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牡丹,倾人城|语闻·在路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4:00    

暮春,洛阳。

人山人海,花山花海。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千百年来,无数人心中思慕的仍是这场倾国倾城的牡丹花事。

多年前读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对牡丹忽生敬畏,她会不会也将我拒之门外?愈敬畏便愈向往,尽管在他处也无数次看过牡丹,但不到洛阳又怎能心安?

庆幸的是,而今信息畅达,交通便捷,我们是卡着点踏进了洛阳。

在洛阳的春风中览牡丹飘红,何尝不是一种快意人生?

王城公园内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牡丹开得正盛。各种颜色,各种形态,各种风情,太盛大,太隆重,太绚丽,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人们,驻足流连,啧啧惊叹。爱美的男男女女们,不分老幼,身着明艳飘逸的唐装汉服,簪花高髻,衣袂飘飘,施施然穿梭于花丛中,穿梭于历史画卷中,摇曳着洛阳城旧时的芳华。

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一中年男子安静地坐在画架前,全神贯注于眼前的画板、手中的画笔,涂涂抹抹,勾勾画画,一朵鲜活的红牡丹已跃然纸上,其余的花与叶也呼之欲出。

真好!在美妙的时节将美妙留在自己画笔下,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终于寻到了那株著名的“金丝贯顶”,她被包围在万花丛中,人们只能排着队远远观望。尽管盛花期已过,花瓣已有些萎蔫,但巨大的乳白色花冠仍昭示着她的与众不同。几名保安边维持秩序边大声向观众介绍:金丝贯顶,全球唯一,中国国宝,价值连城,抓紧拍照啊!

牡丹生来就是高贵的,富丽的,繁盛的。那种雍容,那种娇艳,那种端庄,那种极致的美,让人无从抗拒,让人移不开眼。每一朵都开得深情款款,开得尽态极妍,开得坦荡壮阔,开得飘渺深邃,开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审美点上。

白马寺内的牡丹以白色居多。晨钟,暮鼓,红墙,繁花,开在袅袅烟火中的花比别处的更多了一份灵动与禅意。清幽与世俗,庄严与明艳,梵音与花香,在此时此刻相得益彰。古寺有了几分柔情与婉约,牡丹也有了几分肃穆与慈悲。游走于曲折花径间,花香撩拨着鼻息,氤氲着一种清净与简单,春日暖暖,禅音悠悠,偷得浮生半日闲,世界也变得不那么浮躁。

白居易有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过去、现在、未来,牡丹都是人间富贵花,不知是多少人的魂牵梦萦,多少人的流连忘返。

武则天深爱牡丹,每到花开时节都要举行盛大的赏花活动;唐玄宗爱牡丹,于宫中大量种植牡丹;杨贵妃爱牡丹,每年牡丹绽放,她都会留恋花丛间,舞一支霓裳羽衣曲,人面牡丹相映红。唐穆宗李恒更是牡丹的超级花痴。据记载,他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叫“惜春御史”,主要职责为“括香”,即在牡丹花开之时,为花儿围起护栏,垂下重重帐幔,将花香封锁起来,防止牡丹的香气随风而逝。

欧阳修亦爱牡丹。他步入仕途的第一个官职是“西京留守推官”,西京即洛阳。1031年至1034年,欧阳修在洛阳与牡丹结下不解之缘,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时光。他爱牡丹成痴,尤喜姚黄、魏紫两个品种。花开时节,与花共饮,对花而眠,写下无数赞美牡丹的诗词。他还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牡丹栽培史、品种花色、管理技术、命名由来及风俗民情,甚至写出了一篇关于牡丹的专著《洛阳牡丹记》,这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花卉论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暮春,花开了洛阳。

只有来过的人才能领略到她的贵气,她的张扬,她的艳冠群芳。

季羡林在《洛阳牡丹》一文结尾时写道:我现在方才了解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面对满城的诗意与盎然,我也斗胆学着老先生喊上几句:奈何!奈何!

是的,是的,我对洛阳牡丹亦是一往情深。

作者:胥红杰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