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以苏州为中心,在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灵秀中孕育而生。
千年丝光流转,绣娘以针代笔,文人以墨为绣,在《红楼梦》的锦袍上绣出百蝶穿花的繁华,也在《西厢记》的香囊里藏起欲说还休的相思。
从汉代萌芽到明清鼎盛,苏绣的发展轨迹与江南文化、海外贸易深度交织,其文化生命力正源于这种文学与历史的双重滋养。
当下,苏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仅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也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红楼梦全卷》之《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图》 孙温(清) 旅顺博物馆藏
千年传承
从《红楼梦》一窥苏绣士族美学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有刺绣工艺的记载。
西汉刘向在《说苑》中写道:“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在当时的吴国(今江苏一带),刺绣已应用于贵族的服饰之上,可见苏绣在这一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工艺水平。
到明清时,苏绣发展进入鼎盛阶段。清代时确立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而作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在当时流派纷呈,名手竞秀,皇室刺绣品几乎都出自苏绣艺人之手。
“曹雪芹家与苏绣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告诉记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担任过苏州织造,舅爷李煦也长期担任苏州织造。而李煦十分疼爱曹雪芹,不时会接他去苏州长住。
清代时,苏州织造局凭借苏州地区发达的丝绸产业和深厚的刺绣文化底蕴,成为宫廷丝织品和刺绣品的重要供应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绣工和织工。清代的苏州织造局在“江南三织造”中更是地位最高,规模也最大。乾隆年间,苏州城内拥有丝织机1.2万多台,10万余人从事丝绸织造和贸易。
“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与织造府的命运紧密相连,为《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与文化底蕴。”苗怀明说。
《红楼梦》中描述的刺绣品种极为多样,包括绣衣、绣袍、绣裤、绣鞋、绣褥、绣帐、绣靠背等不下40种。从贵族们的日常穿着到贾府内的各种陈设铺垫,刺绣无处不在。如林黛玉刚到贾府时,王熙凤上穿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宝玉则穿着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为迎接元春省亲,贾蔷从苏州采办大量绣品,“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
而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曹雪芹用了四五百字的篇幅为一位绣娘打造人物小传,这在书中极为少见。
书中描述,这天正值元宵节,贾母在荣国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夜宴。花厅上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璎珞是一种源自印度的佛教装饰品,通常用珠玉、花朵编织成项饰,装点在胸前,贾母厅堂中的璎珞却是用丝线绣织的陈设品。
对于璎珞的来历,书中写道:“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
慧娘出身于姑苏书香官宦之家,精通书法与绘画。她的刺绣作品以“雅”为核心,有着传统文人的审美,并将诗歌、绘画、书法融入其中。“慧绣”之珍贵,以“贾府之荣”,所得也不过两三件。府中仅有几件“慧绣”被视为珍宝,贾母爱不释手,请客时并不拿出来陈设,只在自家高兴摆酒时才拿出来赏玩。
“这段描写不仅反映出当时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刺绣工艺的发达,也可看出当时社会对苏绣艺术的高度认可和推崇。”苗怀民告诉记者,“在书中,苏绣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着高雅的品位。而苏绣作为曹雪芹江南情结的寄托物,也体现出他对江南深厚的感情和对苏州文化的熟悉和喜爱。”
苏绣作品《史湘云醉眠芍药裀》 姚建萍
向“新”而行
文旅融合绣出地方产业新天地
“史湘云醉眠芍药裀”被誉为《红楼梦》中最美的场景,也是很多书画艺术家竞相描绘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画面之一。《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写道:“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曹雪芹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勒出湘云纯真、美丽、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让人又是爱又是笑。
绣人间至美,红楼一梦。全国人大代表、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姚建萍曾创作苏绣作品《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以中国著名粉画大师杭鸣时的作品为素材,让苏绣艺术和粉画艺术完美碰撞,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苏绣韵味。作品采用平针绣、乱针绣等众多技法,将画理和绣理相结合,巧妙运用光影效果,使芍药“盛开”得灿若云锦、落英缤纷,湘云衣着轻盈并半透肌肤,醉卧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苏绣的精雅结合粉画的灵动,恰到好处地刻画了这一古典文学中的美丽画面。
