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摄影
【企业故事】
8月30日星期六,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科技”)的办公室里,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友正在研究完善一项新的激励政策,其核心点在于提升技术研发团队分享先进产品效益。“鼓励创新,激励要跟上。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奖、利润提成等多种方式,让研发人员分享更多收益。”周友说。
东材科技是一家在“三线建设”时期迁至四川的老牌企业。近年来,东材科技的创新研发不断提速,创新产品也接连涌现,尤其在高频高速树脂材料领域,因为其性能领先,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器制造,为AI产业提供关键材料保障。得益于此,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增长近15%,而净利润增长近20%。
如何靠创新实现“老树开新枝”?近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东材科技近距离探究其背后的独家秘诀。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成立研究院且领导“高配”
重视创新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走进东材科技的展厅,一张张黑白照片揭示了其来历。“我们名字中有‘东方’两个字,这是关键线索。”周友说。
原来,东材科技前身是成立于1966年的“国营东方绝缘材料厂”,“三线建设”时期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迁至四川,主要是为东方电气就近配套,这也是其绝缘材料板块的由来。2005年,广州高金集团全资收购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国企改制。
2019年,该公司营收已达十几亿元,但距离2025年预估近50亿元的营收仍有不小差距。
周友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工作。
改变从何而来?周友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成立东材研究院。2018年,东材科技新设研究院,其首任院长由时任公司副董事长兼任。此后由公司集团领导兼任研究院负责人,也成为东材科技的一个惯例。
“重视科技创新,不能停留在嘴上说说,而是要让研发部门在集团战略中有话语权。”周友说。材料行业是千行百业的基石,业内常说“一代材料决定一代装备”,但材料领域方向众多,研发周期较长,也考验企业的创新底蕴。
成立研究院后,东材科技将集团层面的前沿基础研究放在该部门,同时由于领导“高配”,资源也在不断向研究院倾斜。2015年博士毕业加入东材科技后,周友亲身见证了研究院规模的壮大,一系列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当时,东材科技的主营收入来自绝缘材料和光伏背板基膜,前者胜在稳定,后者则市场波动较大。
在研究院相关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东材科技很快开拓出一个“新赛道”——先进电子材料。如今,这个新板块已成长为东材科技的“新支点”,无疑是贡献利润的“当家花旦”。
坚持科技创新“长期主义”
搞研发要在“天没亮”就出发
万分之五和万分之五十,看起来有10倍的差距,背后却是近10年的技术研发、工艺迭代的努力过程。
目前,东材科技生产的高频高速树脂材料已经在英伟达、华为等AI算力服务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供不应求。其核心在于介质损耗这个指标。2017年东材科技刚刚启动该项研究时,可以实现介质损耗在万分之五十,而如今量产产品已达到万分之五,而实验室技术则已达到万分之三以下,为全球领先。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场景。
这项指标有什么用呢?如果将信息传输材料比作一条路的话,过去的产品相当于普通公路,而新产品相当于高速公路。在传输数据量不大、对延迟要求不高时,传统产品也能胜任,但随着人工智能,低轨卫星通信等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对海量数据高频高速传输的迫切需求,就需要“高速公路”。
在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东材科技的高频高速树脂材料一下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而向前追溯,其研发起点在2017年,而更关键的因素则在于东材科技的研发氛围。
“最初研发这项技术时,公司并没有给我们定下什么考核指标,因为我们的研发成果往往领先行业需求几年,我们当时只是觉得随着行业发展,对数据传输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相当于在‘天没亮’就出发了。”周友说。
这种宽松的研究环境,也成为东材科技许多新产品的诞生源头。2018年东材研究院成立后,便快速成长,现在研发人员已达80余人,未来计划规模再翻一番。
地处内陆地区,这支研发团队的流失率一直很低。在周友看来,除了公司重视创新的氛围外,还离不开省市区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的努力——该团队几乎所有成员都享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政策。“我们觉得,对人才的投入是最值得的,人才是1,设备厂房都是0,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也没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周友说。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的相关展品。
