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搭乘‘传承号’疍家渔船,我们的旅程开始了!”咸水歌声韵悠扬,科创小发明奇思妙想,创意咸茶香气四溢,AI作品引人入胜,一个个灵动跳跃的疍家符号闪亮登场……4月17日,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寻秘疍家·水上文化奇妙探险”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活动圆满落幕。
本次项目式学习中,不同学科的老师倾力合作,这场历时一个半月的探究实践,以创新教育模式点燃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更以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对文化传承的担当。
项目驱动:从课堂到生活,非遗传承立体化
疍家人“以海为伴,以船为家,以渔为业”的独特生活方式,在盐田港湾传承了300多年,是本土文化中重要的记忆点。如何让小学生理解这份“水上乡愁”?盐港小学的老师们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以“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成立探究小组:“如何探寻有趣的疍家足迹?让消失的渔耕智慧得到创意传承?”孩子们化身“传承小使者”,走访了盐田疍家村落,采访非遗传承人苏玉莲,体验传统的“扒龙船”,亲手制作美味疍家汤圆,更在盐田疍家文化展馆的旧船屋与老渔网间触摸历史温度。
“苏奶奶,你们是用什么固定船只的?”“船在水面上摇晃着,晚上怎么睡得着?”“你们在船上是怎么确定方位的?”“遇到大风大浪怎么办?”在疍家渔村的会客厅里,学生们带着精心准备的20余个问题,用普通话和客家话轮流向老疍民们提问。
面对孩子们真挚的眼神,74岁的疍家咸水歌传承人苏玉莲笑着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一一解答:“大风大浪的天气我们就不出海了,老一辈人会看天象、看云、看蜻蜓。”听力不太好的老村支书李天送,总是在认真看完孩子们写在本子上的问题,再用方言耐心回答:“我们以前很苦的,没有土地,只能在海上漂泊,是共产党为我们建立了渔村,大家才上岸,有了现在的房屋住。船上的生活很艰苦,每天从早到晚地干活,累了倒下就能睡着,顾不上摇晃了。”
等工作人员用普通话转换之后,孩子们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苏玉莲现场即兴教授了疍家咸水歌,会说客家话的黄嘉琪,一字一句跟着吟唱,这一跨时空对话的场景,成为项目式学习中最动人的画面。
主动探究:从观察到创造,学习真正“动”起来
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释放。语文组吴玲瑜老师带着孩子们探秘咸茶中的气味密码,黄友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解码疍家文化符号,郭林丹老师则启发孩子们解读咸水歌中的词韵,最后共创原创歌谣《盐港小学晒书谣》;
在数学老师冯靖雅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对比—实验—设计,运用空间感知、数据分析和几何运用等数学思维感知海上生存密码;美术组石瑾颖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AR文创明信片;信息组王润昕老师指导学生,用智能编程技术创意记录疍家足迹;班主任郭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寻船屋里的生活密码,在科学实验中领悟千百年的渔耕智慧和海洋文化密码。
疍家鱼贴画传承人毛永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鱼拓技艺,在墨胶与画纸间传递古老的美育哲学。盐田区街道文化站负责咸水歌非遗项目的刘晶茜老师,以一曲《欢乐渔歌唱不停》,带学生们领略“水上诗经”咸水谣的美妙音韵。
多元展评:从体验到传播,文化自信“立”起来
成果汇报当天,学校的科创教室变身疍家文化博览馆,从悠扬的童声咸水歌起航,到自制简易版“日晷”,时间刻度仿佛穿越了时空;咸茶展示区飘来阵阵香气,学生巧手烹制的疍家特色咸茶让来宾们赞不绝口;AR明信片使疍家符号动起来,引起了众人的围观;在信息技术展区,线上疍家文化博物馆在孩子们的编程创意中活灵活现。
“采访笔记里记着疍民们有他们的智慧,看天象、看蜻蜓、看云朵;他们也有着我们不能理解的苦难和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能把这些用故事传承,小朋友们一定能喜欢。于是我和妈妈借助AI人工智能,创编了疍家故事,这是会说话的绘本故事,老师们可以用手机扫码听一听。”学生辛诚指着展板上的故事卡和二维码,向大家介绍。
