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首席技师当“博导”,并非“妙手偶得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12:0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源:工人日报

技术工人收了个博士徒弟,你信吗?

近日,一则首席技师当“博导”的消息引发了舆论热议。据《工人日报》报道,中国石油首席技师赵增权收了一个38岁的博士徒弟王方祥,成为公司首个“博导”。拜师后,两人强强联手,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开展攻关创新,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传统观念中,“白大褂”代表的科研精英与“红工装”象征的一线技工之间,存在一条隐形的鸿沟,博士当然不可能“屈尊”拜技术工人为师。赵增权与王方祥的师徒组合,则打破了这种“成见”,让“首席技师”与“博士”成为平等的创新伙伴,令人眼前为之一亮:前者凭借30年井下作业经验,精准给出设备运行的精准数据,后者负责基础理论和编程并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算法模型。这种“技术+技能”的跨界合作,跳出了“唯学历论”的窠臼,彰显了技能人才的实践智慧同样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赵增权团队累计解决260多项生产难题,创效2000余万元,充分证明当技能人才从“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者”,有助于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首席技师当“博导”,并非“妙手偶得之”。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背景下,国家不断出台对于技能人才的利好政策。202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将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由原来的五级扩展为八级,即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原有序列中,下设学徒工,上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同年11月,赵增权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聘为首席技师。

攀上技能金字塔塔尖后,公司鼓励研发人员找“技能导师”,这才有了王方祥第一时间拿着带徒协议书找到赵增权拜师的一幕。当“首席技师”走上“博导”岗位,不仅是一段跨越学历与职业边界的佳话,更是在重构人才评价体系,传递出“尊重技能、崇尚创新”的鲜明价值导向。不再以学历“贴标签”,而是以能力“论英雄”,让扎根一线的“大国工匠”获得与知识精英同等的社会认可,勾勒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生动图景,为千万技能人才点亮了职业发展的新灯塔。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反传统”的师徒关系,也有助于促使职业教育回归“能力本位”,引导公众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学历附庸”,而是“能工巧匠”。传统职业教育常因“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陷入认同困境,而首席技师与博士的“跨界师徒”关系,本质上是对“技能即人才”理念的生动诠释。据统计,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已超2000万,此类案例通过具象化呈现“技能报国”路径,能有效扭转“考大学才是正途”的传统观念,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首席技师当“博导”的佳话,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突破,也是一场关于人才价值观的革新,激励技能人才更有作为。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既需要坐实验室的“科学家”,也离不开蹲现场的“大工匠”。当我们拆除职业发展的“围墙”,搭建技能成长的“天梯”,让每个怀揣匠心的人都能看到“技能改变命运、创新成就人生”的可能,就能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