫津贴,还能每天有收益800元。”这样的“好事”,您可别信,市民王师傅就因此被骗7000元。9月7日,公安杏花岭分局反诈中心发布消息,提醒广大市民谨防打着“‘中国梦’互联网扶贫计划”幌子的电诈。9月2日,退休人员王师傅上网时,结识了一名自称姓刘的网友。“我参与了‘中国梦’互
新华社首尔9月5日电(记者陈怡)2025年度“韩国小记者中国行”活动5日在首尔举行启程仪式,来自韩国各地的26名中学生将以“小记者”身份赴北京、云南参观访问。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在仪式上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通过此行,发现中国、体验中国、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友好、开放、繁荣、和谐,体悟中韩友好合作深入人心
【特别关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61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出席大会。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
本报讯 8月29日至30日,迎泽区在钟楼街举办了为期2天的“相约迎泽·都来出圈出彩”沉浸式消费展会,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让市民游客在特色消费场景中感受迎泽区的商业活力与人文魅力。 活动精心策划了4场特色展演,整合“寻购、寻美、寻趣、寻味、寻宿”5大特色消费场景,通过“舞台表演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