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山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解忧为企纾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7:49:00    

“从小程序预约,到现场取号,再到完成资料提交,整个过程十分顺畅,流程指引也很清晰。”在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前来办理行政复议的王先生为便捷的服务点赞。

“三级”实体平台年均提供服务超10万人次;热线平台年接听群众来电近9万次,接通率及满意度均达99%以上,这是中山近年来的公共法律服务成绩单。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山市司法局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解忧、为企纾困。

聚焦均衡普惠

延伸服务触角守护乡邻和谐

陈炳军是南朗街道榄边村“法律明白人”,也是一名人民调解员。“村子偏远,村民的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导致了一些矛盾和纠纷产生。”陈炳军回忆,有一次村民因土地问题发生争执,谁也不肯让步,“了解事情经过后,才发现他们是对土地使用权的理解不同。”

为此,陈炳军定期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普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婚姻家庭、劳动纠纷、土地权益等,让村民有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目前,全市已有1600余名像陈炳军这样的“法律明白人”,他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守护着乡邻和谐。与此同时,各种法律服务也在不断向基层延伸。目前,中山在镇街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280余个,全覆盖配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445个。

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点正在攻破,公证巡回办证、“公证+社会治理”模式探索也帮助不少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2025年3月,中山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为2812元/月,覆盖人群从低保户扩展至低收入群体,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法律服务走进企业、深入园区

“经营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于我们软件公司,最怕碰到盗版侵权、专利纠纷等问题,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认真聆听律师分享企业如何应对法律纠纷后,企业负责人直呼“解渴”“实用”。

近日,中山市司法局联合市工商联(总商会)开展“解锁‘法治+’新密码,助力强企兴产‘加速跑’”专项行动,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专业力量,创新构建“司法行政+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的立体化服务网络,为企业经营发展“把脉问诊”。

无论是一个小小的订单,还是整体的管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支持。

中山市司法局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进法律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供应链资金链服务链拓展。以“法治体检”为抓手,组建劳动用工、知识产权、涉外法律等专业律师团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4年以来,全市180余家律师事务所、2100余名律师走访企业超1000家,梳理法律风险点100余个,提出建议400余条,助力企业依法经营。

全市公证机构持续深化公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推出惠企利企公证“新十条”,持续探索公证利企惠企一专窗一通道、一领域一团队、一园区一清单“三双一”机制,建立企业跨境投资、对外贸易、涉外公证等专项服务清单;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提速行动,81项公证事项实现五日内出证,69项公证事项实现十日内出证。

2024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已共办理涉企公证2700余件,服务企业超1200家。

聚焦内外联动

打造双循环发展法治护航体系

“我们的产品在关税和技术上遭遇打压,有什么办法应对?”在第二届智慧照明博览及第16届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来自火炬开发区的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近期遇的问题提出咨询。

针对该公司产品性质、对外销售的国家及地区,中山市涉外法律服务团成员建议,可通过“首次销售规则”(First Sale Rule)合理压低产品在国外海关进口的报关价格,从而有效缓解税负压力。

经济发展推进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面对国际摩擦、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山市司法局聚焦内外联动,打造双循环发展法治护航体系。

有序搭建涉外涉企法律服务平台。先后成立湾区西岸(中山)经贸法律服务中心、北部(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跨境投资、贸易等专项服务。举办涉外法律服务周系列活动、湾区快车、“以法慧企,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中山专场、国际商事仲裁系列实务培训、跨境电商等专题培训200余场次,推动涉外法律业务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融合创新发展。

加快完善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涉外法律服务联盟,打造“中山涉外法律服务大讲堂”品牌,推动发展涉外商事调解,提升境外投资实操和风险管理能力。组织全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参与境内外重大经贸活动,积极推动涉外法律服务进驻灯博会、广交会、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印尼系列展等,为近2000家企业提供全程驻场法律服务,筑牢企业“走出去”风险屏障。

来源:广东司法行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