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刘海林 通讯员 李纪法
五月的内黄,杏林飘香。
随着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以来,基层工作站在该县东庄镇卫生院、后河镇卫生院正式挂牌,一场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春雨”,正滋润着基层医疗的沃土。当名老中医的仁心仁术从诊室走向乡镇,当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通过带教薪火相传,一幅“名医带教+基层实践”的生动图景正在内黄大地徐徐展开。
名医下沉:把“专家号”搬到百姓家门口
每周二,东庄镇卫生院的中医诊室总会迎来一位“熟面孔”——张峰主任。望闻问切间,他一边为村民辨证开方,一边向跟诊的年轻医生苏会娜讲解:“舌苔厚腻属湿阻中焦,需配伍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这样的场景,在每周三的后河镇卫生院的蒋丙义专家诊室同样上演。两位专家定期下沉乡镇、村卫生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诊疗。从5月初至今,二位老中医共累计服务患者超600余人次,不少疑难病症在“简验便廉”的中医药方案中迎刃而解。
师徒结对:让临床经验转化为“活教材”
“跟师出诊时,张主任总能从细微症状中抓住病机,这种洞察力需要多年实践积累。”东庄镇卫生院医生苏会娜翻开跟师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专家验方和诊疗心得。传承工作室推行“一对一”带教模式,年轻医生通过门诊跟诊、病例讨论、经典研读等方式,系统学习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目前,基层中医队伍的“传帮带”体系逐步成型。
扎根基层:让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以前村里看中医得去县城中医院,现在卫生院中医科就能扎针灸、喝中药,省力省钱又省心!”现年81岁的后河镇李庄村村民李运希的感慨,折射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随着工作站的常态化运行,东庄镇、后河镇卫生院的中药饮片使用率逐步提升,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覆盖所有村卫生室。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年轻医生主动加入传承队伍,形成“老有经验传、新有动力学”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内黄县将立足传承中医药事业,通过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面深入整理、继承、推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技术,培养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团队和继承人,让中医药在基层“看得好病、留得住人、传得开技”,为乡村振兴注入中医药健康力量。”内黄县卫健委主任李晓涛说。
河北省数智病理中心与多家医院签约互联网医联体基层医院有了“病理专家”7月11日,河北省数智病理中心互联网医联体签约仪式暨肿瘤病理诊断大模型发布仪式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举行。病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关键支撑,可明确疾病性质与分期,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预测疾病进程与预后,推动医学研究创新。据悉
6月28日上午,由贵州省抗癫痫协会、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电生理分会主办,仁怀市人民医院承办的“6.28癫痫关爱日”大型学术讲座、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在仁怀市人民医院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贵州省内癫痫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癫痫防治知识,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活动开幕式
专题研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6月21日讯(通讯员 阳帆)6月19日,邵阳市北塔区检察院图书室内学习氛围浓厚,一场以“提升办案质效,锤炼专业素能”为核心的“检韵思享会·业务提升计划”专题研讨活动在此举行。活动特邀邵阳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张颖现场授课,由北塔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双霞主持,全院各部门业务骨
调花茶、制艾条、辨药材、听讲座……6月14日上午,由福建省图书馆和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朱子理蕴 岐黄养正——朱子养生智慧暨中医药非遗手作体验雅集”在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举办。活动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主题,深入挖掘与展示朱子文化、中医药文化、非遗文化的深厚
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苏杭为深入落实《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2025年6月11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商丘市中医院)携手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杨庄小学,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以“博物馆里的中医药奇遇”为主题,引领孩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回应性照护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教师的专业能力则是筑牢这块基石的关键动能,一场“有温度”的园本研修以课程引领撬动托班照护质量提升的“破局之道”。杭州市钱塘区前进小步幼儿园基于杭州市“幼儿园托班课程园本化建设与实施”研修成果一等奖,并以区托班养育照护精品课程为基点,针对
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30日上午,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福州主场活动在福州科技馆举行,全面展示福州科技工作者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中的卓越风采,大力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激发市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宣传片《逐梦科技星河:见证中国创新崛起之路》《榕耀科星 智创未来》《“
中国甘肃网5月30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慧雅)5月30日,兰州市举行第四批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聘任仪式,70位“科普先锋”受聘。作为兰州市科普领域的“金字招牌”,“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评选首次引入“八维评价体系”。至此,四批累计选聘的226名专家,构建起了兰州“高端智库+科普轻骑兵”的复合人才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