目前,周友团队同时开展多项技术研发,主要集中于高频高速树脂材料与半导体光刻胶领域。虽然此刻产品指标领跑行业,但压力也依然存在。在周友看来,AI产业在算力发展方面没有上限,“大家追求性能极致是永不停歇的,在技术上落后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落后一周,都可能是致命的。瞄准未来提早做准备,我们现在做的很多研发,已经瞄准未来3~5年的市场需求。”周友说。
成长路线图
1966年 三线建设时期,从哈尔滨内迁至四川,成立国营东方绝缘材料厂;
1994年 组建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 广州高金集团全资收购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国企改制;
2007年 设立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1年 上海主板上市,登陆资本市场;
2018年 成立东材研究院;
2020年 获选中国电工聚酯薄膜单项冠军企业;
2025年 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企业家心声
东材科技副总经理、东材研究院院长 周友
作为扎根四川近60年的新材料企业,东材科技深切感受到省市党委政府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近年来四川省“民营经济20条”等政策组合拳,让企业真切触摸到营商环境的温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贡嘎培优”计划等有温度的政策,加速了公司攻坚“卡脖子”材料国产化的进程。
更让我们振奋的是省市“放管服”改革的深化。绵阳市创新推出的 “园区十条”“招商十条”“金融十条”“人才十条”等系列特色稳经济政策,为企业员工在土建、招商、融资及人才招引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这些举措让企业能将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创新。
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期,东材科技将依托四川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持续深耕新材料领域,以“硬科技”实力回报这片滋养企业成长的沃土。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摄影【企业故事】8月30日星期六,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科技”)的办公室里,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友正在研究完善一项新的激励政策,其核心点在于提升技术研发团队分享先进产品效益。“鼓励创新,激励要跟上。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奖、利润提成等多种方式,让研
【来源:云南省财政厅_论坛】为推动财经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落实,近期,云南省财政厅联合省农担公司,开展惠企利民法律政策进企业活动,为8家企业送上“面对面”法律服务和“心贴心”政策解答。一、一张“问题清单”,对接企业需求省财政厅联动省农担公司,提前征集企业普法需求与政策困惑,系统梳理形成
当中医药行业面临科学化、标准化转型的考卷,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以扎实举措交出硬核答卷:2025年上半年,企业首次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国家药典标准课题研究,同步推动芪参颗粒创新药完成Ⅱ期临床用药生产……科研创新与质量管控的双引擎战略,正让企业的“科技”底色愈发浓厚。在近日
近日,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梅里斯分局华丰派出所接到辖区某企业报警称,用于冷库建设的保温板遗失,价值上万元。接警后,刑侦大队与华丰派出所的相关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了解,该企业为建设冷库采购了一批保温板,其中成色较好的已运回厂区,部分保温板因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破损所以暂时用不上,便被放置在厂区外荒地
画像、招聘、政策、留才“组合拳”招招管用平邑人社出“实招”帮企业解难题招人出实招:了解到山东路美大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后,平邑县人社服务专班一头扎进生产一线,理清人才需求清单。该县人社局组织“交通设施专场招聘会”,吸引60余名对口求职者;还借力“直播带岗”“乡贤引才”等,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8月22日至23日,怀化市应急管理局举办直管行业企业安全培训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领域225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市、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监管人员78人参训。此次培训班以全封闭式培
8月22日, 2025健康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大会在沈阳开幕,以“共健共享·创新开放”为主题,聚焦群众健康需求,搭建全国性交流平台,推动产业联动与跨界融合,尤其促成东北地区医药、制造、数字产业与医疗健康行业协同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为可及可感的健康红利。大会设立1个主题大会与11个平行专题会议,涵
青岛国橡航泰科技有限公司:街道陪着忙前跑后企业选中满意厂房企业有话说青岛国橡航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业:得知我们对租赁厂房的需求比较特殊,有关部门先列出闲置厂房清单,再陪同我们一家一家实地考察,帮我们用最短时间落地安装调试车间,助力企业业务发展。每一次厂房的升级或迁移,都是企业向新高度迈进的关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