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葛慧君
阅读提示
近年来,河南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从中职到高职再到职教本科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同时,职业教育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内化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置12所本科高校,其中,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河南首个公办职业本科。
这是河南职业教育走向更高舞台的一个生动实践。作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7个省份之一,河南职业院校750多所,在校生290多万人,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河南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从中职到高职再到职教本科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同时,职业教育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内化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吸引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
从兜底选项到多种选择
郭丁瑜没有想到,上了职业高中,会和当年的初中同学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
中考考试,郭丁瑜的分数并不理想,随后进入河南省林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习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而他的另一位同学则按部就班,考上了林州市一所普通高中,本以为两人的求学之路从此分道扬镳。三年里,两人在不同的学习路径里朝着各自目标向前。
不期而遇的是,2024年,他们在河南科技学院这所本科院校又成了同学,就读动物科学专业。
今年3月,是河南职教高考改革后的首考。郭丁瑜所在的职业教育学习中心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提升54.7%,越来越多像郭丁瑜这样的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这条赛道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这标志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并行’的现代教育体系迈出关键一步。”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职教高考考核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是对接产业需求的真实技能,“这为那些在动手实践和专业技能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通过职教高考进入高职院校,更有机会冲刺应用型本科。”
为构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拓宽职校学生升学渠道,河南近年来不断推进“职教高考”制度,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建立省级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扩大中职——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探索开展高职——本科贯通培养,健全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制度,增加职业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职教高考”获得的学历证书与普通高考完全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中享受同等权益。
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共有117所院校参与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其中,本科层次有12所招生院校,专科层次有105所招生院校。
产教融合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我不仅见证了‘智焊小爬虫’的诞生,‘智焊小爬虫’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前不久,来自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学生田朕,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载誉而归。
管道焊接是油气管道建设中最影响建设速度的环节之一,而田朕与团队自主设计的“智焊小爬虫”实现了焊缝一级质量,达到行业最高水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洛阳-新郑航煤管道、济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中开始适用。
作为学校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田朕从大一开始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创建团队、研发产品,见证了“智焊小爬虫”从第一代到新一代、从手搓到成品的每一步实践和测试。这是该校围绕河南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打造的数控技术专业群品牌,也是该校紧跟重点产业布局,强化专业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在河南,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需求,通过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新增专业1041个,撤销老旧专业804个,立项建设省级示范专业点425个,建设高水平专业群152个,精准对接和服务河南“7+28+N”重点产业链,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超过70%。
值得关注的是,在河南公布的2025年高职专科拟招生专业中,“智能”成为高频词。多所院校新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同时,围绕“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河南已建设234个工匠实验室,成为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企业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载体。围绕“郑州航空港区”等产业热地、创新高地,组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教联合体、洛阳高新制造产教联合体等1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先后认定54个省级示范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和30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让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同向同行,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搭建从“校门”到“厂门”的通道
面对车间内各种智能化的操作工具,21岁的江海龙在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里游刃有余,一点也不发怵。
毕业于郑州商业技师学院的江海龙说,自己上学期间就被挑选进入学校宇通定制班,成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育对象,所以对宇通这个企业的厂区既向往也熟悉。一毕业,顺利拿到智能网联汽车技能技师等级证书的他便顺利入职宇通。
得益于“技能河南”建设,像江海龙一样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的学生越来越多,绘就了河南技能人才队伍壮大“路线图”。数据显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 550 万,高技能人才占比达 30.27%,均居全国前列。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做支撑。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引擎,河南正驱动职业教育从“能就业”向“好就业”“精就业”加速转型,培育更多行业产业急需紧缺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其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围绕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重点打造“豫农技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现代能源转型、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需求,重点打造“能源豫匠”……
目前,河南全省教育系统累计完成培训任务300余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余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余万人。河南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70%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来自职业院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在那巍峨的青藏高原之巅,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厚谊;而在悠悠秦淮河畔,每一缕清风都似乎在低语着两地携手并进的动人故事。自2021年那个金秋时节,第二批南京援青干部人才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与期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西宁的征途。光阴如白驹过隙,当这批干部的工作期满之际,回首往昔,“宁宁协作”
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从2025年到2027年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其中,聚焦高精尖产业与急需行业、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意见明确,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聚焦先进制造、数字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的“2024年度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日前圆满落下帷幕,28家期货公司报送的39个案例入围中期协“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库”。本次入围案例涵盖了近40个期货期权品种,从业务模式来看,包含场外期权、基差贸易、仓单服务、交割服务、咨询服务、互换以及综合类服务模式等多
“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习近平中原内陆出海口,有座城因港而兴、以“口”为名——它就是周口!周口港是河南唯一国家物流枢纽,年吞吐量已突破5000万吨;它为企业年省上亿元运费,成就巨额利润;它曾是三川交汇的“周家渡口”,靠一碗胡辣汤抵御湿
7月10日,由南京文化产业协会主办、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协办的“金梧桐文化产业系列沙龙”在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举行。来自文化、旅游、体育、媒体界的3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以“探索‘苏超’IP的文化产业活力”为主题,解码“苏超”火爆背后的文化密码,共探体育IP与文旅、文创、微短剧等产业的融合路径。7月5
7月7日,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工人有条不紊地工作。 记者 李欣泽摄如今,从画质清晰、价格亲民的国产电视,到满足各种需求、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电子屏幕,市场上一应俱全,这背后是怎样的科技支撑?7月7日,记者参与“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咸阳高新区的
2025年上半年,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以产业兴农为主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美化等工作,交出了一份充满亮点的乡村振兴答卷。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4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乔雪峰)当前,中国物流发展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其高效的网络、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不仅支撑了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和供应链韧性注入了动力。近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合作秘书处联络员会议上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直航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