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珍档|一句承诺 跨越百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7:54:00    

新重庆-上游新闻

青石墓碑

重庆丰都县栗子乡,在这里流传着一段感人的故事——雷家人世代接力传承,用近百年的时光悉心守护着红军坟。

2012年,雷龙周从父亲雷其胜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遵循着从曾祖母刘氏那里就定下的“照看好红军坟”的祖训,每逢忌日、清明、春节,雷家都会坚持打扫坟墓、清理杂草。“接过接力棒后,肩负起了一种神圣的使命,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承诺的延续。”雷龙周动情地说道:“每个名字都是活过的青春,我们守的不仅是墓,是中国人不忘本的根。这不是一座坟,是一盏不灭的灯。”

2024年第四季度,雷龙周上榜诚实守信“重庆好人”。

雷家世代用近百年的坚守,践行着一句承诺,传承着一种精神。他们的故事,是平凡人对伟大精神的传承,信仰的力量在代际间无声传递!

“纸钱有吗?”今年清明节前夕,雷龙周骑着三轮车去到了村里的小卖部。

“有的,有的。”小卖部大姐热情招呼,“又要去给红军上坟吗?”说着话,大姐从仓库里拿出了纸钱、香烛和鞭炮,雷龙周一样选了些,放到了三轮车车斗里。“对头,清明了的嘛。”

雷龙周一路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村里雷家的老宅,走到了老宅背后菜地里的一块青石墓碑前,用手和随身带着的镰刀,开始清理坟前的杂草。

坟墓处于半山腰的位置,正对着雷家老宅,背后是高矮不一的山丘,左侧望过去可以俯瞰到错落的民居。清理干净杂草,烧好了香烛和纸钱,雷龙周恭恭敬敬地鞠躬,并跪在地上磕头。

“听我爷爷讲,当时啊,红军战士就是从这条路进山剿匪,回来的时候有个人是被抬着回来的……”站起身来的雷龙周指着老宅前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说道。

一段历史 一份承诺

在丰都县栗子乡,雷家是一户小有名气的家族。在栗子乡双石滚村5组雷家的菜园地里,矗立着一座有墓碑的坟茔,碑上镌刻着“二路红军李占成烈士之墓”字样,墓碑和周围打扫得干净整洁,坟前70来米便是刘氏房屋。

“当年是我曾祖母刘氏安葬的李占成烈士。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家世代相传,一直在守护这座红军坟。”今年69岁的雷龙周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尘。

李占成是何许人也?时间还要追溯到1930年。

根据雷龙周的讲述和《丰都县志》记载,当时的栗子乡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四川二路红军在栗子寨进山剿匪,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李占成不幸牺牲。李占成牺牲后,时任四川二路红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晓冬想将他就地安葬,却难寻棺木,这时提供房屋让部队煮饭的雷家女主人刘氏主动说道:“我楼上有口棺木,是留着我今后用的,现在送给这个兄弟。我家只有一点菜园地,就把他埋到我家菜园地里吧。”

周晓冬知道栗子寨穷人家的土地都少而金贵,把战友埋葬后,就给刘氏5块大洋作为酬谢,却被刘氏婉言谢绝:“红军进山剿匪是为我们老百姓牺牲的,我们为他做点事是应该的。”

周晓冬非常感动,临走前嘱托刘氏把坟看好,如有红军亲人来寻,便让其迁走。面对红军的嘱托,刘氏一口答应,并说道:“首长,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这座坟守护好。不但我要把这座坟守护好,今后我的儿子、孙子也要把这座坟守护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接力守护 初心不改

“在我爷爷雷福国小时候,每逢春节、清明节和烈士忌日,曾祖母刘氏都要带他到这里上坟。”雷龙周介绍。后来,父亲雷其胜给他讲过那段岁月。

“我听父亲讲,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奶奶也就是刘氏,一直给他讲李占成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烈士入棺时,浑身血肉模糊。曾祖母告诉后代,他是为普通老百姓而牺牲的,和平的岁月都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雷龙周说,每次听到那段岁月,都是心潮澎湃。

因担心遭人破坏,当时李占成烈士的坟不敢刻碑文,只能随便堆个坟头。1950年,刘氏让后人为李占成烈士刻下墓碑。不久,她便去世了。临终前,她将后人叫到床边嘱咐:“你们要像对待祖坟一样守护红军坟,要对得起这份承诺。”刘氏去世后,雷福国就担起守护重任。

20世纪70年代,雷福国和其他兄弟相继去世。临终前,他们将当年母亲嘱咐他们的话传给自己的孩子们。雷其胜就是雷福国的大儿子,他一直在双石滚村守护着红军坟。即使家里再穷,也要按期祭拜英烈。

2001年,李占成烈士的遗骸迁入白沙嘴烈士陵园。虽然烈士遗骸迁走了,但多年来,雷家并未放弃守护自家地里的红军空坟。在他们心里,红军坟已经成为一种承诺的坚守、信仰的传承。每逢春节、清明节和烈士忌日,雷其胜依然按照长辈们的方式,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祭祀,延续着这份守墓情怀。

2012年,雷龙周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在守墓的这十几年里,为了生计,他只身外出务工,妻子则留在家中,继续守护着红军坟,他则按期回家进行祭奠。

2024年初,在雷家菜园的墓碑前,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特殊的交接仪式。雷龙周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烈士遗物,小心翼翼地交到儿子雷剑手中。那一刻,阳光洒在他们坚毅的脸上,全家在坟前齐声诵读家训。在这庄严的氛围中,信仰的力量在代际间无声传递,那份对承诺的坚守也愈发坚定。

95载岁月悠悠,从刘氏算起,雷家已经跨越五代人,他们一直像守护祖坟般守护着这座红军坟。

家风传承 精神永续

一句承诺、代代相守、岁岁祭奠,雷家用坚守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

雷龙周感慨地说:“这坟里埋着烈士的忠骨,也种下了雷家人的骨头!”在雷家,参军入伍成为了一种光荣的传统,雷龙周和他的大哥、二哥,以及几个侄子都投身军旅。他们在部队中学习军人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就住在老家,红军坟就在屋后,方便照看。我已把守护红军坟的责任传递给了后代,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雷龙周说。

在雷龙周看来,守护红军坟,不仅是坚守承诺,也是家风传承,更是对烈士的怀念和崇敬,“接力棒的传递,就是要让后人知道诚信的可贵,更要懂得珍惜,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丰都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侯栋才说:“雷家的故事意义深远,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普通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坚守与传承,参与到历史的书写中。这种源自民间的信仰与承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精神传承的重要力量。”

如今,近百年岁月流逝,刘氏早已成故人,但她的后代子孙,还在继续坚持和传承守护红军坟的初心与情怀。

(记者 宋剑 周本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