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谢文彬 陈平成)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篇章中,江永县桃川镇六十工村正以独特的发展路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路畅橙香”成为这个村庄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道路交通的改善与夏橙产业的兴旺相互促进,为六十工村的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曾经,六十工村的交通状况较为落后,狭窄崎岖的村道不仅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而村里的夏橙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交通不畅,每到夏橙上市的季节,运输难阻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果农杨邵军说:“以前的路况只是有点凝土路,都没有修好,现在我们这乡村振兴工作队到来以后,把我们修了五六公里的机耕道,对以后我们的夏橙销售、采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逐渐延伸至村庄的各个角落,连接起了田间地头与外界的广阔市场。
六十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罗潇表示:“驻村以来,我们工作队主要将工作中心放在硬件设施上,将村中主干道1.2公里水泥路改建为沥青路面。还有修建了数条连接桃源社区的机耕道,惠及700余亩果园。让运输耗时从90分钟缩短至25分钟左右,年均为果农节省运输人工成本30万元以上。”
如今,走进六十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车辆在道路上穿梭自如。道路两旁,夏橙树连绵起伏,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到了夏橙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六十工村支书陈巨明说:“近年来,村里看准了夏橙市场的潜力,积极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全村发展夏橙产业2千余亩,年产值2千多万元。同时还建设香芋加工厂一个,不仅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地区香芋种植产业的发展。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六十工村在“路畅橙香”的发展模式下,正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充满活力的村庄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中新网昭通7月22日电 (杨东升)“最近‘半边红’李子迎来采摘季,我们忙着采摘、销售。”21日,家住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蒋从涛称,在上海援滇干部的帮助下,目前已接到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400吨“半边红”订单。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缘,金沙江畔,栽种“半边红”历史逾70年。截至目前,种植面积
栏目接到群众举报,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一边是崭新的公厕“铁将军把门”,一边是村民无奈继续使用“脏乱差”的老旧旱厕,建好的公厕为何长期大门紧闭?农村公厕“建而不用”的怪现象,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顽疾。当一座座崭新的公厕沦为“领导专用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公开计划近9个月后,“光纤环第一股”长盈通(688143.SH)全资收购生一升光电事宜迎来最新进展。根据长盈通7月18日披露最新收购交易计划草案,公司拟以1.58亿元收购武汉生一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生一升光电”)100%股权。同日,公司就上交所针对本次收购交易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7月,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进入松茸采摘季。作为木里松茸主产区之一,近期,木里县雅砻江镇举行松茸促繁保育工作专题会议,围绕松茸资源保护、交易流通优化等关键环节进行部署,要求严禁采摘5厘米以下的松茸及铜菇,以此保护珍稀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松茸拍卖点木里县大面积地区被原始森林覆盖,这里出
7月18日上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携手振东集团,赴上党区东和乡卫生院开展了“东和无疾·乡村健康预防”义诊活动。此次义诊由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党委书记郝少峰、副院长牛晓红带队,由“第一村医”工作队队员、王婷工作室成员、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眼科、老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7月18日,国网怀化供电公司的“爸爸妈妈团”走进麻阳文昌新村村部暑期托管点,开展儿童安全用电宣传活动,为托管点内60余名孩子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安全大礼包”。据了解,文昌新村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务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暑假期间,为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或发生意外,村里集中“托管”60
在那巍峨的青藏高原之巅,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厚谊;而在悠悠秦淮河畔,每一缕清风都似乎在低语着两地携手并进的动人故事。自2021年那个金秋时节,第二批南京援青干部人才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与期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西宁的征途。光阴如白驹过隙,当这批干部的工作期满之际,回首往昔,“宁宁协作”
购物车里的空调还没下单,补贴按钮突然“灰了”?别慌!1380亿元国补7月杀回战场,官方喊话:现在不抢,年底真没机会了!一、国补暂停真相:三大原因揭秘钱花得太猛:全国3000亿补贴资金池5个月被抢空超1500亿!重庆12亿额度半月清零,山东每日500万额度“1分钟抢光”,江苏单日670万补贴靠“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