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改革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阳贵安上下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要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做好高标准产业创新、高水平生态保护、高品质生活建设,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四十余年沐风栉雨,改革号角始终昂扬,改革之路越走越坚定。作为贵州省会和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阳贵安更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扛大旗、担使命、有新作为。
一是要提高思想站位,以精准导向抓好改革落实。贵阳贵安要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贵阳贵安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在积极承接落实好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任务的同时,从贵阳贵安实际出发,谋划推进好贵阳贵安自身改革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要注重统筹协调,以科学方法抓好改革落实。根据贵阳贵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出的550项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改革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推动改革向发展最需处、群众最盼处、问题最多处聚焦发力。围绕“强省会”行动、“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八个强”重点任务,找准改革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深挖典型做法和改革亮点,持续发出贵阳贵安改革“好声音”。
三是要改进工作方法,以务实作风抓好改革落实。贵阳贵安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敢干、实干、快干、会干,对于定下来的改革事项,不能犹豫观望,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推动落实。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改革台账、明确改革实效,做细做实定期调度、跟踪督办、评估问效等关键环节,努力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坚持以高标准产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贵阳贵安正处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以创新为引领,驱动传统产业、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将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是要促进传统产业迈出新步伐。贵阳贵安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前沿技术广泛渗透到具有当地特色的磷化、食品、医药、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刀具磨床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实现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二是要促进数字经济实现新提升。坚定不移实施数字活市战略,落实数字经济“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在取得为DeepSeek大模型、《哪吒2》提供算力保障支持先机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在数据“算、跑、用”三大环节全面发力,加快构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中国数谷”。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整机产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三是要促进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贵阳贵安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围绕“芯、件、板、机、器”五个领域,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建设贵阳低空经济产业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打造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坚持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贵阳贵安最丰厚的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最巨大的潜力所在,只有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才能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全力守好生态家底。以入选“自然城市”平台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聚焦“一城一战一整改”,大力推进“六个生态”建设,奋力谱写贵阳贵安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扎实做好各项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利用生物多样性录入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坚实基础,系统提升全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二是要聚焦环境质量改善,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深化生态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探索实施核心管控区、重点管控区和联防联控区的大气分区管控模式,通过科学治“气”持续守护“贵阳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就贵阳贵安美好生态蓝图。
三是要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煤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继续加强同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等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深入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龙头带动、链条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绿色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品质生活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高品质生活建设是贵阳贵安当好排头兵的必答题,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题。
一是要补齐民生短板,夯实高品质生活基础。要致力于解决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持续深化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民生项目,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关键民生领域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短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和更舒适、美好的生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全体人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二是要加速城市更新,提升高品质生活质感。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加速口袋公园、文体设施、新型菜场等便民惠民利民设施建设,注重“地下动脉”与“城市微更新”的协同发展,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一河一道一片”系统改造提升,坚持“留、改、拆”和“建、运、管”并举,通过活化老旧厂区、老旧街区、车站等空间培育新兴消费场景。
三是要传承城市文脉,营造高品质生活氛围。积极促进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在贵阳贵安交织交融,锻造城市文明风骨。在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活化利用,全面展现贵阳老城“九门四阁”文化魅力,逐步实现从“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跨越式发展。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写作组 执笔: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教务处讲师 谢思琪)
岳阳晚报5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仇玉姣 通讯员 罗羊慧 汤可可 王鑫 方鑫)随着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临近,君山区重点文旅项目鸟语林项目施工收官,并开始试营业。鸟语林项目地处君山生态核心区,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定位,打造集鸟类观赏、研学体验、特色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成为岳阳向大会展
【2025明日城市•上海】将于2025年9月2日至6日在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办。作为亚洲智慧城市发展领域的重要枢纽,本届大会将汇聚来自20余个国家、110多个城市的政府代表团,以及200余家企业与机构,携手打造“亚洲智慧城市发展共同体”,共同探索应对城市挑战、迎接全球变革的创新路径。本届大会聚焦“挑战
城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平与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迈上新台阶。2012年至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3.7%提升到67%,城镇常住人口突破9.4亿;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建制镇数量达到21463个。进一步看,经过70多年发展,城镇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大中
记者今天了解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近期正式发布《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ISO 25556:2025),该标准由我国牵头制定,是ISO首个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的数字经济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适老化数字经济的基本准则和核心要素,并针对在线购物、数字银行、数字医院、在线娱乐、社交
杨燕玲进出口总值18.8亿元,外贸增速全国第一;规上工业开复工率达88.4%,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消费超19亿元,市场消费持续回暖;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旅游业强劲复苏……2025年一季度,青海经济数据亮眼、成果丰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开局就奔跑、起步就冲刺”的精神状态,有力提振了发展
笔者所在小区附近有一个口袋公园。前段时间由于缺乏管护,公园内草坪枯黄、垃圾遍地,疯长的冬青枝甚至快要把穿过草坪的甬道给覆盖了。很显然,这样疏于管理的公园不但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反而给周围的居民、商户带来了烦恼。公园不远处就是一所学校,很多孩子上下学都会经过这个草坪,如此脏乱的环境,自然会给他们幼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12日,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项目签约暨揭牌活动举行。市政协主席、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陈刚,副市长周志凯出席活动,并见证项目签约。活动中,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和鸿蒙生态服务公司双方共同为项目揭牌。当前,鸿蒙生态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已在长沙经开区成立长沙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晓莉)日前,“科技向善,共建数字备灾救灾新生态”行业交流会在昆明举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壹基金、云南省慈善总会等机构共同发布“2025数字备灾救灾支持体系”,更多的一线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关爱平台,连接更多的社会慈善资源,为更多困境人群服务。同时,“云南数字备灾救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