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疆棉花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在本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阿瓦提新雅棉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疆长绒棉种植及其籽棉加工方法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成为我国在该领域首个在美国获授权的发明专利。
2024年3月27日,一体式精量播种机在阿克苏市柳源镇田间播种棉花(无人机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周鹏摄
单从字面上看,这是一则普通的技术专利申请案例,但若仔细挖掘其中隐藏的信息,不难发现其重大意义远不止“首次”这么简单。专家介绍,该技术专利可有效解决新疆机采长绒棉生产与加工环节,特别是加工环节纤维受损难题,这直接关系着新疆长绒棉在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甚至决定着新疆棉花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
这等于是一项专利给了“长绒棉”第二次生命。
让我们逐一分析新闻中的两个关键词:长绒棉和加工方法。
长绒棉被誉为“棉中极品”,其纤维长度通常在33到39毫米甚至更长,远高于普通棉花,纤维强度高,不易断裂,这使得长绒棉能够纺出更细、更强韧的纱线,制成的服装拥有更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被广泛应用于高端色织、家纺等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
作为优质棉纺原料,长绒棉除了品质特性外,还有一个关键特性就是稀缺。长绒棉对植棉环境和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全世界主要在中国、美国和埃及等少数地区生产。可以说,谁掌握了长绒棉的生产供应,谁就拥有了高端纺织产业发展的底气,自然也掌握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权。
轮台县塔尔拉克乡“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示范田的棉花(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新疆不仅是全国棉花主产区,还是我国唯一的优质长绒棉产区。正因如此,美西方不遗余力抹黑打压新疆棉花产业,其深层目的之一就是遏制新疆长绒棉生产及相关配套技术研发,最终让棉花及下游产业陷入发展层级低,高端原料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再来说说另一个关键词,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一直是新疆长绒棉发展的痛点和短板,不解决机械化采收加工的问题,新疆长绒棉产业无法崛起。
新疆棉花生产的强劲实力无需多言,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超过500万吨,但长绒棉产量仅为6万吨左右,占比并不高。这是为什么?
新疆长绒棉主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不及美国等其他产区,棉田土壤肥力偏低、盐碱较重。为克服自然条件短板,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新疆农技人员提出了与新疆自然环境相匹配的长绒棉种植方式,即“矮、密、早、膜”+滴灌的种植方式。在这种独特的种植管理技术模式下,新疆长绒棉种植密度是美国匹马棉棉田的2倍左右。加之新疆长绒棉叶大、叶毛多,导致常规的脱叶催熟技术效果差,机采过程中容易混入较多杂质,加工过程额外增加了杂质清理次数和难度,使长绒棉加工去杂后棉花纤维长度和强度两个关键品质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出现了“加工就变差”。
采用人工采收虽可避免上述问题,但高昂的人力成本会大幅降低生产效益,让新疆长绒棉很难在市场中与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同类产品竞争。
从业内经验来看,一个好的长绒棉品牌不仅需要过硬的品种资源优势,其背后的创新技术及加工工艺更是软实力的关键。新疆也曾引进国内外长绒棉成套加工设备及其工艺,但因为技术不适配,“加工就变差”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严重影响新疆长绒棉品质发挥,也减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一流长绒棉的竞争力。
这就不难解释新疆棉花总产数据之下,长绒棉产量感觉有劲使不出的原因了。
在沙湾市乌兰乌苏镇城庄子新村,大型采棉机在棉田里采收棉花(资料图片)。关兵摄
机械采收品质降低,人工手采成本太高,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来驱动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将新疆长绒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此,新疆科研人员长期扎根生产一线,聚焦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基于新疆棉花生长环境和种植管理特点,对棉花品种选择、株行距配套、脱叶催熟、机采前准备,加工设备及其工艺等各个生产环节涉及的关键方法,包括工艺及其装备进行创造性设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新疆的高品质机采长绒棉生产方法,并逐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成效。
目前,经过初步推广试验,使用该技术方案生产加工的新疆长绒棉原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标与手采棉已无明显质量差异,异性纤维污染明显轻于手采棉,补齐了长期制约新疆长绒棉机采加工领域的短板,显著提升了生产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可以确信,新疆长绒棉生产加工技术在美国获得专利,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这是新疆长期坚持以科技、装备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新疆长绒棉向新质生产力要发展、要机遇的成功探索,新疆长绒棉一定会在未来的世界棉花舞台大放异彩。
2024年2月27日,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工人在智能车间纺纱作业。梁宏涛摄
“新疆长绒棉有了量身定制的生产加工技术方案,品质管控能力得到国际认可。”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田立文说,今后,科研人员将继续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完善与新疆特殊生态环境完美适配的种植管理及加工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新疆长绒棉的品牌影响力,为我国乃至世界高端棉纺织原料供给提供科技保障。(文/刘毅)
从更大视野看,应善用市场化的方式,激发各类要素资源活力科技创新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关键就在于“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百年变局重塑全球格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党中央高瞻远瞩、布局落子。“安
你知道一斤棉花的体积有多大吗?在未压缩的情况下,一斤棉花的体积差不多有20升,相当于一箱矿泉水的大小。但如果打包压缩,一斤棉花可以压得很小。近日,湖北警方办理了一起案件。案件中,湖北枣阳的一家棉纺企业,发货和收货时棉花包的体积差不多,重量却从220公斤变成了150公斤。离奇缺失的几十公斤棉花去哪了呢
7月18日,2025年青岛品牌日“智汇崂山・品见未来”专场活动在崂山区如期举办。此次活动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崂山区工商业联合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观海新闻承办,乐相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办,旨在集中展示本地优质品牌力量,以及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为未来生活带来的无限可
文|源媒汇一场商业诉讼,让苹果的供应链危机浮出水面。7月15日,韩国媒体ETNEWS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三星在针对京东方(BOE)提起的侵犯商业秘密的美国诉讼中获得了胜利,京东方的部分OLED产品将面临禁售。乍看之下,这或许只是两家公司之间一场普通的商业纠纷,但若细细品味,它更像是一场针对苹果供应链
走进武陵山深处的贵州石阡,处处都是茶的海洋。漫山遍野,大小茶园,举目碧绿。封林成行的,宛如“绿色巨龙”,尚未“成年”的,长势蓬勃。 石阡苔茶是贵州名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全县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石阡县完成干茶生产
来源:石榴云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苏璐萍报道)7月22日,在2025年新疆网络文明大会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发出“人人都做新疆网络文明践行者”的倡议。大家结合自身实践,呼吁广大网民积极行动,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美好网上精神家园。在2025年新疆网络文明大会上,社会各界代表上台倡议“人人都做新
中新网昭通7月22日电 (杨东升)“最近‘半边红’李子迎来采摘季,我们忙着采摘、销售。”21日,家住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蒋从涛称,在上海援滇干部的帮助下,目前已接到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400吨“半边红”订单。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缘,金沙江畔,栽种“半边红”历史逾70年。截至目前,种植面积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7月,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进入松茸采摘季。作为木里松茸主产区之一,近期,木里县雅砻江镇举行松茸促繁保育工作专题会议,围绕松茸资源保护、交易流通优化等关键环节进行部署,要求严禁采摘5厘米以下的松茸及铜菇,以此保护珍稀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松茸拍卖点木里县大面积地区被原始森林覆盖,这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