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
每年春夏之交,当周围人都沉浸于春和景明之时,阿远却迎来了自己的“渡劫期”,止不住的喷嚏与灼痒难耐的眼眶让阿远不敢出门。
阿远生活的北方,杨絮柳絮已经满天飞,这些毛毛将“平等地钻进每一个鼻孔”,成了“过敏星人”的噩梦。在南方,梧桐絮是飞絮里的“主角”,威力同样不容小觑。
不少人厌恶这个季节,不明白为何那么多飞絮的毛白杨会被广泛栽种,甚至有网友称“如果可以,我希望把杨树都砍掉”。
毛白杨从何而来?过敏人群又有着怎样的春日“生存图鉴”?
毛白杨,为何如此多
阿远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栽种杨树的情景。
每到清明前后,清晨,镇子的集市上就会有不少卖杨树苗的小贩,一棵两米多高、两指粗的树苗只卖几块钱,几大捆树苗往往很快就能卖完。赶集回来的大人们,在自行车的一旁都会系上几棵树苗,有些树根上还留有不少泥土。
这是植树的季节,杨树苗卖得最好最快,其他像桐树、槐树等树种虽有售卖,却寥寥无几。阿远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杨树易成活、成材快,几年之后就能砍掉卖出不错的价钱。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以及街道两边,成片的毛白杨长得多而旺盛,高高挺立着。
在阿远的记忆中,毛白杨是逐步取代其他树种的。曾经村子里还有泡桐、苦楝、桑树、刺槐等树种,但毛白杨出现之后,原有的树种几乎被砍伐一空,村里村外满眼毛白杨。
春风吹拂,毛白杨的树荫下一串串青色的杨树种子落在地上,脚踩上去还有清脆的爆裂声。爆开之后,白色的杨絮随风起舞,每到四五月份,杨絮铺满大地,像极了春日白雪。
阿远关于春夏的记忆里,飞舞的杨絮与绿色的树叶交织,淘气的孩子还会用火柴点燃它,火苗“呼”的一声蔓延开来。看见的大人们厉声呵斥,赶紧拿脚踩灭。
受访者供图
阿远曾怀疑毛白杨是外来树种,选择后被广泛种植,但实际上并不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白杨,一名高飞,一名独摇,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告诉人们在那时毛白杨就已属黄河中下游一带的重要用材树种了。
1979年国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而杨树因为其树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迅速成为北方绿化的不二之选。
但很快,昔日的致富树成为今日烦心林,纷飞的白絮也成了不少人厌恶毛白杨的主要原因。
“曾经大家出于改善生活的原因种植,但现在村民的收入不再依靠售卖杨树,白絮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困扰,毛白杨亟需替代或治理。”阿远觉得。
过敏人的噩梦季节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发布了2025年首个杨柳飞絮预报,杨柳飞絮预计从四月上旬持续到五月下旬,总计50天左右。
根据预报,今年四月上旬起,北京城区进入杨柳飞絮的第一个高发期,主要飞絮树种为五环内的毛白杨,每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飞絮的高发时段。如无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提醒市民游客出行做好防护措施。
近段时间,身在北京的章月(化名)出门都要戴着口罩、面罩等,进行全副武装。“我是易过敏体质,在飞絮季节里,眼睛痒、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都成了生活的日常,每天都很煎熬。”章月说。
图据央视新闻
据新华社,专家提示,敏感人群要尽量避开杨柳絮飘飞高发时段外出,可选择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出门;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镜、纱巾等,进行有效物理遮挡;回家后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使用洗鼻器或鼻腔喷雾清洗鼻腔,同时漱口。在飞絮盛飞期,居家注意关闭纱窗,若有飞絮飘入,可用吸尘器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后清扫。
事实上,政府管理部门对城市中杨树的大规模改造早已开始。1999年,《中国绿色时报》曾报道,北京半壁店乡以每年6万株的速度更换杨树,且已花费1000万元。
还有不少地方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应对飞絮问题。比如北京园林绿化部门通过标记雌株、修剪密集枝条等方式,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多地给杨柳树雌株注射抑制剂,每日早晚对重点区域进行喷水降絮、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白色烦恼”。
对于不少人希望的砍树,有专家认为,如果大量砍伐这些杨柳树,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造成更大的生态破坏。因此,治理飞絮,切不可“一砍了之”。
2024年,科研人员历时10年,从雄性毛白杨古树上选育出了一个“不飞毛”的毛白杨优良品种,它被命名为“京雄1号”。
2024年4月,京雄1号拿到良种证的一个月后,《科普时报》报道,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引入京雄1号等优良品种5个,目前已繁育储备不飞絮优良杨柳树苗木(含不飞絮古毛白杨)二十余万株,在老弱病残飞絮杨柳雌株的更新改造中已应用五万余株。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研究员张建国认为,从长期来看,各地还是要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步将产生飞絮的雌株替换成雄株或其他更优树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每年春夏之交,当周围人都沉浸于春和景明之时,阿远却迎来了自己的“渡劫期”,止不住的喷嚏与灼痒难耐的眼眶让阿远不敢出门。阿远生活的北方,杨絮柳絮已经满天飞,这些毛毛将“平等地钻进每一个鼻孔”,成了“过敏星人”的噩梦。在南方,梧桐絮是飞絮里的“主角”,威力同样不容小觑。不少人厌
从北京城市图书馆的24小时阅读空间,到武汉市青山区图书馆的夜读场所,再到成都市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夜活动……近年来,全国各地图书馆探索延时开放、夜读活动等诸多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间限制,让读者可以全天候与书籍相伴,尽享阅读乐趣,遨游知识海洋。明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年也是我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君花)4月21日,恒顺醋业披露2024年年报称,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96亿元,同比增长4.25%;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46.54%。
来源:北京人社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樊瑞)19日早上,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颇受关注。多个网传视频显示,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摔倒在起跑线,随后迅速站起,起身后向观众挥手致意,再次投入比赛。宇树机器人在跑线时摔倒宇树机器人比赛摔倒很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赛。有近9000名人类选手和近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这次比赛备受瞩目。尤其是在赛道设置上,比赛全程21.0975公里,机器人选手与人类选手共用同一跑道,因此人们看到了“人机共跑”的科幻画面。现场直击遗
4月18日晚,凡客CEO陈年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声感谢雷军,深情回顾了雷军为凡客带来流量的“一周年纪念日”,并公开致谢:“今天是雷总给凡客带来流量的一周年,大恩不言谢,但还是要说声谢谢你,一不小心救活了凡客。”陈年在视频中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今天很高兴,今天是雷总给我们带来流量整整一周年日子。我认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4月18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处长韩健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北京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坚持以开源开放为本色、创新引领为特征、共治共享为要义、构建生态为根本,优化开源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开源项目孵化平台,营造开源开放创新生态,已取得一定成效。韩健介绍,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