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4月4日电(记者李典、唐成卓)“您好,我想去祭扫,可是我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74岁的独居老人王先生拨通了吉林省延吉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的惠民热线,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放下电话,工作人员立即对接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免费为老人提供接送服务,并陪着老人完成了祭扫。“我只打了一个电话,就有人来接我去祭扫,满足了自己的心愿。”王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谢意。
这个清明节,吉林省多地积极推广祭扫新方式。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以一束鲜花代替纸灰飞扬,用云端寄语替代鞭炮轰鸣。
净碑、敬供、献花、鞠躬……来自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刚刚帮助长春市民张女士完成了代祭扫服务,并全程录制了视频。“今年是开设代祭扫服务的第三年,每年人数都在递增,我们希望以‘信使’的身份,传递家属的一份思念与情感。”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于盛波说。
吉林市江南陵园精心打造“追思墙”,通过“时空信箱”“丝带寄哀思”等形式,满足多样化祭祀需求,并同步升级“互联网+祭祀服务”,利用线上献花、点蜡烛、撰写寄语等数字化手段,实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寄托。
与绿树常伴,与青山共眠。在辽源市,一场公益树葬让47名逝者入土为安。在树葬现场,当地邀请书法家为逝者家属书写相思,家属既可以选择带走这份珍贵的纪念,也可以将其放入可降解骨灰罐旁一同埋入树下。
人们在现场为逝去的亲人选择一个刻有表达哀思短句的木牌,并在背面写上了自己的追思,用麻绳挂在树枝上,以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片静谧的地方,种下思念,这里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位前来参加树葬的市民为亲人写下一段寄语。
图为吉林省辽源市公益树葬纪念园纪念碑。新华社发
“家里还有几位逝去的亲人都通过树葬的方式安葬在这里,每年为他们送上鲜花,不仅环保,而且看到树木,觉得这是逝者生命延续的另一种方式。”辽源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
今年清明节是辽源市举行的第39届树葬活动,辽源市公益树葬纪念园作为省内第一家公益树葬纪念园,自投入使用以来,采取不留坟头、以树代碑、骨灰自然降解的生态安葬形式,实行定期集中安葬、免费安葬的政策,目前累计安葬逝者1436位。辽源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小娟表示,公益树葬不仅可减轻殡葬负担,还体现出回归自然的绿色殡葬观念。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更多市民选择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推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等公益生态葬式,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态安葬需求。
阳光讯(记者 张伟)为深入推进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6月30日,千阳县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唐家山国有林场党性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印记 守护绿色家园”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党员们在红色熏陶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绿色寻访中感悟奉献之美。在唐家山国有林场党性教育基地的红色广场
据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消息,2025上海国际吉他艺术节将于7月20日-7月25日举行,届时世界级吉他大师将齐聚江川,用音符点燃黄浦江畔的盛夏。今年的吉他艺术节带着更豪华的阵容,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强势回归。据介绍,2025上海国际吉他艺术节6天时间里将举办3场市民音乐会、3场主题音乐会和N场名家音乐会。本
去年7月,女子曾某在网上实名举报自己的前公公婆婆家庭资产近亿,最新进展来了。记者采访了相关当事人和联合调查组工作人员。公公婆婆首次面对媒体发声,称曾某夸大家庭财产金额,完全是为了博眼球,引人关注。调查组公布最终调查结果——去年7月18日,女子曾某网上实名举报自己的公公婆婆有巨额财产,引发热议。据了解
6月26日下午,青岛市区一场夏雨断续蒙蒙,李村河畔空气清新,不少市民沿河岸步道散步健身。河水微涨,岸边垂柳挂着水珠,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散步、或遛狗、或拍照,享受雨后的清凉。(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近日,不少细心的市民惊喜地发现,在长江中路和徽州大道沿线的多个游园内,悄然新增了多种花卉绿植。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不仅让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更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而鲜活的色彩。与此同时,环城公园小花园的提升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6月25日,记者实地走访了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沿线的多处游园。在长江中
红星新闻网6月26日讯 “3、2、1,发车!” 在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禁毒集中宣传活动现场,一辆色彩鲜艳的“禁毒主题巴士”从望江街道正式发车。该巴士以望江街道娱乐场所禁毒联盟文化主题街区为起点,途经火车南站街道禁毒文化广场、晋阳街道禁毒宣传园地等多个具有武侯特色的禁毒宣传站点,最终抵达武侯区禁毒教
关于吉林省普通高考成绩发布的温馨提示我省2025年普通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12:00左右发布,考生可以通过省政数局“吉事办”高考服务专区、吉林省普通高考考生服务平台(https://gk.jleea.com.cn)和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查询。我省普通高考各科类文化课录取最低控制线和各科类一分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张君慧)开学初期,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在播种的季节亲手种下了自己的蔬菜。如今,这些种植箱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撸起袖子开始采摘。有的同学将采摘的蔬菜带回家,和家长一起烹饪品尝。看着亲手种植的蔬菜变成一道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