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做绝缘材料到进军AI硬件供应链,这家“老企业”靠创新不断“开新枝”丨万千气象看四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13:11:00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摄影

【企业故事】

8月30日星期六,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科技”)的办公室里,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友正在研究完善一项新的激励政策,其核心点在于提升技术研发团队分享先进产品效益。“鼓励创新,激励要跟上。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奖、利润提成等多种方式,让研发人员分享更多收益。”周友说。

东材科技是一家在“三线建设”时期迁至四川的老牌企业。近年来,东材科技的创新研发不断提速,创新产品也接连涌现,尤其在高频高速树脂材料领域,因为其性能领先,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器制造,为AI产业提供关键材料保障。得益于此,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增长近15%,而净利润增长近20%。

如何靠创新实现“老树开新枝”?近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东材科技近距离探究其背后的独家秘诀。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成立研究院且领导“高配”

重视创新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走进东材科技的展厅,一张张黑白照片揭示了其来历。“我们名字中有‘东方’两个字,这是关键线索。”周友说。

原来,东材科技前身是成立于1966年的“国营东方绝缘材料厂”,“三线建设”时期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迁至四川,主要是为东方电气就近配套,这也是其绝缘材料板块的由来。2005年,广州高金集团全资收购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国企改制。

2019年,该公司营收已达十几亿元,但距离2025年预估近50亿元的营收仍有不小差距。

周友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工作。

改变从何而来?周友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成立东材研究院。2018年,东材科技新设研究院,其首任院长由时任公司副董事长兼任。此后由公司集团领导兼任研究院负责人,也成为东材科技的一个惯例。

“重视科技创新,不能停留在嘴上说说,而是要让研发部门在集团战略中有话语权。”周友说。材料行业是千行百业的基石,业内常说“一代材料决定一代装备”,但材料领域方向众多,研发周期较长,也考验企业的创新底蕴。

成立研究院后,东材科技将集团层面的前沿基础研究放在该部门,同时由于领导“高配”,资源也在不断向研究院倾斜。2015年博士毕业加入东材科技后,周友亲身见证了研究院规模的壮大,一系列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当时,东材科技的主营收入来自绝缘材料和光伏背板基膜,前者胜在稳定,后者则市场波动较大。

在研究院相关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东材科技很快开拓出一个“新赛道”——先进电子材料。如今,这个新板块已成长为东材科技的“新支点”,无疑是贡献利润的“当家花旦”。

坚持科技创新“长期主义”

搞研发要在“天没亮”就出发

万分之五和万分之五十,看起来有10倍的差距,背后却是近10年的技术研发、工艺迭代的努力过程。

目前,东材科技生产的高频高速树脂材料已经在英伟达、华为等AI算力服务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供不应求。其核心在于介质损耗这个指标。2017年东材科技刚刚启动该项研究时,可以实现介质损耗在万分之五十,而如今量产产品已达到万分之五,而实验室技术则已达到万分之三以下,为全球领先。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场景。

这项指标有什么用呢?如果将信息传输材料比作一条路的话,过去的产品相当于普通公路,而新产品相当于高速公路。在传输数据量不大、对延迟要求不高时,传统产品也能胜任,但随着人工智能,低轨卫星通信等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对海量数据高频高速传输的迫切需求,就需要“高速公路”。

在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东材科技的高频高速树脂材料一下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而向前追溯,其研发起点在2017年,而更关键的因素则在于东材科技的研发氛围。

“最初研发这项技术时,公司并没有给我们定下什么考核指标,因为我们的研发成果往往领先行业需求几年,我们当时只是觉得随着行业发展,对数据传输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相当于在‘天没亮’就出发了。”周友说。

这种宽松的研究环境,也成为东材科技许多新产品的诞生源头。2018年东材研究院成立后,便快速成长,现在研发人员已达80余人,未来计划规模再翻一番。

地处内陆地区,这支研发团队的流失率一直很低。在周友看来,除了公司重视创新的氛围外,还离不开省市区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的努力——该团队几乎所有成员都享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政策。“我们觉得,对人才的投入是最值得的,人才是1,设备厂房都是0,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也没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周友说。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的相关展品。

目前,周友团队同时开展多项技术研发,主要集中于高频高速树脂材料与半导体光刻胶领域。虽然此刻产品指标领跑行业,但压力也依然存在。在周友看来,AI产业在算力发展方面没有上限,“大家追求性能极致是永不停歇的,在技术上落后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落后一周,都可能是致命的。瞄准未来提早做准备,我们现在做的很多研发,已经瞄准未来3~5年的市场需求。”周友说。

成长路线图

1966年 三线建设时期,从哈尔滨内迁至四川,成立国营东方绝缘材料厂;

1994年 组建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 广州高金集团全资收购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国企改制;

2007年 设立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1年 上海主板上市,登陆资本市场;

2018年 成立东材研究院;

2020年 获选中国电工聚酯薄膜单项冠军企业;

2025年 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企业家心声

东材科技副总经理、东材研究院院长 周友

作为扎根四川近60年的新材料企业,东材科技深切感受到省市党委政府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近年来四川省“民营经济20条”等政策组合拳,让企业真切触摸到营商环境的温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贡嘎培优”计划等有温度的政策,加速了公司攻坚“卡脖子”材料国产化的进程。

更让我们振奋的是省市“放管服”改革的深化。绵阳市创新推出的 “园区十条”“招商十条”“金融十条”“人才十条”等系列特色稳经济政策,为企业员工在土建、招商、融资及人才招引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这些举措让企业能将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创新。

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期,东材科技将依托四川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持续深耕新材料领域,以“硬科技”实力回报这片滋养企业成长的沃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