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血管介入医生,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冠脉支架术和药物球囊术有什么区别,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科普。
冠状动脉支架术和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术是两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但它们的原理、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有所不同。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1.原理与植入物
冠脉支架术:
通过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后,植入金属支架(裸金属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药物洗脱支架会缓慢释放抗增殖药物(如雷帕霉素),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降低再狭窄风险。支架永久留存于血管内。
图1:冠脉支架置入术图
冠脉药物球囊术:
仅使用带有抗增殖药物(如紫杉醇)的球囊扩张狭窄部位,短暂接触后撤出球囊,不植入支架。药物涂布在球囊表面,扩张时释放到血管壁,抑制内膜增生。无永久性植入物,避免金属残留。
图2:冠脉药物球囊术
2.适用人群
支架术更常用:
适用于大多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尤其是严重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弹性差、易发生塌陷的情况(如左主干病变)。
药物球囊的特定优势:
支架内再狭窄:既往支架内再狭窄的首选方案(避免多层支架)。
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这种小血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风险高。
分叉病变:避免分支血管被支架覆盖。
不适合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如高出血风险者)。
3.术后抗血小板治疗
支架术:需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通常至少6-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可能更长)。血栓风险较高(尤其是早期支架内血栓)。
药物球囊术: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较短(通常1-3个月),因无金属异物留存,血栓风险低。
4.优缺点对比
5.选择依据
优先支架术:血管直径较大、病变复杂、需长期支撑的情况。
优先药物球囊: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高出血风险或拒绝植入异物的患者。
总之,支架术是提供即时机械支撑,但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球囊术是无植入物,适合特定病变,但依赖药物效果,可能需更密切随访。最终选择需由心脏介入团队根据病变特点、患者个体情况(如出血风险)综合评估。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各类AI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开始与人工智能密切联系。当AI信息“不靠谱” 网民如何断真假?不过近年来,不少网民发现,部分人工智能的回答开始有些不靠谱。先看两个案例:今年上半年,宁波发生了两件事,被人工智能荒唐地联系在一起。
当下,“网红爆款”、“大牌平替”等营销话术充斥电商平台和直播间,凭借“高颜值、低价格”,合金首饰成为网络消费新宠。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美丽饰品”,佩戴后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暗藏高毒性重金属超标风险。 据媒体报道,近期,湖北武汉的胡女士网购了一条标称“明星同款 925银”的项链(售价19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为进一步筑牢物业小区消防安全防线,全面提高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检验小区消防设施设备的实际运行效能,8月 5日,由南昌市红谷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以“防范安全风险、落实消防责任”为主题的物业服务行业2025年度消防安全培训及实操演练现场会,在南昌市嘉诚新悦物业服务的绿地
“成功救回来了!”7月14日下午5时许,刚抵达西藏昌都洛隆县不到24小时的福建泉州援藏医生张聪林,还在与高原反应作抗争,就进行了一场急诊救治:一名被砸伤的当地患者伤势危重,进入休克前期。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过去,受自然条件等限制,洛隆县救治创伤重症病例的能力有限。许多危重症病例往往刚送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传染病,人和动物都可能得。从2022年5月开始,猴痘病毒IIb分支悄然将“魔爪”伸出了非洲,并蔓延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此次疫情波及的大部分国家地区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猴痘流行史,因此猴痘病毒引发全世界的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有生力量,承载着创新发展与促进经济稳定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美年健康凭借其在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领域的深厚积累与亿级健康大数据的规模发展,近日正式推出专为中小型企业定制的团体意外保障方案——“美企保”。该产品基于亿级规模的健康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碎片化睡眠深睡眠时间减少、早醒而好的睡眠是可以给寿命“存款”的如果你睡眠时间较为充足睡醒后身体状态好睡觉时不盗汗、不惊醒、不打鼾那么全因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都会下降还有助于延长寿命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睡眠?3个变老表现 从睡觉开始以下3个睡眠变化标志着变老的进程,如果你一个
自2025年起,所有参与集采的药品必须具备药品追溯码,做到“带码采购”,实行“带码结算”。药品追溯码就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