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消博会安徽馆的展商展示用花丝镶嵌、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制作的金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产品齐聚一堂,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特色美食,这些非遗产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创新设计和展示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国潮消费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4月15日,观众在消博会湖北馆选购西兰卡普围巾。西兰卡普编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3日,琼剧演员在消博会上与观众互动。琼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4日,厨师在消博会天津馆制作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5日,观众在第五届消博会北京馆选购景泰蓝手镯。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4月15日,工作人员在第五届消博会陕西馆展示耀州窑倒装壶。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5日在第五届消博会陕西馆拍摄的耀州窑瓷器。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5日在第五届消博会海南馆拍摄的带有黎锦元素的手包。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月15日,观众在消博会上参观建盏产品。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4月15日,参展商在消博会上制作湘绣。湘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在消博会上展示的非遗文创产品(4月15日摄)。
4月15日,东阳木雕传承人在消博会现场雕刻木雕。东阳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新华网
4月15日,消博会安徽馆的展商展示用花丝镶嵌、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制作的金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产品齐聚一堂,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特色美食,这些非遗产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创新设计和展示方式,吸
原定于 4 月 12 日举办的周传雄 “念念不忘・再遇见” 巡回演唱会太原站,因大风极端天气延期至 4 月 14 日周一举行。尽管面临诸多困境,这场演唱会却在周一创造了动员人数最多的佳绩,吸引了 4 万余歌迷观众齐聚山西体育中心体育场。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歌手周传雄始终坚持彩排,展现出对演出的高度敬
4月13日,民国悬疑喜剧《可欲不可囚》在榆林保利大剧院举行了全国首演。这部舞台剧融合悬疑、爆笑与时代思考,以民国“娱乐圈”为背景,通过一桩离奇枪案揭开人性百态,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笑中带泪、荒诞却深刻的视听盛宴。“我本是不想惹事的普通人,为了那碎银几两,整日卑躬屈膝…… ”舞台之上,演员们全身心投入表演
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为“消博会”)在海南海口开幕。这里或许是消费者一站式体验未来生活的上佳之地:智能机器人满地跑,载人无人机悬在头顶,甚至有人用意念表达想法。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前往消博会现场,看看未来的消费趋势到底是什么?哪些产品可能成为爆款?(群众新闻记者 雪野)
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的“好品山东商行天下”主题展区。(□记者孙源泽报道)4月13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消博会是2025年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
当古老技艺邂逅现代生活,文化传承正以青春姿态焕发新生。今天(4月12日),非遗体验活动——“苏裱技艺:纸上穿越古今”在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文化馆)拉开帷幕,活动邀请了从事古籍、书画修裱三十余载的国家级非遗"苏裱技艺"传承人苏桂兰,带领参与者亲手修复古籍残片,体验"精工细作、神韵天成"的苏裱魅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将于4月13日在海口开幕,记者11日探馆发现,一支由各种车型组成的自动驾驶车队已经就位,将为参展商和观众带来智能化出行新体验。车队隶属于海南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这是该项目首次亮相消博会。项目由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
这是4月9日拍摄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硒有田园(无人机照片)。宁夏石嘴山市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被誉为“塞上煤城”。近年来,面对资源逐渐枯竭的现状,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依托当地工业遗产、乡村风光等旅游资源,打造了龙泉村、硒有田园等景点,探索“工业遗产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让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