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去年底,全球开发先进人工智能的竞争发生了重大转变。像DeepSeek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开源人工智能系统,其性能跻身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在人脑科技竞争的技术方面,中国也正在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而这并非偶然。
《纽约时报》截图
文章指出,过去十年里,中国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人工智能大国,这与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时所采用的策略如出一辙。中国还推动本国企业在高科技行业加强制造能力,此前这些行业依赖进口。这一举措已助力中国成为全球三分之一制成品的生产国,并成为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领军者。中国还将这种做法应用到发展先进AI系统的组成部分上,涵盖计算能力、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以及数据资源。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在美国,谷歌和Meta等公司已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硬件的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涉及数据中心、大容量服务器和半导体。为了集中国内的工程人才,中国还投资建设了一个实验室网络,为了把国内的工程学人才集中起来,中国政府还投资建设了一个实验室网络,国内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多在此进行,而且通常是与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大型科技企业合作。中国还引导银行和地方政府协同,催生出数百家初创企业。地方政府推动建立初创企业孵化器,不同城区还竞相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初创企业落户。
《纽约时报》截图
文章表示,中国企业正转向开源人工智能系统,视其为追赶硅谷竞争对手的最快途径。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发布了几款热门的开源系统。字节跳动去年在数据中心和其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了110亿美元,还公布了其部分技术构建的细节。本月,华为也发布了一款开源系统。就连此前盛赞封闭式人工智能产品“盈利潜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最近也发布了部分系统的开源版本。尽管OpenAI和谷歌对其封闭式人工智能系统的访问收取额外费用,但中国公开大模型的做法让世界各地的工程师更容易在其系统上进行开发。
尽管有观点认为,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会将美国竞争对手挡在全球市场之外,从而让它们有机会为新技术的使用方式制定标准。不过,中国的开源做法也许对全球更多工程师更有吸引力。毕竟开源是技术软实力的来源,“它相当于技术界的巨无霸”。
编译丨魏宇晨
签审丨魏 郁 邹浩宇
9月3日省人社厅消息,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发布我省202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2025年全省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6.5%,上线为9.0%,下线为4.0%。工资指导线适用于山西省境内的所有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分配,执行时间为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省人社厅要求,企
【特别关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61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出席大会。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
8月的最后一周,半导体行业热度不减,多家头部公司的关键性并购屡见报端——芯原股份、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多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其中,芯原股份宣布筹划收购RISC-V CPU IP企业芯来智融的全部或控股权。东吴证券研报称,此次收购将助力芯原股份补全CPU IP能力,强化全栈布局。民生证券也认为,这是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示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名单,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纽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都米戈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前沿材料研发实力入围,展现出成都高新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方面的领跑地位。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摄影【企业故事】8月30日星期六,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科技”)的办公室里,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友正在研究完善一项新的激励政策,其核心点在于提升技术研发团队分享先进产品效益。“鼓励创新,激励要跟上。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奖、利润提成等多种方式,让研
【来源:云南省财政厅_论坛】为推动财经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落实,近期,云南省财政厅联合省农担公司,开展惠企利民法律政策进企业活动,为8家企业送上“面对面”法律服务和“心贴心”政策解答。一、一张“问题清单”,对接企业需求省财政厅联动省农担公司,提前征集企业普法需求与政策困惑,系统梳理形成
巴方:美取消巴勒斯坦领导人签证违反国际法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资料图)当地时间8月29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办公室对美国拒绝向计划参加下个月联合国大会的巴方官员发放签证的决定表示“深切遗憾和震惊”。该办公室认为,“这一决定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总部协定”。阿巴斯办公室呼吁美国重新
当中医药行业面临科学化、标准化转型的考卷,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以扎实举措交出硬核答卷:2025年上半年,企业首次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国家药典标准课题研究,同步推动芪参颗粒创新药完成Ⅱ期临床用药生产……科研创新与质量管控的双引擎战略,正让企业的“科技”底色愈发浓厚。在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