“这个项目呈现了积极、活跃、围绕着目标有逻辑展开实践的特点。项目展示了一种可能,或者激发了我的兴趣:我们从有效实践中发现一些对孩子们进行遗产教育的创新方法,以应对充满变化、强调韧性、渴望和平的未来世界并延续我们的‘家园’。”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周刊主编、高级编辑、博士生导师齐欣看了项目的介绍后表示,这个项目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机会,并寄望这个项目的后续,能借鉴遗产传播的一些方法,实现真实的传承。
据介绍,该项目得到了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的全程指导,盐田街道和社区的全力协助,盐田区疍家文化促进会的倾力相助,以及盐港小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陈尚宝高度评价此次活动,“疍家文化项目通过‘非遗+科创’的融合路径实现了创新性突破,其成果不仅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深度活化,更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非遗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孩子们的成果汇报展,给了我很多新思路,疍家文化的传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深圳市盐田区疍家文化促进会会长石家骏也为孩子们点赞。
据悉,盐港小学创办于1952年,前身“渔民小学”就是疍家人的学校,渔村很多老疍民,包括石会长都是盐港小学的校友,从这里出发,该校将持续推进疍家非遗项目,形成“非遗+”课程体系,联动大湾区学校共建水上文化研学链,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郭璐
青岛市“家庭成长计划”公益项目启动仪式近日在莱西市举办,标志着该公益项目在青岛市正式落地实施,将对青岛市80户项目家庭儿童进行精准帮扶。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综合型家庭公益项目“家庭成长计划”。2025年“家庭成长计划”首次在山东落地,并在青岛实施。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通过完善“三融贯通”课程体系、“三品协同”育人品牌、“三方联动”协同机制,构建起以地方文化为核心驱动的“三三三”文化育人模式,呈现出理念嵌入全程化、品牌协同立体化、机制运转长效化的文化育人特点,为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极具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践行浸
图南此去舒长翮,产业协同奏凯歌。今日,长沙南部融城片区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举行。此次共签约16个项目,其中天心区11个、雨花区3个、湖南湘江新区2个。这次签约项目都有哪些特点?它们为何选择落户南部融城片区?尤其是对于家住城南的市民,这些项目意味着什么?今天请跟随橘洲君一路向南
南方日报讯(记者/汪祥波)8月28日,广东省代表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百日誓师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通报了备战工作情况,迎广东省代表团团旗,并进行集体宣誓。再过100余天,残特奥会就将在广州开幕。目前,广东代表团正全力以赴做好最后冲刺阶段的备战
定了!国内首家国家级院团直营剧院花落阜阳。8月27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阜阳大剧院“只此东方艺满阜阳”演出季正式启幕,标志着由该集团直营的阜阳大剧院正式运营。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首家直营剧院,填补了国内无国家级专业演艺院团运营地方大剧院的空白,有望成为全国演艺场馆运营创新样板。 首个国家
蔡智超在综艺节目上介绍家乡雷州。受访者供图热闹的曲街。施东扬 摄美丽庭院。何盈 摄人气主播借助网络平台直播带货。陈文 摄“房车候鸟”在处井村其乐融融。陈文 摄日前,广东创新性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实施“媒体+”行动助力“百千
听不到世界的声音,却用双手在“云端”搭建起一座桥梁;无法用语言表达,却用眼神和手势传递温暖与力量……在山东潍坊青州市王母宫经济发展区,有这样一位“80后”创业者——郭坤。从孤身探索到团队壮大,从无人问津到百万粉丝,他用坚持与智慧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更以公益之心为听障人士点亮了希望的灯塔。8
暑假是孩子们能尽情撒欢儿、享受户外活动的欢乐时光。但这个阶段也是儿童运动损伤的高发期。夏季白昼时间长,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多,受伤概率相应增加;同时,旺盛的生长发育使得骨骺在这一时期更为活跃,也更易受到损伤。易发生损伤的危险场景1、“生活伤”是儿童骨折最常见的形式 。约53%的骨折出现在家庭生活场景中