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奇瑞尹同跃:用技术创新开路,去更高挑战性的市场|直击百人会论坛20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1:2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报道

“汽车行业的变革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3月29日,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

电动化、智能化、AI的发展浪潮,彻底改变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此形势下,尹同跃强调:“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要奋力追赶。”奇瑞现在也积极希望用中国技术解决方案,用技术创新开路,到更高法规、更高标准、更高挑战性的市场去。

奇瑞的智能化转型以“猎鹰智驾”为标志,分为猎鹰500、猎鹰700、猎鹰900三大系列,覆盖L2至L4级自动驾驶功能,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推出30款高阶智驾车型。尤为关键的是,奇瑞将智驾技术下探至6万元级车型(如小蚂蚁智驾版),推动“油电平权”与“全民智驾”,打破技术垄断的市场格局。

在技术布局上,奇瑞摒弃“单打独斗”,选择与科大讯飞、地平线、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全栈自研+开放协同”的技术生态。“社会资源充分共享,协同发展,开放式创新。”例如,地平线的端到端智驾技术已赋能奇瑞车型实现精准感知与决策,而“鲲鹏”固态电池的研发(预计2026年量产)则瞄准了欧洲市场的ESG要求。

面对海外市场日益严苛的ESG要求,奇瑞将低碳化纳入核心战略。除了电动化车型的快速渗透,奇瑞还通过绿色制造、能源管理优化及电池回收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减碳路径。

尹同跃强调,奇瑞的国际化不仅是简单的产品出口,更是技术标准、品牌价值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入。

2024年,奇瑞出口量超114万辆,同比增长 21.4%,创造中国车企出口新纪录。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奇瑞“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通过西班牙EBRO等合作伙伴实现本地化生产与研发,另一方面依托全球240亿公里验证数据和定制化智驾方案(如欧洲复杂环岛、中东沙漠公路场景)突破海外市场技术壁垒。

尹同跃还呼吁国家完善电动化时代的法律法规,以应对全球市场的高标准挑战,“在电动化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我们的法律法规要积极提前跟上”。

这一建议与奇瑞的全球化实践密切相关。据悉,奇瑞智驾已通过欧盟双认证,海外智驾累计里程超45亿公里,计划2026年高阶智驾车型登陆欧洲市场。若缺乏配套政策支持,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可能面临“技术优势”与“合规劣势”的矛盾。

(视频剪辑:张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