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武汉5月2日电 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刘欣然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洪山实验室水稻团队李一博教授课题组在《细胞》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田间自然高温中筛选出关键基因,当高温来袭,与蛋白复合体形成的初级-次级“双生锁”锁住高温开关系统,既平衡了储藏蛋白与淀粉的合成稳态,又稳定了稻米品质,为水稻在高温环境下的协同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全新的分子机制和绿色发展的育种策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对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峻挑战。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受高温影响尤为显著。多国农业模型分析表明,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将直接导致水稻产量减少6.6%至25%。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峻挑战。
长江流域是我国第一大水稻主产区。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通过2024年长江流域极端高温下的大规模田间试验,发现低表达关键基因在高温环境下展现出很强的耐热性。与野生型相比,关键基因株系在武汉、杭州和长沙的小区产量分别提升了92.5%、64.1%和54.7%。此外,基因导入到杂交稻品种“华占”,显著提高了其结实率、单株产量和稻米品质,与“华占”相比,高温下使小区产量分别增加了49.1%、77.9%和31.2%,进一步验证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育种实力。
该研究的成功应用,打破了作物在“逆境—生长与产量—品质”之间的权衡瓶颈,为多位院士专家提倡的、具有高产且稳产、绿色农业性状、全谷物特性的“绿色营养超级稻”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项研究不仅是作物科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据悉,秉持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理念,该团队已与多家企业达成转化开发意向协议,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3日 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从新疆若羌县上高速时,在检查站收获高速交警耐心的叮嘱。“200公里无人区,没有任何补给,注意安全!”“口香糖带上几个!”“那边海拔提升特别快!”“有野生动物,能不下来就不下来!”叮嘱完后,该工作人员敬礼送行,网友表示对其暖心的举动点赞。9月6日,据潇湘晨报报道
光明日报海东8月29日电(记者王雯静、万玛加)29日,农历七月初七,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青海互助)主题文化活动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举办。活动现场,22对来自不同民族的金婚、银婚和新婚夫妇甜蜜携手,依次通过象征幸福的“七夕门”。紧接着,他们依次通过寓意着忠贞、和谐、生生不息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01为什么不推荐重复使用饮料瓶、矿泉水瓶?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尽管都是塑料,但其实塑料制品之间也有差别。在塑料制品上,我们通常都能找
来源:新华社马上,就要进入三伏。今年三伏天气怎么样?会更热吗?一起听听气象专家的解答。新华访谈:今年三伏天气怎么样?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今年,我们预计这一时段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并重,东部降水呈现出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格局,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以及高温热浪都很明显。江苏省气候中心预测评
7月15日,重庆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重庆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升至40~42℃。炎炎夏日,在这座城市的脉搏里,仍有一群人在热浪中执着前行——他们是街头巷尾的环卫工人,是地下管网中的检修人员,是路灯下攀爬的照明守护者。汗水浸透衣衫,阳光照热皮肤,他们却像盛夏里的绿荫,无声地撑起城市的整洁与明
洛阳市气象台2025年7月16日8时44分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老城区、西工区、瀍河区、涧西区、洛龙区、伊滨区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请注意防范。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保障生产、消防、卫生安全和城市供水、供电。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
【来源:贵溪报】高温时节送清凉,浓浓关怀润人心。7月15日,鹰潭市政府副市长、贵溪市委书记陈敏,贵溪市委副书记黄建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许由华等市领导分别开展2025年夏日“送清凉”走访慰问活动,向在酷暑中坚守岗位一线的广大劳动者代表,送去丝丝凉意和诚挚关怀。要求相关部门及企业扛起安全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林 周雪)为筑牢高温防护网,守护一线工作者的健康,7月14日,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绿荫路社区依托“户外爱心驿站”,精心组织开展“爱心驿站送清凉,安全知识全覆盖”主题活动,用贴心服务为高温下的坚守者送去阵阵清凉。图为:环卫工人在工作间隙走进驿站饮用绿豆汤。“快进来歇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