苏绣,作为中国刺绣艺术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创新探索及文旅融合,苏绣不仅实现了活态传承,更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走向国际舞台。
苏州镇湖,被誉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这个苏绣小镇仅有两万人口,却聚集着四百绣庄、八千绣娘。
绣品街化身为苏绣文旅示范街区,进驻文创小店、体验馆、博物馆、苏绣服饰店,游客可以在这里边喝咖啡边买文创;中国刺绣艺术馆升级为“小镇客厅”,结合研学课程与体验工坊,形成“展、学、游”一体的文旅生态,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通过“苏绣+文旅”的模式,小小绣花针绣出了大产业,苏绣小镇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以苏绣为例,与旅游相结合后,既提升了当地旅游的吸引力,也让苏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姚建萍说。
苏绣传承发扬需要更多新生代的加入。近年来,镇湖街道把绣娘队伍的发展壮大摆在区域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出台“镇湖苏绣人才开发计划”,成功促成了高新区管委会与苏州市工艺美院合办织绣班,并积极引导大师工作室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苏州市工艺美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多措并举培养苏绣技能人才。
2023年10月,苏州大学苏绣艺术研究院成立,姚建萍担任名誉院长,开始探索建立苏绣产学研用一体化长效机制,为传承创新夯实人才基础。“高校在科学育才方面有明显优势,应当依托高校相关学科专业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体系,系统培养不同领域非遗传承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年全国两会,姚建萍带来了新的建议:“我希望以苏绣牵头,联合其他绣种,推动中国传统刺绣技艺联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刺绣以‘针尖上的中华国粹’的品牌形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金启新程·融创未来今天(8月8日)常熟市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熟昆承湖畔举行拉开常熟金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序幕重磅发布大会现场,《常熟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常熟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0亿元,占GDP比重超6.5%,亿元税收金融机
江南饮食的一大特点是“不时不食”眼下正是莲藕、芡实、茭白等江南“水八仙”集中采收上市的时期就在昨日立秋当天央视财经两档新闻栏目接连关注太仓莲藕采挖将镜头对准了双凤镇勤力村⬆️点击图片查看原文勤力村河浜纵横、池塘密布,“水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7月开始,村里种植的300亩莲藕渐次成熟,藕农们采挖莲藕供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随着同程旅行集团迈入“千亿俱乐部”,苏州千亿民企的数量达到7家。日前,备受瞩目的“2025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正式发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展现了“最强地级市”苏州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苏州的“千亿级企业群”只是全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7月中旬,作家、江南文化学者徐风最新长篇系列散文《江南器物志》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这部长篇系列散文以江南“器隐镇”为背景,用十个故事单元切入古镇民生的方方面面。“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说世”,聚焦人与器物的互动过程,展现出由“匠艺”层面深入“文心”内核的创作手法,和江南本土的地方文明,发掘江南叙事中的民间
江苏十三城的苏超赛事正燃,苏城少年的“校超”盛宴也如期而至。今天(7月5日),2025年度苏州市大众体育联赛双喜牛奶·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擂响战鼓。千名苏州足球小将将以学校为名,踏上苏州校超的战场,开启属于他们的“世界杯”征程。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纯,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苏州市体育局局长
今天的三场“苏超”联赛已经全部结束苏州队3:0扬州队南通队4:0宿迁队泰州队1:2徐州队目前最新的积分榜又发生了变化苏州积分位列第67月5日苏州队将客场对阵南京队期待苏州队越战越勇继续上大分来源:苏州新闻编辑:小w
来源:淮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市微视频创作者推出更多展现“魅力淮南”、传播淮南新形象的优秀作品,用镜头讲好淮南故事,现举办“楚韵江南·魅力淮南”2025 微视频创作大赛,诚邀全市网络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在校大学生及从业者踊跃参与。大
日前,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即将到来之际,“深耕土地整治创新路,共谱沪派江南新乐章”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研讨会聚焦土地整治与城乡融合新发展,同时发布《中国青年入乡新趋势2025年度调研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表示,土地整治是城市治理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深厚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