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丽琴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进入春耕关键期,温州乐清各地通过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实现智能化工厂育秧、机械化农田插秧,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4月14日,石帆街道大林村的农田里,高速插秧机正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声隆隆,嫩绿的秧苗随传送带精准“落位”水田,均匀整齐。转眼间,稻田里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摆,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是乘坐式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只要把育好的秧苗盘放置在设备上,农户不用下地,一天能完成50亩的水稻插秧工作。”乐清市一家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德胜告诉记者,过去农户常用的机械插秧技术主要是毯苗机插技术,该技术只能培育小苗,一旦秧苗个体过大,插秧效率下降,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但小苗抗低温能力弱,遇低温等不利天气易发生冻害,因此经常出现机插后再人工补苗的情况,费时费力。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该中心打造水稻智能育秧生产线、暗室催芽室,引入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实现钵苗栽插技术。由于钵体带土,可培养出大龄秧苗。而大龄带土秧苗抗低温能力相对较强,可提前移栽且成活率高。该技术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早稻的丰产稳产,也为当地农田“一年三收”争取了时间。
新农人,金扁担,种地不是旧模样。如今,在农业“双强”行动引领下,越来越多乐清农业人告别传统耕作模式,借力新技术、新农机,为全年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打下扎实根基。据悉,乐清已连续4年每年新增农机具超过1000台(套),全市水稻、小麦、油菜三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7%。
乐清的田间地头还有不少“黑科技”。在翁垟街道西门村的一家农事服务中心,一辆无人驾驶插秧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操作人员完成定位和调试后,将秧苗盘放在栽秧台上,通过仪器遥控,插秧机便在田间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过去至少要两个工人,一人开车一人插秧,现在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无人驾驶插秧机可以做到自动规划插秧路径、自动避障、掉头和转弯,保障作业全程安全。”中心负责人陈丹介绍,有了科技加持,插秧可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作业,不仅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提高水稻亩产经济价值。
年轻力量的加入将科技引入农业,让农田作业更轻松、更精准。目前,该市有各类新农人4000余人,其中直接参与水稻生产的新农人近150人。
快科技4月17日消息,据报道,我国首批人工影响天气专用型双尾蝎 A 无人机系统,于近日在自贡凤鸣通用机场圆满完成交付。它是我国自主研发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商用三发固定翼无人机,标志着我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又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双尾蝎A无人机由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属于大型三发、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4月17日电 (沈仪 李江宁)记者17日从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宁供电公司获悉,中国首台搭载全自动失电自启动系统的1000千瓦中压发电车近日投入使用。在青海省西宁市10千伏山五路变电站更换电流互感器现场,中国首台搭载全自动失电自启动系统的1000千瓦中压发电车于16日成功
孔丽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进入春耕关键期,温州乐清各地通过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实现智能化工厂育秧、机械化农田插秧,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4月14日,石帆街道大林村的农田里,高速插秧机正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声隆隆,嫩绿的秧苗随传送带精准“落位”水田,均匀整齐。转眼间,稻田里嫩绿的秧苗随风
春耕时节,交通安全不缺席。为筑牢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娄底公安交警抢抓农时、主动作为,组织多支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护航春耕”专项行动,通过精准宣教、源头治理、隐患清零等组合拳,为春耕生产系上“安全带”,用藏蓝身影守护沃野田畴的平安图景。宣教进村入户 安全“种子”播撒田间直属二大队携手涟滨
在希望的田野上·四川泸州:泸县56.5万亩稻田开启春耕作业。责任编辑:央视网
【来源:营口发布】受强冷空气影响,自4月11日起,渤海大部海域风力持续加大,11日至13日风力将达8至10级,阵风最高可达11级。 此轮大风对海上通航影响严重。据了解,当前营口港辖区内LNG接收站项目配套码头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清洁能源高端产业园前期建设工程等3个国家及省级重点涉水项目处于
春意渐浓,农事正忙。为保障春耕农机安全作业,4月9日至10日,白山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联合浑江区农机管理站、浑江区执法大队,深入红土崖镇红新村、红一村、大青沟村开展“农机安全下乡”专项行动,将年检核验、安全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为春耕生产注入“安心剂”。便民服务“零距离”,村民省心更省力。在红土
4月9日,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乐聚机器人合伙人杨金介绍,今年是该企业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元年”,已经累计向工厂交付超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我们可以把机器人想象成工业大场景里边的一个细胞,把工厂想象成一个人,我们要实现机器人在工厂里面完成统一调度,而不是现在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